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33|回覆: 0

[中藥大全] 中草藥沉香的功效與作用

  [複製連結]
中草藥手冊 發表於 2018-12-8 2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沉香

沉香

沉香

沉香,中藥名。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有樹脂的木材。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地。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之功效。常用於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沉香圖片

沉香圖片

沉香,中藥名。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

沉香,中藥名。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

沉香圖片

國產沉香煎劑對人體型結核桿菌有完全抑制作用

國產沉香煎劑對人體型結核桿菌有完全抑制作用

沉香圖片

沉香簡介

藥材名:沉香

拼音:Chén Xiānɡ

別名:蜜香、棧香、沉水香。

來源:本品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含有樹脂的木材。全年均可採收,割取含樹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樹脂的部分,陰乾。

性狀:本品呈不規則塊、片狀或盔帽狀,有的為小碎塊。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見黑褐色樹脂與黃白色木部相間的斑紋,孔洞及凹窩表面多呈朽木狀。質較堅實,斷面刺狀。氣芳香,味苦。化學成分: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經皂化後蒸餾,得揮髮油13%,中含苄基丙酮、對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殘渣中有氫化桂皮酸、對甲氧基氫化桂皮酸等。黴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沉香醇、二氫沉香呋喃、4-羥基二氫沉香呋喃、3,4-二羥基二氫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

性味:味辛、苦,性微溫。

歸經:脾、胃、腎經。

貯藏: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禁忌:陰虧火旺,氣虛下陷者慎服。

沉香的功效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用於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沉香的作用

1.國產沉香煎劑對人體型結核桿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對傷寒桿菌及福氏桿菌,亦有強烈的抗菌效能。

2.本品揮髮油成分有麻醉、止痛、肌松作用。

3.尚有鎮靜、止喘作用:沉香的水煮液和水煮醇沉液能抑制離體豚鼠迴腸的自主收縮;對抗組胺、乙酰膽鹼引起的豚鼠離體迴腸痙攣性收縮。小鼠腹腔注射沉香水煮醇沉液0.2ml(2g生藥/ml),能使新斯的明(腹腔注射0.1ml相當2.5×10(-8)g/ml)引起的小鼠腸推進運動減慢,呈現腸平滑肌解痙作用;可使麻醉貓注射乙酰膽鹼後腸管收縮幅度減少,蠕動減慢,這些作用可能是沉香對平滑肌的直接作用。

沉香的用法

內服:1.5~4.5g,入煎劑宜後下。--【中國藥典】

內服:煎湯,0.5~1錢;磨汁或入丸、散。--【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2-5g,後下;研末,0.5-1g;或磨汁服。--【中華本草】

沉香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①治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乾噦煩滿,腳氣上沖

香附(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爁)一百二十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空心食。(【局方】沉香降氣丸)

②治陰虛腎氣不歸原

沉香磨汁數分,以麥門冬、懷熟地各三錢,茯苓、山藥、山茱萸肉務二錢,牡丹皮、澤瀉、廣陳皮各一錢。水煎,和沉香汁服。(【本草匯言】)

③治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咳嗽短氣,腹脅脹,小便不利

沉香一錢,烏藥三錢,茯苓、陳皮、澤瀉、香附子各半兩,麝香半錢。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雞峯普濟方】沉香丸)

④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妨悶不食

人參、檳梅、沉香、天台烏藥,上各濃磨,水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或下養正丹尤佳。(【濟生方】四磨湯)

⑤治胸中痰熱,積年痰火,無血者

半夏曲八兩(用薑汁一小杯、竹瀝一大盞制),黃連二兩(薑汁炒),木香一兩,沉香二兩。為細末,甘草湯泛為丸。空心淡薑湯下二錢。(【張氏醫通】沉香化痰丸)

⑥治傷寒虛痞,氣逆嘔吐

沉香(銼)一兩,青橘皮、陳橘皮(並湯浸去白,焙)、胡椒、蘹香子(炒)、楝實(銼,炒)、蓽澄茄(炒)各半兩。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入蔥白一握,煎至半盞,去滓熱服。(【聖濟總錄】沉香丸)

從頭再來 發表於 2025-7-18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沉香藥性考略及其臨床應用闡微

沉香者,瑞香科白木香樹脂凝結之木也,其質堅而氣芳,味苦而性溫,歸脾、胃、腎三經。昔人謂之"沉水香",蓋以入水即沉者為上品,【本草綱目】載其"能下氣而墜痰涎,暖精助陽,驅邪辟惡",誠為理氣要藥。今就其功效、配伍及臨證應用略陳管見。

一、藥性功效探析
沉香之效,首重"通"字。其氣香烈,善行滯氣,凡三焦壅塞、胸膈痞滿者,用之如鼓應桴。【藥品化義】謂其"疏通經絡,血隨氣行",故脘腹脹痛、噫氣嘔逆,取沉香降胃氣、醒脾陽之功,常與木香、烏藥同用。其性溫而不燥,尤宜寒凝氣滯之證,若胃寒呃逆,可配丁香、柿蒂;寒疝腹痛,伍以吳茱萸、小茴香,效如桴鼓。

次則"納氣歸元"之能。沉香質重沉降,引上逆之氣歸於下焦,【本草匯言】稱其為"治喘促之神品"。凡腎虛不納、呼多吸少者,以沉香磨汁兌入六味地黃湯,或與補骨脂、蛤蚧相佐,可收攝納平喘之效。近世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疾,取其改善氣道痙攣之功,然需辨證屬虛寒者方宜。

二、鑑別與配伍精要
真偽之辨,當察其"脂脈交錯"之紋:正品斷面黑褐樹脂與黃白木部相間,呈虎斑紋,氣香持久。今市肆多見人工結香者,其味浮而薄,療效遜之。

配伍之妙,貴在相須:
氣滯血瘀者,輔以延胡索、鬱金,增強行氣活血之力;
痰飲咳喘者,佐以半夏、茯苓,共奏化痰降逆之功;
命門火衰者,配附子、肉桂,助其溫腎固本。

三、臨證注意事項
然沉香終屬辛溫之品,陰虛火旺者慎用,恐其助火傷陰。煎服之法,宜磨汁沖服或後下,久煎則香氣散逸,藥力減半。現代藥理證實其所含揮髮油具鎮痛、鎮靜作用,然劑量過大反致嘔惡,常規用量1-3克為度。

要之,沉香乃"通三焦、調諸氣"之良藥,用之得宜,可拯危疴於頃刻。然中醫精髓,在於辨證施治,不可執一藥而御萬病,學者當深味之。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7-26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沉香藥性考略及其臨床應用闡微

沉香者,瑞香科白木香樹脂凝結之木也。【本草綱目】謂之"上通心脾,下攝命門",其性溫而不燥,味辛香而含苦,歸脾、胃、腎三經,乃氣分藥中至珍。今就其藥性機理與臨證應用,條陳如次:

一、藥性本源考辨
沉香之成,乃白木香樹受創後,樹脂經年累月凝積所化。其質堅如石,入水則沉,故得此名。真品斷面可見黑褐樹脂與黃白木部交錯如雲紋,氣韻清冽而帶蜜意,燒之香氣醇厚持久。李時珍謂:"沉之優劣,以入水沉底者為上。"此物理特性正應其"質重沉降"之藥性,故能引上逆之氣下行。

二、功效機理闡發
1. 行氣止痛:沉香辛香溫通,善疏壅滯。【藥品化義】載其"香能通氣,溫能散寒",尤擅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其理在於辛味開通氣機,溫性化解陰凝,對寒凝氣滯之痛,每與烏藥、木香配伍,如【和劑局方】沉香降氣散。

2. 溫中止嘔:其性溫能暖胃,質重可鎮逆。凡胃寒呃逆、嘔吐清水者,取沉香3克研末,配生薑汁送服,效如桴鼓。此乃取【本草備要】"沉降下行,暖胃調中"之效,尤宜於中焦虛寒兼氣逆之證。

3. 納氣平喘:沉香入腎經,能攝納浮陽。【醫林纂要】稱其"補命門,暖精宮",對腎不納氣之虛喘,常與熟地、肉桂同用。現代研究證實,其揮髮油可舒張支氣管,佐證古人"降氣歸元"之說。

三、臨證應用指要
配伍精要:治氣滯配檳榔,療寒嘔佐丁香,平虛喘伍補骨脂。
用法禁忌:煎湯宜後下,研末服效佳。陰虛火旺者慎用,【本草經疏】明言"非命門真火衰者不宜多用"。
劑量權衡:常規用量1-3克,過量反耗真氣。

四、現代研究佐證
近年藥理表明,沉香揮髮油含沉香螺旋醇等成分,具鎮痛、止痙作用;其苯丙素類化合物能抗炎、調節胃腸蠕動,與古籍記載高度吻合。

結語
沉香之妙,在於集行散與收斂於一體,既能宣通壅滯,又可固攝元氣。然今市肆偽品混雜,當以"質堅沉水、香氣清幽、嚼之粘牙"為辨。用藥之要,貴在明理審證,方不負此天地靈物。

(全文798字)

[附註]
本文考據文獻:
1.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2. 【本草經疏】明·繆希雍
3. 【醫林纂要】清·汪紱
4. 現代【中華本草】第6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亥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