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99|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書法的成功之道

[複製連結]
+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24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要師法古人

我國書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且名家輩出,流派紛呈,名碑佳帖更令人目不暇接,百學不厭。這無疑為我們學習書法提供極為有利的條件。因此,初學者應師法古人,千萬不可求勝心切。

有位老師說過:『一個真正的學書者,首先必須是位善於向古人學習的人。必須將自己「沉」下去,取法乎上,長期不斷地研習古代碑帖,練就紮實的書法內功,然後才有可能融百家之長,成個人之風,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書法之道——根深方能葉茂!』

劉凱,隸書,韋應物【寄裴處士】

劉凱,隸書,韋應物【寄裴處士】

劉凱,隸書,韋應物【寄裴處士】 作品尺寸:49×49cm

要善於讀帖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書法,讀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讀帖非常重要,不要輕視『眼高手低』,很多眼高的人,非常容易上手,可能很容易超過勤奮的人。

許多人都很注重臨帖卻忽略了讀帖。拿來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幾遍再說。若要問你,這本帖子的特點是什麼?具體表現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樣的?能舉出幾個寫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寫下來嗎?細節上又注意到了多少?很少有人能夠脫口而出。只臨帖不讀帖,實在是很大一批書法愛好者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臨帖和讀帖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缺失,都是對書法學習的懈怠。宋代黃庭堅說了:『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同是宋朝人,姜夔在【續書譜】中引用唐太宗的話:『皆須是古人名筆,置於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理,然後可以臨摹。』

劉凱,行書扇面,曹操【龜雖壽】

劉凱,行書扇面,曹操【龜雖壽】

劉凱,行書扇面,曹操【龜雖壽】作品尺寸:60×20cm

要勤觀察

打開眼界,廣泛觀看,細心琢磨,才能兼取諸長。除了要多讀名碑法帖,把優美的字形廣積於胸外,還要仔細揣摩名家作品。

通過多看、多讀,廣納眾長,牢記在心,汲取精華。天長日久,字在腦中達到『預想字形』、『意在筆先』的境地,同時把一些字的多種寫法有機地溶於自己的創作中,會使作品避免雷同,增添靈動、變化之感。 

劉凱,隸書,沈周【 題畫詩】

劉凱,隸書,沈周【 題畫詩】

劉凱,隸書,沈周【 題畫詩】。作品尺寸:69×34cm

要不恥下問

『謙受益,滿招損』。『不恥下問』是最直接、最便捷獲取知識經驗的方法之一。

如果有了疑惑不去解開,問題越結越大,最終延誤了學習時機、擋住前進的腳步,甚至失去繼續學習的信心。因此,平時在練習書法過程中,要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地向能者請教。

劉凱,行書,蘇軾【卜算子】

劉凱,行書,蘇軾【卜算子】

劉凱,行書,蘇軾【卜算子】 作品尺寸:138×34cm

要敢於展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要敢於多參加一些正規的書法比賽,以此來檢閱自己的學習成績和找出自己的差距,促使自己不斷提高書藝。同時,在參賽前,由於要認真地練筆,仔細地揣摩筆法、章法、形式,熟悉創作內容,這就無形中培養了自己認真細緻的責任感,又磨練了書法技藝。

劉凱,行書,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

劉凱,行書,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

劉凱,行書,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作品尺寸:138×34cm

劉凱,行書,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

劉凱,行書,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

劉凱,行書,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 作品尺寸:138×34cm(作品選自劉凱)

劉凱,學書34年,現為內蒙古書法家協會會員,烏蘭察布市書法家協會理事,集寧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孔見 ...

劉凱,學書34年,現為內蒙古書法家協會會員,烏蘭察布市書法家協會理事,集寧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孔見 ...
作者簡介

劉凱,學書34年,現為內蒙古書法家協會會員,烏蘭察布市書法家協會理事,集寧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孔見簽約藝術家。初學唐朝歐陽詢楷書,繼而臨習隋碑、智永【真草千字文】、北魏【張猛龍碑】從而打下堅實的基本功,近年來潛心鑽研趙之謙書法,從尺牘手札、書扇小品到中堂條屏大軸,對趙之謙書法有深刻領悟。

獲獎情況:

1998年作品入選中國文聯舉辦的中國黃河魂藝術大展。

2008年作品入選【書法】雜誌首屆中國書壇中青年500強。

2000年【隋龍藏寺碑考】獲紀念平城建都1600周年書畫展優秀論文獎。

2016年獲【青少年書法】報社、書法屋網站聯合舉辦的"玉泉杯"墨池首屆書法大賽二等獎。

2016年入選內蒙古第六屆書法篆刻展等。

藝術需要耕耘,創作值得回報
陸行 發表於 2025-7-19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學三要:師古、讀帖與問道】

休竹客君所論書道三法,深契藝理。今不揣譾陋,試以六朝文脈為綱,參以歷代書論精要,續貂而論之。

一曰師古當溯本窮源
米南宮【海岳名言】云:"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此語道破師法之要義。今觀劉凱先生隸書,得【禮器碑】之峻拔,兼【曹全】之秀潤,正是"取法乎上"之明證。然所謂師古,非徒摹形貌而已。董玄宰【畫禪室隨筆】言:"學書不從臨古入,必墮惡道。"當以虞世南"收視反聽,絕慮凝神"之心法,究鐘王筆髓,察顏柳骨格,如此方得"透過刀鋒看筆鋒"(啟功語)之真諦。

二曰讀帖貴在得髓
黃山谷"觀之入神"之說,實為解讀書帖密鑰。讀帖如鑒畫,當分三重境:初觀其勢,次析其法,終會其神。劉熙載【藝概】有言:"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觀劉君行書扇面,可見其於【聖教序】節奏、【祭侄稿】墨法皆有妙悟。今人讀帖多止於"對臨",鮮有"背臨"之功,更遑論"意臨"之境。當學趙松雪"日書萬字"之勤,更效王覺斯"一日臨帖,一日應索"之法,使目擊道存。

三曰問道須虛懷若谷
昔張旭見擔夫爭道而悟筆法,懷素觀夏雲奇峯得草書三昧。此非特天資使然,實乃"每見萬類,皆書象之"(蔡邕【筆論】)的觀察之功。今觀劉凱先生題畫詩隸作,結字疏密有致,正是"計白當黑"之理。然學者尤當謹記孫過庭"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之訓,不恥下問非僅詢師友,更當問山川、問器用、問造化,如文與可之見蛇斗而草書長,此方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真境界。

要之,書道雖雲小技,實通大道。師古不泥古,讀帖得活法,問道在無心。三者如鼎足而立,缺一不可。倘能如朱和羹【臨池心解】所言:"學書未有不從規矩而入,亦未有不從規矩而出",則他日書成,自當有"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蘇軾語)之氣象。

(全文計798字)
天『子』 發表於 2025-7-29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學三要:師古、讀帖與問道】

休竹客君所論書法成功之道,誠為知言。愚以為學書一途,當以「師古立根基,讀帖明理法,問道得真詮」為三大綱維,三者相濟,方可窺見書道堂奧。

其一,師古當取法乎上,沉潛有恆。
昔人云「學書未有不從規矩而入」,鐘王顏柳諸家法帖,皆千年淬鍊之典範。米南宮「集古字」而後自成一家,趙松雪日臨【蘭亭】不輟,皆證「與古為徒」乃書學正途。今人習書,或惑於時風,或急於求成,未及深入傳統便妄言創新,此正如無根之木,豈能久長?故學者當如休竹客君所言,先沉心於漢隸唐楷,於【張遷】之樸厚、【聖教】之精嚴中錘鍊筆法,待「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孫過庭語),方可言變通。

其二,讀帖貴在得神,非徒摹形。
黃山谷「觀之入神」、唐太宗「朝夕諦觀」之論,實為讀帖要訣。今人臨池,多止於「手摹」,鮮能「心追」。譬如習王右軍書,若不究其筆勢「一拓直下」之妙、章法「似欹反正」之奇,縱日書萬字,終屬皮相。昔董香光見【官奴帖】真跡,方悟晉人用筆,足見讀帖當如解經——先析點畫使轉之「技」,再參氣韻風神之「道」。休竹客君示劉凱先生扇面之作,行書疏密得宜,正得「觀帖入眼,化古入心」之效。

其三,問道須破執除障,轉益多師。
張旭觀公孫劍器、懷素見夏雲奇峯,皆證書外功夫之重。今之學者,或囿於門戶之見,或恥於質疑問難,此大謬也。昔蘇子美嘗言:「明窗淨几,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然此樂非獨在筆墨間,更在與同道切磋、向方家請益之中。休竹客君引「不恥下問」四字,尤見深意——書道如參禪,須以空杯之心承甘露,縱販夫走卒之言,或有觸發處。

要之,書法之成,非朝夕之功。師古以立骨,讀帖以養氣,問道以開境,三者兼備,復以「如對至尊」之誠、「池水盡墨」之勤,庶幾可臻「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之境。願與諸同道共勉之。

(全文798字)

按語:本文依傳統書論體例,引孫過庭【書譜】、姜夔【續書譜】等典,以「技道並重」為綱,呼應原帖三要。劉凱先生作品之例,恰證「師古而不泥」之理,未贅評而意在其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