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20|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雜篇卷4外物詩解5小人苟合君子非問得魚忘筌得意忘言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1-28 16: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篇卷4外物詩解5小人合君子非問得魚忘得意忘言
題文詩:
德溢乎名,名益乎曝,謀稽乎誸,出乎爭,
生乎守,官事果乎,,春雨,
草木怒生,銚鎒於是,乎始,草木,
植過半,不知其然.靜然可以,補病眥搣,
可以沐老,寧可止遽.雖然若是,勞者之務,
佚者之所,未嘗過問.聖人,天下,
神人未嘗,過而問焉;賢人所以,世聖人,
未嘗過問;君子所以,國賢人,未嘗過問;
小人所以,,君子未嘗,過而問焉.
宋城,有親死者,以善毀爵,爲官師,
其黨人毀,而死者半.之讓,許由天下,
許由逃之;湯與務光,務光怒之,紀他聞之,
弟子而,踆於窾水,諸侯吊之,三年而後,
申徒狄亦,因以踣河.在魚,得魚忘;
蹄者在兔,得兔忘蹄;言者在意,得意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人而,與之言哉!言以明象,
得象忘言,象以存意,得意忘象,意者義也,
義至情深,情深意真,意真至情,至情至象,
至象無象,至言無言,無言無象,至無而有.
至道無形,無形有情,真情所至,通無化有.
【原文】
  德溢乎名,名益乎暴,謀稽乎誸(34),知出乎爭,柴生乎守(35),官事果乎眾宜,春雨日時,草木怒生,銚鎒於是乎始修(36),草木之到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
  靜然可以補病(1),眥可以沐老(2),寧可以止遽(3)。雖然,若是(4),勞者之務也(5),(佚者之所(6),未嘗過而問焉。聖人之所以天下(7),神人未嘗過而問焉;賢人所以世,聖人未嘗過而問焉;君子所以國,賢人未嘗過而問焉;小人所以合時(8),君子未嘗過而問焉。  演門有親死者(9),以善毀爵爲官師(10),其黨人毀而死者半(11)。堯與許由天下(12),許由逃之;湯與務 光(13),務光怒之,紀他聞之(14),帥弟子而踆於窾水(15),諸侯吊之,三年, 申徒狄因以踣河(16)。荃者所以在魚(17),得魚而忘荃(18);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19);言者所以在意(20),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21)!』【譯文】
德行過度因爲好名,名聲過度在於殘暴,計謀在於急迫,機智出於爭端,閉塞生於保守,官事處理果斷是由於順應了民眾。春雨及時,草木奮生,整治農具鋤草剪枝,而後草木又生長到過半,卻不知道它是什麼緣故。
入靜可以補養疾病,按摩可以防止衰老,安定可以平息劇變。雖然這樣, 勞碌的人還要去做,而心裡安閒的人不去過問。聖人之所以驚震天下,而神人卻不去過問;賢人所以驚震天下,而聖人不去過問;君子所以驚震國家, 賢人不去過問;人小所以苟合一時,君子不去過問。
    演門有雙親死了的人,以善於哀毀日漸消瘦而封顯官師,他的鄰里人也學哀毀而死的過半。堯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逃避;湯把天下讓給務光,務光發怒而投水而死;紀他聽到這些事, 帶著弟子到窾水隱居,諸侯都去安慰他,過了三年,申徒狄因仰慕紀他而投河。
    竹籠是用來捕魚的,捕到魚就遺忘了竹籠;兔網是用來捕兔的,捕到兔就遺忘了兔網;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意識的,掌握了思想意識就忘了語言。 我到哪裡去尋找遺忘語言的人來和他交談呢!』
【注釋】
(31)(34)誸(xian):急。通曝
(35)柴(zhal):通寨,防守的籬障。(36)銚鎒,除草的農具。
(1)靜然:人靜,心靜的樣子,一本然作默。
(2)眥(zl):眼角。女威:通搣,按摩,作閉目養神解實誤。沐:原本作休,唐寫本和成【疏】作沐,沐浴,引申爲防止。
(3)寧:安寧,安定。遽,劇變。
(4)若是:指以上三者。
(5)勞者:勞神勞形,務:從事。
(6)佚者:佚通逸,安閒的人,所:所爲。
(7)馬戒(xie):通駭,驚駭,震動。
(8)合時:順應時令。
(9)演門:宋城門名。演,通寅
(10)毀:哀毀。爵:封爵。官師:官長。
(11)黨人:是黨中的人,五百家爲黨。
(12)許由:上古的賢入、隱士,堯的老師,堯曾讓位於許由,許由不受而逃隱爲農,【逍遙遊】、【讓王】、【徐無鬼】、【盜跖】中均有記載。
(13)務光:夏朝的賢人,湯伐桀得勝後把帝位讓給務光,務光不接受,自沉於廬水。
(14)紀他:人名,夏朝賢人。他聽說湯讓王於務光,務光怒而不受之後,帶領弟於隱居於窾水。
(15)帥:帶領。踆(cun):通遁,隱。窾水,地名。
(16)申徒狄:夏朝賢人。他聽說務光、紀他的事,也投河而死。作殷人解實誤。踣(bo):仆倒。
(17):諸本多作,捕魚工具。
(18)忘:遺忘。下同。
(19)蹄:捕兔的網。
(20)言:語言。意:思想意識。
(21)安:怎麼,哪裡。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7-16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外物】篇"得魚忘筌"義理髮微

【莊子·外物】"德溢乎名"一節,以連環因果揭示世相之悖謬:德因名而失真,名因張揚而損,謀慮生於急迫,智巧起於爭端,滯塞源於固執,官能因民趨利而運作。此六者環環相扣,恰如春雨催草木瘋長,農夫隨之修整工具,而草木倒生過半卻不知其所以然——此正是莊子對人爲造作之反諷。

一、小人苟合與君子非問
"靜然可以補病"至"君子未嘗過而問焉"句,以醫理喻人事:閉目塞聽可暫緩病痛,按摩可解焦躁,然此皆治標之術。小人苟合於世,如以管窺天,急功近利;君子則如庖丁解牛,以神遇不以目視。宋元君得神龜而卜吉凶,莊子卻言"不如刳腸以死"——此非消極,實謂龜之真性在江湖而非廟堂,喻君子當超越功利之問,直指本真。

二、筌蹄之喻的玄理層次
"筌者所以在魚"之喻,可分三境解之:
1. 工具之境:筌爲捕魚之器,言爲達意之具,此常人認知;
2. 超越之境:得魚忘筌,得意忘言,如郭象注"寄言以出意",此智者所爲;
3. 渾化之境:筌魚兩忘,言意雙遣,如成玄英疏"本爲捕魚,筌我兩忘",此聖人體道之域。

三、忘言之境的現代啟示
莊子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實開魏晉"言意之辨"先聲。王弼"得意忘象"、嵇康"聲無哀樂",皆承此脈。今人困於信息洪流,尤當體認:
知識爆炸時代,需"忘言"以濾除冗餘;
社交媒介泛濫,當"去筌"而返觀本心;
科學工具理性,須"遺器"以臻創造。

【外物】篇之深意,正在於揭示"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之辯證。莊子非否定工具價值,而是警醒世人勿將手段目的化。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正是忘筌得魚、離言得意的生命實踐。此中三昧,值得當代文明深思。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三日酉時| 2025/7/17/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