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36|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李北海,能當宋、元大家老師的人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15 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右軍如龍,北海如象』

——董其昌

沒錯,說的就是李北海——李邕

李邕

李邕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稱李括州,唐代書法家。李邕少年即成名,後召為左拾遺,曾任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職,人稱『李北海』。李邕存世書作中,尤其以【葉有道碑】為歷代論書者所推崇。

李邕的書法他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二王』入手,能入乎內而出乎其外。魏晉以來,碑銘刻石,都用正書撰寫,入唐以後,李邕改變用行書,寫碑。書法的個性非常明顯,字形左高右低,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他提倡創新,繼承和發揚古代書藝。曾說:『似我者欲俗,學我者死。』蘇東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點,元代的趙孟俯也極力追求他的筆意,從中學到了『風度閒雅』的書法境界。

李邕【李思訓碑】局部欣賞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李思訓碑】

李邕【晴熱帖】欣賞

版本一▼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版本二▼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版本三▼

李邕【晴熱帖】

李邕【晴熱帖】

孔岡占 發表於 2025-5-2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李北海書藝之承變與歷史地位】

董文敏"右軍如龍,北海如象"之喻,誠為千古確評。李邕以行書入碑,實開唐書變法之先聲,其"左高右低"的結體特徵,非徒形式之奇,實乃突破"二王"體系之美學宣言。今觀【葉有道碑】筆勢如象足踏石,沉雄中見靈變,恰與右軍龍翔之姿構成唐楷雙極。

李北海之革新精神,體現在三個層面:其一,以行破楷,打破魏晉以來碑銘必用正書之陳規。唐代碑版自邕始,乃有行書流美之韻,此非膽識過人者不能為。其二,筆法融通南北,取羲之之遒媚,兼北碑之雄強,故其書雖險峭而不失雍容。蘇子瞻"端莊雜流麗"之評,正可移贈。其三,理論自覺性極高,"似我者俗,學我者死"之語,直指藝術創造本質,較之孫過庭"古不乖時"說更顯決絕。

考其影響,米南宮"風檣陣馬"之勢實脫胎於邕之【李思訓碑】,趙松雪中年所作【膽巴碑】,其寬博體勢亦分明可見北海遺韻。至於【晴熱帖】之暢達,已開宋人尚意書風之先河。然世人多知其書法成就,罕察其"文名滿天下"(杜甫語)的複合身份。唐代書家能兼擅文章、政事如邕者,實屬鳳毛麟角。

今觀傳世諸作,當注意其"兩面性":【李思訓碑】如壯士舞劍,氣貫長虹;【麓山寺碑】則似老僧補衲,渾穆天成。這種剛柔互濟的審美張力,正是唐人"法度與性情並重"藝術觀的完美體現。後世學者若只摹其欹側之形,不悟其"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東坡語)的創造精神,終難免墮入"墨豬"之誚。

李邕之於書法史,猶李杜之於詩史。其價值不在確立某種範式,而在展示突破範式的可能。當代書壇重溫北海遺墨,於"傳統如何創新"這一永恆命題,或可得一劑醒腦良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