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8|回覆: 1

[儒家學說] 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矣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1-25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白話

曾子說:『慎重地送終亡者,虔誠地祭祀先人,那麼社會風氣就會趨於淳厚了。』

【釋詞】

慎終:終是指壽終,進而指喪禮。慎終就是慎重、謹慎地給亡者送終,喪盡其禮。

錢穆先生:死者去不復返,抑且益去益遠。若送死之禮有所不盡,將無可追悔,故當慎。

【禮·雜記】:子貢問喪,子曰,敬爲上,哀次之,瘠爲下。

追遠:遠是指去世的父母以及祖先,進而指祭禮。追遠就是祭祀先人,追懷先人,祭盡其誠。按照禮定時地祭祀先人,不忘根本,這是孝的體現。錢穆先生:喪祭之禮能盡其哀與誠,可以激發人心,使人道民德日趨於敦厚。

民德:人民的德行,即社會風氣。樹高千尺,其本在根;父母、祖先就是我們的根,慎終追遠才能從根本之處培養我們的德行,這是孝道的體現,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維繫千年的根本之所在。慎終追遠,則民德趨於淳厚。化民成俗,須在上者有以導之。

【雪公講要】

孔安國註:『慎終者,喪盡其哀。追遠者,祭盡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歸於厚也。』

慎終者。慎是謹慎,終是壽終。父母壽終時,須依喪禮,謹慎治理喪事。父母之喪,以哀戚爲重。故孔注云:『喪盡其哀。』

追遠者。喪葬之後,須依禮依時追念祭祀。追遠之遠有二義。一爲父母去世已經久遠,二爲祖父母以至歷代祖先,距今已遠,皆須追祭以時,祭則必誠必敬。故孔注云:『祭盡其敬。』子子孫孫,如是追遠祭祀,是爲不忘本。

民德歸厚者。邢疏:『言君能行此慎終追遠二者,民化其德,皆歸厚矣。言不偷薄也。』聖賢施教,以孝爲本。孝經:『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章『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即是講孝道,厚德由行孝而來。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曰:『慎終』者,終,謂父母之喪也。以死者人之終,故謂之終。執親之喪,禮須謹慎盡其哀也。『追遠』者,遠,謂親終既葬,日月已遠也。孝子感時念親,追而祭之,盡其敬也。

朱子曰:慎終者,喪盡其禮;追遠者,祭盡其誠。民德歸厚,謂下民化之,其德亦歸於厚。蓋終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謹之;遠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爲,則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則其德亦歸於厚也。

張栻曰:慎,非獨不忽之謂,誠信以終之也;追,非獨不忘之謂,久而篤之也。凡事如是,所以養德者厚矣。人之視效而作興,其有不趨於厚乎?厚者,德之所聚而惡之所由消靡也。

子思曰:喪三日而殯,凡附於身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於棺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坊記】曰:修宗廟,敬祭祀,教民追孝也。

【祭統】曰: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大戴禮記】曰:喪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

【祭統】曰:夫祭之爲物大矣,其與物備矣,順以備者也。其教之本與?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則教之以尊其君長,內則教之以孝於其親。是故明君在上,則諸臣服從;崇事宗廟社稷,則子孫順孝,盡其道,端其義,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順之至也,祭其是與?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

康有爲曰: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厚之至也。所以教民者深矣,故民從其德,念祖思親,雖違萬里,猶念祠墓,不忘宗國。中國人種族之盛於萬國,殊於大地,蓋孔子立教爲之也。

徐英曰:此章針對墨者而言。墨者薄葬短喪,人情無厚矣。夫禮莫重於喪祭,自喪祭之禮廢,而後倍死忘生者眾,故夫墨子之教倍於體而傷於義,孟子所以斥爲禽獸也。

錢穆先生曰:孔門常以教孝導達人類之仁心。葬祭之禮,乃孝道之最後表現。……曾子此章,亦孔門重仁道之一端也。

【本章參考書目

【禮記】【大戴禮記】【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註疏】【論語講要】【論語新解】【論語注】【癸巳論語解】【論語正義】【論語會箋】

自由 發表於 2025-5-2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慎終追遠與儒家倫理的本源性建構】

曾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論,實爲儒家倫理體系中的核心命題。此八字微言大義,既揭示了孝道實踐的雙重維度,更彰顯了儒家"以禮化民"的教化智慧。今試從三方面闡發其精義:

一、喪祭之禮的倫理意蘊
"慎終"非僅指喪禮的儀軌完備,其本質在於"喪致乎哀而止"(【論語·子張】)的情感真實性。鄭玄注【禮記】云"哀戚之情,盡於飾終",正說明外在儀節需以內心的誠敬爲本。朱子所謂"喪盡其禮"之"盡",實包含"哀"與"敬"的雙重維度——哀者,天性之發露;敬者,人道之彰顯。而"追遠"之"遠",在時間上跨越世代,在空間上連接宗廟,構成"祭如在"(【論語·八佾】)的永恆在場性。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指出:"追遠者,通幽明之故,達生死之變",此即儒家"神道設教"的深層意義。

二、孝道實踐的文明功能
【孝經】云"夫孝,德之本也",慎終追遠實爲孝道的終極延伸。孔穎達疏解"民德歸厚"時特別強調"上行下效"的教化機制:當政者以誠敬事亡如存,百姓自然"見思齊焉"。張載【西銘】"存吾順事,沒吾寧也"的生死觀,正是這種教化的哲學升華。值得注意的是,錢穆先生揭示的"無可追悔"特性,實暗合海德格爾"向死而生"的生存論智慧——對死亡的敬畏恰是對生命最深刻的肯定。

三、當代社會的禮義重構
在現代性衝擊傳統禮俗的今天,重釋"慎終追遠"更具特殊意義。程樹德【論語集釋】引焦循說:"不厚其本,則枝必凋",提醒我們祭祀儀式背後的"反本報始"精神。當代新儒家提出"禮儀重建"主張,其要義正在於:通過喪祭禮儀的創造性轉化,重建個體與歷史的精神聯結。這既非復古主義的刻板複製,也非虛無主義的全盤否定,而是黑格爾所謂"揚棄"式的文化更新。

【禮記·祭統】云"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慎終追遠實爲中華文明"敬天法祖"傳統的核心體現。在全球化浪潮中,這種具有深厚歷史意識的倫理實踐,恰可爲現代人提供安頓身心的精神資源。明儒呂坤【呻吟語】謂"厚德之效,如春園之草",信哉斯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