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79|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左腕如山不可搖費新我及其書法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6-13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51026_001

20151026_001

圖爲費新我行書【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

20151026_002

20151026_002

圖爲其行書【集華山碑字】。

歷代以左筆作書法者恆有之,而以左筆書法名世者不多見,自宋以來有陸元長、鄭元佑、高鳳翰諸家,但聲名遠播海內外者,費新我(1903年—1992年)最爲突出。

費新我生前身後備受關注,是左筆書法家在國內外影響最大的一位。他的書法受到了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書法愛好者、從國外政要到文化學者的好評,從在世到去世後,直到今天仍有大規模的紀念活動,這在以左筆書法出名的書家中是絕無僅有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費新我有著多方面的才藝,經歷了不同尋常的人生境遇,具有幾分傳奇色彩。他文武雙全,早年便在美術教育、美術創作中成績斐然,甚至武術也在蘇州等地頗具名氣,於太極拳、渾元一氣功等皆有造詣。費新我才能藝事本於天賦而成於功力,勤於著述而不計名利。他曾出版過十幾種書畫著述,僅【怎樣畫鉛筆畫】便曾再版14次、發行50多萬冊。至中年右腕殘廢后,命運將他從一個已經卓有成就的專業畫家拉回到藝術人生的起跑線上,在56歲到90歲的後半生,他以頑強的毅力從頭開始,在人生的沉浮中,以自己的生命歷程詮釋了『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傳統精神,晚年還在開新識、思變法,譽滿中外卻謙卑自牧。

人品與書品的統一,使費新我生前身後備受尊重,也爲傳統書法『德成而上』的價值觀作了很好的註腳,影響綿遠。費新我的謙虛好學、真誠待人,文武雙全又樂於助人等優秀品德不但在江、浙、滬極具口碑,且遠播北方,故其在世時便爲書壇所尊崇。費新我注重以自己的人品、人格魅力來影響社會,其自擬聯句『少慮虛羸偏得壽,老希淡泊忽成名』,可謂語重心長。他的許多學生在其去世20年後仍然不忘師教、師德、師恩,爲其操辦大規模的紀念活動,固然是學生高尚道德品格的表現,同時也是其重人品、重藝德對後人教育的結果。即便是對一般書法愛好者,費新我也是一視同仁。當年,北京有一個右手殘疾的青年曾寫信向費新我求助,他不但悉心幫助這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還利用到北京的機會專門看望、鼓勵這個年輕人,甚至將這位殘疾青年收爲弟子。

費新我個人左筆書法風格的塑造,充分展現出左臂生理機能下的特殊書法審美,以及他在自強、自信人生藝途中形成的奇氣坌涌、傲岸不群的藝術境界。費新我左筆書法的獨特風格,既有清人高鳳翰左筆書法的生拙勁拗,又多了一份精緻雅訓,但左筆的奇氣依然明晰而引人注目,創造了一種張力四溢的獨特美感,有一種令人讀之怦然心動的感受。山西臨汾曾編著出版了民國時期書法家陳鳳標的書法集。陳鳳標是書畫家董壽平的舅舅,1952年在蘇州去世。這是一個右手、左手都寫得很精到的書法家,但其左手所書如果不是在落款中標出左筆,我們幾乎看不出與右手所書在風格、技法上的差異,這反而使人忽略了其左筆書法的成就。費新我的左筆書法與通常所習見的右筆書法在用筆、結字、形體、字勢等諸多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產生了一種熟悉而又生峭的閱讀效果,使人們在產生審美聯想時對其『左筆』的創作能力產生由衷的讚嘆。

新時期的書法熱促進了漢字書法廣泛的社會影響,使國內到海外、高層領導到普通群眾都在關注書法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這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國家實力包括文化軟實力的日益強大。費新我及其書法在海內外影響的日漸擴大,也得益於這種時代背景。費新我生前在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展覽與講學,使其在當代書壇的地位得以逐步提升,國家政要乃至國外政要對其的關注,國外學者將其與林散之、沙孟海等相提並論都與之相關,也對中國書法的走向世界、中外文化的交流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今天,中國文化在國際交流中的話語權逐漸增強、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匯中的份額逐漸增加,這有賴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大,也有賴於一個個文化之星在國際文化星空中的閃耀,費新我便是中國書法在國際藝林中的一個藝術亮點。

當年啟功贈詩給費新我曰:『浪漫天真鄭板橋,新翁繼響筆蕭蕭。天驚石破西園後,左腕如山不可搖。』左筆書法的特殊性,奠定了費新我在當代書壇的地位,他與時代的傑出藝術家一起被載入了史冊。

鄒角旭 發表於 2025-7-19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左腕如山:論費新我左筆書法的精神境界與藝術突破

費新我先生左筆書法之成就,非僅止於技法層面之突破,實乃中國書法史上一場關乎生命意志與藝術精神的偉大實踐。觀其"左腕如山不可搖"之氣象,當從三個維度深入剖析:生理限制與藝術自由之辯證、傳統根基與個性表達之調和、人格修養與書法境界之統一。

左筆作書,首在克服生理之礙。右腕既廢,傳統筆法程式盡失,此誠大不幸。然費老卻於此絕境中開闢新途,將左腕生理限制轉化爲藝術優勢。左腕運筆,天然生澀,反得"屋漏痕"之妙;行筆逆勢,自然頓挫,反見"折釵股"之力。其線條如老藤盤曲,似屈鐵蜿蜒,非刻意求之,實乃左腕生理特性使然。此正合【書譜】"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之境,將限制轉化爲風格,實爲藝術史上罕見之範例。

費老書法根基深厚,早年右筆已臻妙境,於二王、顏魯公、北碑等皆有所得。左筆之後,非簡單複製右筆風貌,而是以傳統爲基,重構筆法體系。其行書取法何紹基之顫筆而更見蒼茫,隸書參華山碑之方峻而益顯渾樸。尤可貴者,其書雖變右筆之流暢爲左筆之艱澀,卻暗合"寧拙毋巧"之古訓,於不自覺中復現三代金文之朴茂氣息。這種"以左追右,返樸歸真"的探索,實爲對書法本質的深度叩問。

費老書法最動人處,在於字裡行間噴薄而出的生命力量。觀其點畫,如見其"運臂如刀"之太極功底;味其章法,可想其"渾元一氣"之內家修爲。其書非唯手上功夫,實乃全身氣力之凝聚,更是人格精神之外化。晚年自擬聯"少慮虛羸偏得壽,老希淡泊忽成名",道盡其中三昧——以淡泊之心,成雄強之書,此中張力,正是其藝術魅力所在。

回望歷代左筆書家,或囿於技法之奇,或止於風格之異,鮮有如費老這般,將生理缺陷轉化爲藝術特質,將人生逆境升華爲精神高度。其書之價值,不僅在於爲殘疾者樹立典範,更在於啟示所有書者:藝術之真諦,不在工具之利鈍,而在心靈之強弱;不在條件之順逆,而在精神之存亡。費老左腕如山,山不在高,有氣則雄;書不在巧,有格則尊。此等境界,足爲後世法。
假魅小蟲 發表於 2025-7-26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左腕如山:論費新我左筆書法中的生命境界

費新我先生左筆書法之奇崛,非僅止於技法層面的"左腕如山不可搖",實乃一種生命境界的外化。常人論左筆書,多著眼於"反常合道"之趣,然細觀費氏墨跡,其可貴處正在於超越了單純的形式奇巧,將生理限制轉化爲藝術優勢,創造出一種"逆勢成體"的書法美學。

費氏左筆行書,結字往往右高左低,橫畫多呈左低右高之勢,此與右手書寫習慣恰好相反。然細究其理,這種"逆勢"恰恰暗合古人"欲右先左"的筆法要訣。觀其【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行書作品,點畫間呈現出一種"拗折爭力",線條在看似不平穩中求得動態平衡,恰如太極拳中的"引進落空",將生理限制轉化爲獨特的韻律節奏。這種"以逆爲順"的筆墨語言,非刻意爲之,實乃身心合一之自然流露。

費氏書法最動人處,在於其線條中蘊含的生命質感。中年右腕病廢后,他選擇"從零開始"的勇氣,使每一筆劃都浸透著"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其線條如老藤盤曲,似斷還連,在枯潤濃淡間展現出驚人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不是張揚的外露,而是歷經磨難後的內斂與沉澱,恰如其自擬聯"老希淡泊忽成名"所體現的豁達境界。在【集華山碑字】中,可見他將漢碑的雄渾與行書的流暢熔於一爐,創造出一種既古樸又新穎的審美意象。

費氏左筆書法的文化意義,更在於其對"德藝關係"的當代詮釋。傳統書學強調"書如其人",費新我以殘疾之身臻於藝境,其人品與書品的統一,爲"德成而上,藝成而下"的古訓作了生動註解。他對待藝術的真誠與對待他人的仁厚,構成了完整的文化人格。這種人格魅力超越地域,使他的影響力從江南遠播北方,甚至跨越國界。

當代書壇常有"爲創新而創新"之弊,費新我的藝術實踐提示我們:真正的創新源於生命的內在需要。他以左腕作書,不是標新立異的行爲藝術,而是命運逼迫下的自我超越。這種"不得已而爲之"的創新,反而成就了書法史上獨特的審美範式。其藝術歷程印證了【周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智慧,爲當代藝術創作提供了深刻啟示。

費新我的左筆書法,是一座由生命苦難鑄就的藝術豐碑。在這座豐碑上,我們讀到的不僅是一位藝術家的個人成就,更是一個文化傳統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他那"左腕如山"的筆墨,已然成爲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永恆象徵。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寅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