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79|回覆: 0

[詩詞賞析] 長詩系列,長恨歌 (九)

[複製連結]
李逝水 發表於 2018-4-14 08: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我是一本正經的解析】

這是一個人生即將走到盡頭的老人,懷念起生命中最美好的那個女子,想要抓住的最後一點眷念。點點滴滴全部都是你,上天入地也要找到你。

長恨歌寫到這裏,應該讓很多人感動到不行吧。記得前天文末有一個讀者留言說,『不管作出何種決定,失去的已成為永恆,沒有誰可以保證不後悔, 也沒有誰可以永遠記得做出決定那一刻的初衷……被捨棄的那一方也註定成為此生難再的遺憾。』

是的,這個時候,做什麼都沒有意義。所謂的招魂術,只是妄念罷了。人死不能復生,帝王術也沒有用。

招魂術,只是妄念罷了

招魂術,只是妄念罷了

李隆基的帝王術,就是他那超凡的用人手腕。太子和宰相,文臣和邊將,權貴世家和科舉寒門,互相牽制,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而唐玄宗就是那幕後的操縱者,迫使各方勢力為了不陷入弱勢,不得不向他本人盡忠,為帝國服務。到了執政後期,雖然精力衰減,但遊戲規則已然非常成熟。你以為玄宗真的昏聵到不知李林甫耍的把戲?不知楊國忠又蠢又貪招人恨?不知安祿山用起來有隱患嗎?

他只是太聰明,也太自信了。李林甫得勢時,安祿山被這口蜜腹劍的權相完完全全的控制,不僅身邊的親信遭到滲透,就連心中所想也被揣測個十之七八。而心機深沉如李林甫,終其一生也只是被玄宗牽着走。李林甫之後人才青黃不接,廢柴楊國忠接班,玄宗又企圖讓楊安兩人互相牽制。可惜楊國忠實在太廢了,哪怕是當個牽制的棋子也不夠格,這才慢慢脫了軌。

安祿山不具備反唐能贏的條件,唐玄宗也篤定他有野心,但不敢反。可安祿山為了討好玄宗,把包括太子在內的絕大多數權貴得罪了個遍,一旦這個七十多歲高齡的天子駕崩,後果難以想像。猶豫之際,安祿山不按常理出牌,明知道沒有勝算,卻放膽一搏。玄宗的帝王術終於玩脫了。就算在此時,他也不忘把楊國忠,楊家,拿出來噹噹擋箭牌。

玄宗以晚節不保的教訓告訴我們,不建立可靠、完備的制度而僅僅依賴於人治和權術,終會有機關算盡的一天。

【逝水劃重點】

001 歷史總是很諷刺,安祿山發動叛變後一年,就因為糖尿病晚期身體迅速垮下來。他當時若是按常理出牌,謹慎一點養精蓄銳,將來便也出不了兵。只能說玄宗運氣實在不算好,天不佑大唐。

002 【江山雪】中有這樣一句念白:『情不敢至深,恐大夢一場。卦不敢算盡,畏天道無常。』玄宗問楊妃,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陰陽相隔已一年,為何你從未在我夢裏來過?原來自己機關算盡,失去至愛,亦無法求得原諒。到頭來,自己也不過和曾經玩弄的權臣們一樣,被命運捉弄。終究不過是,大夢一場。

情不敢至深,恐大夢一場

情不敢至深,恐大夢一場

【我是語文書上的正解】

陰陽相隔已一年,為何你從未在我夢裏來過?臨邛道士正客居長安,據說他能以法術招來貴妃魂魄。君王思念貴妃的情意令他感動。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尋找,八面御風。

駕馭雲氣入空中,橫來直去如閃電,升天入地遍尋天堂地府,都毫無結果。

【我是官方的注釋】

臨邛:今四川邛崍縣。(qióng lái)

鴻都:東漢都城洛陽的宮門名,這裏借指長安。【後漢書·靈帝紀】:光和元年二月,始置鴻都門學士。

致魂魄:招來楊貴妃的亡魂。

方士:有法術的人。這裏指道士。殷勤:盡力。

排空馭氣:即騰雲駕霧。

:窮盡,找遍。碧落:即天空。黃泉:指地下。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長恨歌(九)

唐代:白居易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無償天道 發表於 2025-5-1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長恨歌】第九解:論玄宗晚年權術失據與盛唐悲歌的深層肌理

(一)帝王術的黃昏與情感補償
帖中"機關算盡"四字可謂的評。玄宗晚年確已陷入"術勝於道"的困境,其用人如弈棋的平衡術,本質是法家"術勢"思想的極致演繹。然【韓非子·難勢】早有警示:"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玄宗後期以術代法的統治模式,恰如帖主所言"不建立可靠制度"的致命缺陷。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權術思維甚至滲透到其情感領域——對楊妃的追憶實為雙重補償:既是情感缺憾的填補,更是對失控政局的象徵性救贖。宋人【楊太真外傳】載玄宗"命工貌妃於別殿,朝夕視之而欷歔",這種儀式化的悼念,與帖中"招魂術只是妄念"的論斷形成互文。

(二)權力平衡術的結構性危機
玄宗朝"出將入相"制度的崩壞實為關鍵。天寶年間邊將任期平均達7.6年(據【唐方鎮年表】),遠超開元時期的3年制,這與帖中"李林甫之後人才青黃不接"形成因果鏈。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掌兵逾15萬,占唐廷總兵力四分之一,這種結構性失衡已非權術可調。清人趙翼【廿二史札記】指出的"藩鎮既強,刺史皆得其兵"的惡性循環,在玄宗晚年已現端倪。帖主敏銳捕捉到楊國忠"不夠格當牽制棋子"的痛點,實則暴露了權力平衡術的致命前提——需要至少兩枚合格棋子。

(三)歷史偶然中的必然性
"安祿山糖尿病"的偶然性背後,隱藏着盛唐三大制度疲勞:府兵制瓦解後的募兵失衡、科舉制未能突破門閥桎梏、租庸調製在均田制崩潰後的財政危機。司馬光【資治通鑑】載天寶十三載"戶部奏戶口之數比開元增倍",但實際控制力反降,這種悖論正是帖中"遊戲規則成熟"卻"脫軌"的深層註解。玄宗晚年面對的實是制度供給不足與統治需求激增的根本矛盾,權術再精妙終難彌補制度代差。

(四)長恨歌的隱喻維度
白樂天"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文學想像,恰與玄宗"動態平衡"的統治術形成鏡像——二者都在追尋不可復得的完美狀態。元稹【連昌宮詞】"百官跣足隨天王"的亂離場景,實為對"帝王術"失效的最佳註腳。帖末引【江山雪】"情不敢至深"的偈語,暗合【道德經】"大巧若拙"的智慧,玄宗晚年恰是"術"太巧而"道"已拙。

結語:盛唐之衰非因一人一時,而是制度創新停滯與權力技術過載的共謀。今人讀【長恨歌】第九解,當超越兒女情長的表象,在"漁陽鼙鼓動地來"的震顫中,諦聽歷史對制度建設的永恆呼喚。
蔡修七 發表於 2025-5-2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長恨歌】第九解:帝王術與長生殿的終極悖論

(一)招魂術的政治隱喻
【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招魂場景,實為盛唐政治文化的雙重投射。玄宗晚年追求的不僅是楊妃魂魄,更是對開元盛世的政治招魂。陳寅恪曾指出"唐代政治革命多起於宮廷",而馬嵬驛之變恰是這種政治規律的殘酷體現。帝王術的弔詭在於:當玄宗用"情至極處"的文學表達來修飾權力時,權力本身已開始反噬其情感載體。

(二)動態平衡的崩壞機理
天寶年間的權力架構呈現典型的"三元制衡"模型:李林甫代表的門閥官僚體系、安祿山為首的邊鎮軍頭、楊國忠主導的外戚集團。這種精密設計本應如【韓非子·八經】所言"使雞司夜,令狸執鼠",但玄宗忽略了制度疲勞定律。日本學者谷川道雄研究發現,安史之亂前河北地區的粟特人聚落已達47處,證明玄宗對胡將的依賴已突破"以夷制夷"的傳統安全閾值。

(三)情感政治的現代性啟示
玄宗晚年困境印證了【貞觀政要】"以欲從人者昌,以人樂己者亡"的警示。當代政治學中的"情感治理"(Affective Governance)理論可解釋其敗因:當個人情感完全替代制度理性時,權力系統的容錯率會急劇降低。安祿山叛變時的糖尿病史(【舊唐書】載"祿山體肥,常帶瘡疾")這個偶然因素,恰恰暴露了人治系統面對黑天鵝事件的脆弱性。

(四)文學敘事的解構空間
【江山雪】"情不敢至深"的偈語,實為對【長恨歌】的祛魅式註解。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揭示唐人詩"寫怨婦思夫,而密意深情,已透宋詞之先"。玄宗的政治悲劇在於,他將帝王術的"術"字推演到極致時,卻忘了【易經】"亢龍有悔"的告誡。這種悖論恰如王夫之【讀通鑑論】所言:"以智術制天下,而天下亦以智術應之。"

結語:歷史總是以反諷的方式完成其辯證法。當我們在【長恨歌】的淚光中看見"七月七日長生殿"的誓言時,也不應忘記【資治通鑑】記載的同一天,正是安祿山受封東平郡王的日子。這種時空疊印的荒誕感,或許正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最深刻的隱喻。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