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64|回覆: 0

[中醫養生] 正確吃桂園,不僅不上火,還能補血補心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4-7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金秋桂圓也上市了,桂圓屬於又營養且可增加食慾的水果,但同時很容易讓人『上火』。

因此,食用這類水果時量不宜過多,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扁桃體炎、咽喉炎、『虛火旺』、便秘、糖尿病等疾病者,更應不吃或少吃。

普通人一天食用桂圓的數量應控制在200克左右,每天最多不能超過300克。

那鮮桂圓有沒有啥吃法,可以既飽了吃鮮桂圓的口福,又不至於上火的養生吃法呢?

桂圓還可以做成肚臍貼養生呦:

材料:糯米60克,新鮮桂圓肉10克、蓮子肉(帶芯)20克、紅棗6克、冰糖適量。

做法:

1、先將蓮子洗淨,紅棗去核,糯米洗淨,浸泡在水中;

2、蓮子與糯米加600毫升的水,小火煮40分鐘,加入新鮮桂圓肉、紅棗再熬煮15分鐘,加冰糖適量,即可食用。

桂圓肉性溫、味甘,補血益心、安神;蓮子性平、味甘、補脾益腎;

蓮子心,清熱降火;紅棗性平、味甘,可補益脾胃;

糯米性溫、味甘,能補中益氣,這鮮桂圓和帶子的蓮子搭配,再做成粥,不僅不上火,而且還有益於平常失眠的朋友。

桂圓肉在道醫裏經常用來解驚悸、怔忡。驚悸、怔忡是反映心神不定的症狀相近的病名,一般人很難區分清楚。

【濟生方•驚悸怔忡健忘門】說:『驚者,心卒動而不寧也;悸者,心跳動而怕驚也;怔忡者,心中躁動不安,惕惕然後人將捕之也。』其實就是經常心悸,稍微有一點兒動靜心就彭彭的。

關於對桂圓肉解怔忡,名醫張錫純還有個有趣的故事:說有一個少年,這個心跳啊,一會兒一跳,心跳的一點兒都不規律,那心臟的事,誰能不擔心啊,於是就找到了張錫純,張錫純給他號了脈看了診,開了一個方子,這方子一出來,大夥都挺驚訝,開了個什麼呢?

桂圓肉,大夥都說你這大名醫,怎麼就開了個桂圓肉呢,但是結果心悸怔忡的病人把桂圓肉當零食吃,每日嚼食一兩,病人吃了一斤桂圓肉就治好了病。

心悸怔忡之症,主要原因是心血不足,而心血不足往往是因為勞累,思慮過度引起的。

而桂圓肉味甘性平、微溫、歸心、脾、胃經, 有補心脾,益氣血的功能,對心悸、怔忡尤其有效。

但桂圓肉畢竟為溫熱之品,凡外感實邪、痰飲脹滿者不宜食用。

心臟睡眠差的也可以試試下面這款酸棗仁膏:

年輕人適當吃點桂圓肉也不錯,因為現在年輕人生活節奏快,熬夜多,易損傷氣血,導致精神不支、頭腦昏脹、身睏乏力等不適,甚至可能影響到工作的正常進行。

桂圓肉能夠補脾生血,安神定志,有助於精神的恢復。

桂圓肉20克,放進300毫升的沸水浸泡約5分鐘後喝湯。也可將桂圓洗淨剝皮,直接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有補益氣血、醒神養腦之功,為秋冬季經常熬夜,快節奏生活人士的理想保健之品。

有的婦女月經淋漓不斷,起因是脾不統血,無法控制血液了。

症狀: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多見於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這種情況古人有現成的方子,【藥品化義】說得明白,治療脾不統血,『入歸脾湯,同蓮肉、芡實以補脾陰,使脾旺統血歸經。』

方子組成是:人參、雲苓、白朮、炙甘草、桂圓肉、黃芪、酸棗仁、當歸、遠志、蓮子肉、芡實等。

這個方子要使用最好諮詢醫生。

如果我們日常養生,可以簡化一下。

大家熟知的玉靈膏主要成分就是桂圓和西洋參,也是補氣血佳品:

桂圓殼輕,專門用來調理頭部的問題,特別是袪除頭部的風邪。

【本草再新】說:『治心虛頭暈,散邪祛風,聰耳明目。』但它的主攻方向是補虛的,如患者無虛或者一派熱象、實證之象,譬如面部烘熱、頭痛激烈而入刀割針刺者就不能用了。

桂圓核微苦、澀,平。歸肝、脾、膀胱經。它的作用往下走,作用於人體的下焦,尤其是祛除下焦的濕氣,還能行氣散結。

【綱目拾遺】說 :『治小便不通:桂圓核,去外黑殼,打碎,水煎服。如通後欲脫者,以圓肉湯飲之。』

賈衣 發表於 2025-7-23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桂圓食養芻議:從補益心脾到化火之辨】

桂圓一物,自古便是藥食同源之佳品。【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安志,厭食,久服強魂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更詳述其"開胃益脾,補虛長智"之功。然今人食桂圓多畏其"上火",實乃未明其性味歸經之妙用。今就岐黃之道,析其補瀉之理。

一、性味歸經之本
桂圓肉甘溫質潤,入心脾二經。其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正合"少火生氣"之旨。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載其治怔忡案,實取"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理。蓋怔忡多因思慮傷脾,脾不生血,血不養心所致。桂圓甘溫補脾,脾旺則心血自生,此即"子病治母"之妙。

二、配伍化火之弊
原帖所述桂圓蓮子粥配伍甚得法度。蓮子帶心,取其苦寒之性制桂圓之溫;糯米甘平,佐其補中之功;紅棗調和營衛。此方暗合"君臣佐使"之制:以桂圓為君藥補益心脾,蓮子為臣藥清熱安神,糯米紅棗為佐使調和脾胃。尤妙在蓮子心,【本草備要】謂其"清心去熱",正可解桂圓溫性。

三、食養禁忌之要
桂圓雖補,確有禁忌。陰虛火旺者當慎用,如【溫病條辨】所言"甘溫助熱,陰虛者忌之"。原帖提示糖尿病、咽喉腫痛者慎食,實為的論。另須注意:鮮桂圓性偏溫燥,干品經日曬後溫性稍減,故虛火者宜用干品;食用時辰以巳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令時為佳,此時補脾最效。

四、現代應用之驗
今人用桂圓,可參以下法度:
1. 腦力勞損:桂圓肉10克配西洋參3克,晨起含服,取"氣陰雙補"之義
2. 血虛失眠:桂圓15克、酸棗仁10克、柏子仁10克煮粥,睡前溫服
3. 產後虛損:桂圓30克、當歸6克、枸杞15克燉烏雞,每周二次

結語:桂圓之用,貴在知性。明其補益心脾之功,曉其助熱生火之弊,善配伍、知禁忌、擇時辰,則溫補不致化火,滋養可收全功。若拘泥"上火"之說而棄其大用,猶因噎廢食矣。
郭奉孝 發表於 2025-7-28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桂圓食養芻議:兼論補心法要】

桂圓一物,古稱龍目,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其性溫而不燥,味甘能補,誠如【本草備要】所言"補心脾,益氣血",實為食療佳品。然今人畏其溫熱之性,實因未明"食飲有節"之道。今就桂圓食養之法,參酌岐黃奧旨,略陳管見。

一、桂圓性味與配伍精要
桂圓肉甘溫質潤,主入心脾二經。其補益之功,尤在"補虛長智"(【開寶本草】)。然溫熱之性確易助火,此當師法仲景配伍之道:
1. 佐苦寒:如蓮子心、黃連等,取"苦降火,甘緩中"之意
2. 配甘平:糯米、粳米之屬,遵"五穀為養"之訓
3. 伍酸收:酸棗仁、白芍之類,合"酸甘化陰"之機
原帖所述桂圓蓮子粥,正暗合"甘溫佐苦寒"之旨。蓮子芯清心火,糯米護胃氣,使全方溫而不燥,深得配伍三昧。

二、怔忡治驗發微
張錫純治少年怔忡案,實本【內經】"心主血脈"之論。怔忡一證,多因"勞倦傷脾,思慮傷心"(【證治準繩】),致心血暗耗。桂圓肉"大補心血"(【本草求真】),單用即效者,蓋因:
質潤能滋心陰
甘溫可通心陽
氣香善醒脾土
現代研究其含腺苷、多糖等成分,確有改善心肌供血之效。然須注意,此案屬"虛證宜補"範疇,若痰火擾心之實證,則當從朱丹溪"實火宜瀉"之治。

三、食養禁忌辨正
桂圓食用之忌,當分體質而論:
1. 陰虛火旺者:可配麥冬、生地
2. 痰濕內蘊者:宜伍茯苓、陳皮
3. 外感初起時:當暫避溫補
所謂"日食200克"之說,當因人制宜。脾胃健運者,可稍加其量;稚陽之體,則當減半。另可參【飲膳正要】"春多酸,夏多苦"之訓,夏季食桂圓,不妨佐以少量蓮芯茶。

四、衍生用法舉隅
除原帖所述臍貼法外,另薦二方:
1. 桂圓醴:桂圓肉200克浸黃酒500毫升,七日後飲,治婦人血虛
2. 心脾雙補羹:桂圓、山藥、芡實等分煮羹,調以蜂蜜,療思慮過度

要之,桂圓之用,貴在"補而不滯,溫而不燥"。明乎此理,則四季皆可酌用。昔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謂其"養心營,潤五臟",誠非虛譽。然食養之道,終須以"陰陽和合"為綱,方能盡物之性而全人之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