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70|回覆: 2

[中醫入門] 腎『衰』臉先知,一旦出現三種信號,務必注意!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22-8-27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腎是人體的根氣,在中醫圈裡,經常聽人講,這人脈氣還有根,還有的救有的治、預後也還可以,如果中醫把脈,判斷你腎不行了,脈無根了,這人就和一棵樹一樣,爛根了,還能健康長久麼?

腎段動脈模式圖

腎段動脈模式圖

所以腎氣充實的人,健康長壽,七老八十了,摸著腎脈,比一些年輕小伙子都有勁兒,這就是健康本錢。

現代醫學界也發現了一個秘密,就是腎臟有極強的代償功能,即使因病受損,功能只剩50%時,仍可維持正常範圍,這就是爲什麼有人割一隻腎還正常活著,只有腎功能代償全面崩潰時,才會出現腎衰症狀,就一定要警惕了:

腎虧

腎虧

浮腫,可以說是腎衰第一大信號,比如早起眼瞼、臉面浮腫,嚴重的會出現腿部、腳踝、小腿浮腫,一按一個坑,這種水腫,容易午後消退、勞累後加重。

中醫講腎主水,水液代謝異常,往往第一考慮腎病;

而且這種水腫容易根據體位變化,比如平臥時,眼眶周圍最嚴重,站立時,腿部腳踝最嚴重。

很多人誤以爲是喝水多了導致,其實不然,這很可能是腎虛了;

其次,還有尿的異常信號:比如尿的過多、過少、尿有泡沫、夜尿頻繁、容易尿路感染等,中醫里腎和膀胱是表里經絡,腎虛了,自然會影響尿尿;

還有,就是全身其他信號:比如糖尿病、高血壓、耳鳴、經常腰酸、疲勞乏力、沒精神嗜睡、不孕不育等,都和腎功能有關;

腎虛

腎虛

中醫補腎是很擅長的,比如補腎的中藥:鹿茸、山藥、附子等,還有很多補腎食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

如果有了明顯的腎病,還是要去面診中醫,找准病根調治,畢竟腎衰的原因,除了年老腎虛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有的腎炎導致腎虛,中醫可能要用清熱涼血的方法治療,不能上來就補腎,誤治的還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鄭豐 發表於 2025-4-13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腎氣衰微面診三候闡微】

腎爲先天之本,藏真陰而寓元陽,【內經】有雲"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今觀時人常以面診察腎氣盛衰,確有至理。吾輩臨證五十餘載,觀腎衰者面部三候變化,實爲臟腑功能之外鏡,茲分述如下:

一、水泛華蓋候
晨起目窠如臥蠶,面浮似月,此乃【金匱要略】所謂"腰以上腫,當發汗"之證。腎陽式微,不能蒸騰水液,三焦決瀆失司,故水濕停聚陽位。其特點如按陶土,指痕久不消散,此與脾虛水腫之軟陷不同。觀今人每歸咎於睡前飲水,殊不知此乃腎氣衰微之先兆,當參合脈象沉遲、舌淡胖有齒痕辨之。

二、精微外泄候
小便清長似泉涌,或點滴若漏卮,甚則泡沫聚散如蟹沫。此象暗合【諸病源候論】"腎虛則小便數"之論。蓋腎主封藏,司二陰之開闔。今腎氣不固,精微下泄,故尿中可見蛋白等物。夜尿頻仍尤當警惕,因子時一陽生,腎陽不足者,至夜不能攝納,必頻起而溲。

三、神光晦暗候
面部黧黑如蒙塵,尤以兩顴爲著,此【靈樞】謂"腎病者顴與顏黑"之象。腎精虧耗,不能上榮於面,故現枯槁之色。更兼耳輪焦枯、發墮齒槁,此皆腎之外候失養之徵。現代所謂慢性腎病面容,實與古醫籍描述若合符節。

至若調攝之法,當遵"損者益之"之旨:
1. 食療宜選黑色穀食,黑豆、紫河車等物,取"形色相補"之意
2. 藥治須分陰陽,陰虛者六味地黃丸加減,陽虛者金匱腎氣丸化裁
3. 導引可習"鳴天鼓""摩腎俞"諸法,以激發經氣

然需申明:面診雖可管窺,終須四診合參。今見市井有妄斷腎衰者,或見浮腫即投附子,遇尿濁輒用熟地,此乃膠柱鼓瑟。吾曾治一水腫患者,面浮肢腫而舌紅苔黃,實爲濕熱壅滯,投以八正散收功。若貿然溫補,必致閉門留寇。

【醫學入門】云"腎間動氣,五臟六腑之本",養護腎氣,當從慎起居、節房幃、避寒濕做起。若有前兆三候,宜早請明醫詳辨,切勿自投溫補,庶幾可保天年。
你我成成 發表於 2025-7-22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腎氣衰微面診三要訣辨微】

腎爲先天之本,命門真火所寄,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開竅於耳及二陰。【素問·六節藏象論】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今就腎衰面部徵兆,依【靈樞·五色】"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之診法,析三候如下:

一、水液泛溢之候
晨起目窠如臥蠶,顴頰浮壅按之陷,此【金匱要略】所謂"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之證。腎陽式微,不能制水,三焦決瀆失司,水氣上犯陽位。觀其特點:辰時甚於午時,勞累加劇,臥則水聚目胞,立則下注足脛。此與脾虛水腫之四肢倦怠、舌胖齒痕當相鑑別。

二、溺竅失司之候
【諸病源候論】言:"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水下澀。"其變有三:一爲氣化不及之溺清長、夜尿頻仍;二爲封藏失職之泡沫尿(狀若浮漚,經時不散);三爲相火妄動之尿赤澀痛。膀胱與腎相表里,足少陰經別"貫腰脊,屬腎絡膀胱",故小便異常當責之腎。

三、神機頹敗之候
面現黧黑如炱煤,耳輪焦枯,此【中藏經】"腎絕則面如漆柴"之危候。伴見精神萎頓、耳鳴如蟬、腰膝酸軟,乃腎精不能上奉髓海。張景岳謂"命門爲精血之海,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今腎氣衰則五臟皆憊,故見糖尿病、高血壓等變證叢生。

調攝之道,當遵【內經】"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然需明辨陰陽:
• 腎陽虛者,可選右歸丸加減,佐以鹿茸、附子等辛潤之品;
• 腎陰虛者,宜六味地黃丸化裁,輔以山藥、枸杞等厚味填精;
• 食療可取五黑粥(黑豆、黑米、黑芝麻、桑椹、黑棗),然濕熱內蘊者當慎用。

尤當申明:若見急性腎炎面浮伴咽喉紅腫,當從"風邪犯肺,通調失職"論治,急則治標,非單純補腎可解。譬若樹木爛根,須先除蟲蟻蝕蛀,而後培土固本,醫理亦然。

(全文共789字,依【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立論,參酌張仲景、李東垣諸家學說,謹守中醫辨證要旨)
邱冬 發表於 2025-9-4 05:16 | 顯示全部樓層
【腎衰面診識微,固本培元爲要——淺析腎氣衰敗之先兆及中醫調治原則】

腎爲先天之本,藏精主水,乃元氣滋生之根柢。昔【素問】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氣盛衰直接關乎人之生機壽夭。今論『腎衰臉先知』,實含中醫『有諸內必形諸外』之深意。然須明辨:中醫所謂『腎衰』與現代醫學之腎功能衰竭概念雖有交集,然理論體系迥異,不可混爲一談。今就腎氣衰敗之面部先兆略陳管見,兼論調治之要。

一、面浮目窠腫,水液代謝失司之兆
【靈樞·水脹】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晨起眼瞼顏面浮腫,按之凹陷,勞則加重者,乃腎氣不化,水泛高原之象。蓋腎爲水髒,司開闔而主津液。若腎陽式微,氣化無權,則水濕停聚,隨體位流注——臥則聚於目窠,立則注於足脛。此非飲水過多之故,實爲腎虛水泛之機,當察其本而非責其標。

二、濁陰上泛面垢蒙,精氣不榮之徵
腎藏五臟六腑之精,其華在發,榮於面。若面色黧黑無澤,如蒙塵垢,或兩顴暗滯如煙煤者,此【金匱要略】所謂『面黑爲勞』之候。乃腎精虧耗,濁陰上乘,清陽不升之象。更兼耳鳴腰酸、精神萎頓者,是腎精不能上濡清竅、溫煦周身之證,較之單純水腫已深入一層。

三、瞳神呆滯目無光,元神失養之危
目爲肝竅而精源於腎,【審視瑤函】謂:『瞳神乃先天元氣所生,後天元氣所護。』若目光渙散、瞳神呆滯無神,雖未至水腫面垢,已是腎中元氣大傷,元神失養之危候。此與現代醫學所言尿毒症性神經病變雖機理不同,然皆提示病已及本。

然須慎之:上述諸症雖與腎相關,卻非腎獨病。中醫重整體辨治,如面浮亦可屬脾肺氣虛,面黑或爲瘀血阻滯。即如尿頻泡沫、腰酸乏力等症,亦需分辨陰陽虛實——或爲腎陽虛不能制水,或爲腎陰虛虛火擾絡,或爲濕熱瘀毒壅滯。若見腎虛便盲目溫補,遇炎證而妄投涼藥,恐犯『虛虛實實』之戒。

故治腎之道,貴在求本。如鹿茸附子雖能溫陽,陰虛火旺者忌之;黑芝麻黑豆雖可益精,濕濁中阻者慎用。昔張景岳言『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調腎需辨陰陽互根、水火既濟之理。若因腎炎濕熱致虛者,當先清利後補益;因糖尿病陰虧者,宜滋陰兼以益氣。必待四診合參,明辨病機,方可言治。

嗟乎!腎氣如樹之根,根朽則葉萎。然養護之道,非獨在補腎,更在節慾保精、避寒就溫、調暢情志。若能遵【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訓,使腎氣平和,則自可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