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64|回覆: 1

[中藥大全] 中藥材秦皮

[複製連結]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10-14 15: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藥材秦皮是什麼?中藥材秦皮有什麼功效?

中藥材秦皮

中藥材秦皮

中藥秦皮

【中藥材秦皮來源】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乾燥枝皮或干皮。

【中藥材秦皮產地】主產於遼寧、吉林、陝西、四川等省。

【中藥材秦皮性味歸經】苦、澀,寒。歸大腸、肝、膽經。

【中藥材秦皮採收加工】春、秋季整枝時,剝下干皮或枝皮,曬乾。

中藥材秦皮有什麼功效?

【中藥材秦皮功效】清熱解毒,燥濕止帶,清肝明目。

【中藥材秦皮性狀鑑別】

藥材枝皮:呈捲筒狀或槽狀,長10-60cm,皮厚0.15-0.3c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間呈斑狀,平坦或稍粗糙,並有灰白色圓點狀皮孔及細斜皺紋,有的具分枝痕。內表面黃白色或棕色,平滑。質硬而脆,斷面纖維性,黃白色。氣微,味苦。

干皮:為長條狀塊片,厚0.3-0.6cm。外表面灰棕色,具龜裂狀溝紋及紅棕色圓形或橫長的皮孔。質堅硬,斷面纖維性較強。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4-16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秦皮考略暨藥用辨微】

秦皮者,乃【神農本草經】中品之藥,其名始見於【吳普本草】,謂其"味苦微寒,主風寒濕痹"。今考其基原,實為木犀科苦櫪白蠟樹等數種植物的乾燥皮部,其質堅而氣清,色灰白而味苦澀,誠為清熱燥濕之要藥。

一、道地源流
秦皮之名,或與秦漢時關中(古稱秦地)為重要產區有關。今遼寧、吉林所產者皮厚色灰,質最佳;陝蜀所產者次之。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其木似檀,枝幹皆皮皺",正合今之白蠟樹特徵。採收當以春秋二季為良,此時皮部漿液充盈,藥性完備。

二、性用闡微
其性苦寒而降,歸大腸、肝、膽三經,功擅三要:
1. 清熱解毒:尤善治熱毒痢疾,【傷寒論】白頭翁湯即伍此藥,取其苦寒燥濕、澀腸止痢之效。
2. 燥濕止帶:婦人濕熱帶下,色黃氣穢者,常配椿皮、黃柏同用,蓋取其收斂濕濁之功。
3. 清肝明目:肝火上炎致目赤腫痛,可煎湯外洗,如【外台秘要】以秦皮漬汁點眼療目翳。

三、形質鑑別
真品秦皮當具三驗:
驗其形:枝皮捲筒槽狀,干皮塊片條狀,厚不過六分(約0.6cm);
驗其質:斷面纖維性,折之脆響,日光下可見碧色熒光(白蠟樹皮特有現象);
驗其味:初嚼極苦,繼有淡淡木香,水浸液呈黃綠色。偽品多無熒光反應,味淡而無澀感。

四、施用宜忌
雖為良藥,然性偏寒澀,故脾胃虛寒者慎用,久痢虛證者當配溫補之品。現代藥理證實其所含秦皮甲素、七葉苷等成分確有抗炎、抑菌之效,然終屬祛邪之物,運用仍需遵"熱者寒之"之則。

今人用藥,多求速效而忽辨證。須知秦皮之妙,正在其苦寒而不傷正,收斂而不留邪,誠如徐靈胎所言:"凡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秦皮兼得澀寒之性,故能收能清。"學者當於性味歸經中細究其理,方不負先賢發現之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