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21|回復: 1

[医药临床] 滋肾解毒汤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8-12 00: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石恩骏,1953年出生,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贵州省名中医,贵州省文史馆馆员。曾先后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参与〖医林拔萃〗〖贵州中医耆宿录〗等书编写,主编〖贵州名医名方选析〗〖石家百年医案精选〗〖石恩骏<神农本草经>发微〗等书。从医近50载,对内、妇、儿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滋肾解毒汤

滋肾解毒汤

滋肾解毒汤,图片无参考价值

组成:山萸肉9克,山药15克,熟地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

功效:养阴清热,引火归元。

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见口腔黏膜或舌边,有散在性溃疡,小则如豆,大则如铜钱,偶有脓苔覆其上,溃疡周边微红肿,疼痛灼热,流涎,反复发作,迁延多年难愈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方解: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疳』的范畴,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口腔乃诸经交汇之处,五脏病变均可影响。口腔溃疡属于火气上炎,然火有虚实之分,虚火不宜泻。若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客于口腔舌面,导致溃疡疼痛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或舌边,有散在性溃疡,小则如豆,大则如铜钱,偶有脓苔覆其上,溃疡周边微红肿,疼痛灼热流涎,进食说话皆受影响,多数患者反复发作,迁延多年难愈。因传统多认为此系胃火上炎,故多服清热解毒剂,抑或以阴虚火旺证视之,亦多拘于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以养阴清热类方,亦非其所宜,有医者以口溃散之类外用,也仅能取一时之效,均非良法。朱丹溪云:『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上冲无制,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妙』。丹溪虽言中焦土虚,但又言附子、官桂,此应有肾虚阴火上行无疑。西医学也认为此疾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并不提倡抗生素治疗。故石氏认为,本病病机特点实为阴虚火旺,虚火上浮,治疗宜养阴清热,引火归元为法,如此则阴虚得养,浮火得降,痼疾得愈。

本方为六味地黄汤去泽泻加少量附子、干姜并加大剂量生甘草。去泽泻者,嫌其苦寒而渗利,恐伤肾气,若疑有湿,可加车前子或土茯苓。

考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可平息虚火之上浮,而少量附子、干姜,在此并非温补肾阳,而在于引火归元。甘草既能除逆上之阴火而止痛,又可解金疮肿疡之热毒以消炎,并可愈长久溃疡之黏膜,为本方君药,须用30克左右的大剂量。若能选用生甘草皮,疗效更好,量减为甘草的三分之一。

临床加减:若临床见热毒稍重者,可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此类药性淡寒,可以清热解毒而不伤正,也可增强免疫功能。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也有火热邪毒灼伤阴液而致者,其多伴有齿龈、舌、颊及咽喉等部位红肿溃烂,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头痛目赤,脉弦数而舌红苔黄,甚者体温增高。可用五味消毒饮加上述剂量之生甘草或生甘草皮。石氏认为即使表现热毒为甚者,也实有肾阴虚损之本质,致上浮之虚火与外感之热毒并行于上。待热毒稍平,仍需用滋肾解毒汤。

典型案例:饶某,女,45岁,教师。反复口腔黏膜及舌边溃痛10余年,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用清热解毒或养阴清热中药内服,屡治乏效。刻诊:口腔粘膜及舌边溃烂疼痛,溃疡周边微红肿,口干燥,齿牙松动,常鼻衄、龈衄,夜寐不安,舌光红,脉弦细。此肾阴不足,火不归元证,当滋肾养阴清热,引火归元,予滋肾解毒汤原方。连服5剂,口腔黏膜及舌边溃烂疼痛大减,溃疡周边已无红肿,口稍干燥,齿牙松动减轻,夜寐已安,舌红,脉弦细。药见显效,仍遵前法。继服半月,上证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何钱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刘轨助 發表於 2025-4-14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滋肾解毒汤方义发微及临证思辨

石恩骏先生所创滋肾解毒汤,乃融汇经典、独出机杼之方,其组方思路深契"阴中求阳,阳中引阴"之旨。今就本方理法方药作专业阐析:

一、立方根基与配伍精要
本方以六味地黄汤为底方,去泽泻之渗利,存山萸肉、山药、熟地三补之品,佐以丹皮清相火,茯苓健脾渗湿。妙在加熟附片3克、干姜3克微量温阳之品,非为补火,实取"同气相求"之理,导浮游之火下归命门。生甘草用至30克,取其"甘守津还"之功,《本草备要》谓其"生用泻火,炙用温中",此处生用既解百毒,又和诸药,尤擅愈疡。

二、病机辨析与治疗特色
石氏突破口疮多属胃火之常规认知,指出"虚阳浮越"乃反复发作之关键。观其组方,体现三大治疗层次:
1. 滋阴填精:熟地、山萸肉直补少阴,奠定水火既济之基
2. 引火归原:附子、干姜微量,如灯盏添油,使离位相火下潜
3. 解毒敛疮:大剂生甘草既清解浮游之火毒,又促进黏膜修复

三、临证化裁要点
1. 湿浊明显者,可易茯苓为土茯苓15克,增解毒化湿之力
2. 溃疡脓苔厚者,加蒲公英15克、连翘9克,助解毒而不伤正
3. 迁延日久气血两虚,加黄芪15克、当归6克,托毒生肌
4. 夜寐不安虚烦者,酌加黄连3克、肉桂1.5克,交通心肾

四、现代医学印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熟地多糖可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山萸肉中的马钱苷能抑制NF-κB炎症通路,生甘草所含甘草酸具有类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而不良反应,与西医"免疫调节"治疗方向暗合。

此方之妙,在于突破"口疮皆火"之窠臼,创"滋阴-引火-解毒"三维治法。石氏临床强调需连服21剂为一疗程,待根本得固,则痼疾自除。学者当于"阴火"理论深加玩味,方能领会此方精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