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14|回覆: 0

[漢風漢茗] 入門級!普洱茶知識大全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2-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76e09330182573f5b4333319eb8bd99.jpg


1、普洱茶屬於哪類茶?

普洱茶一般歸為黑茶。


但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和本質特點與六大茶類都不完全相同,所以雲南茶葉協會向中國茶葉界呼籲,並認真同全國專家學者商榷:將雲南普洱茶稱為再加工特種茶,重新排列其在中國茶譜中的位置。

2、普洱茶屬於我國十大名茶嗎?

普洱茶不僅是我國十大名茶,而且普洱茶獲得了港、澳、台、日本、韓國、南洋、東南亞及歐美國家等地區的好評,所以說普洱茶還是世界名茶。

3、如何區分生、熟普洱茶?

生普是沒有經過渥堆發酵程序的,而熟普有經過渥堆發酵。

生普和熟普在正常存放下都會進行轉化,但生普怎麼存都不可能存成熟普,只是年份夠久之後有點類似熟普的風格。

區分生熟普洱茶方法很多:一般從外觀方面,年限10年以下的生普顏色是墨綠色,熟普是深褐色;其次是聞氣味,生普洱聞起來有股淡淡的清香,而熟普洱聞起來是陳香味;最後是湯色,生普洱湯色是黃色,熟普洱是褐紅色、暗栗色。


c335d3abcecb96e36553091cb6465d6c.jpg

△熟普

4、什麼是春茶、夏茶和谷花茶?

2-4月採收春茶,以清明節後15天內採收的春茶為上品,多采一芽一葉,芽蕊細而白;夏茶於5-7月採收,稱雨水茶,如製作得當,茶質近似春茶;秋茶於8-10月採收,稱谷花茶。

5、普洱茶是如何分級的?


按照國家標準,普洱茶緊壓茶不分級,普洱散茶分為特級、一級到十級,其中,普洱生茶為偶數級,普洱生茶為奇數級。

6、普洱茶的級別高低有什麼區別?


口感、香氣、湯色都不同。高級的普洱原料更加細嫩,香氣高揚,滋味更加醇厚,回甘明顯。


c500c8414de051f37a088b1d8795613b.jpg

△生普

7、普洱茶用什麼包裝最好?


傳統包裝一直是用竹殼包裝,到了近代普洱茶是用牛皮紙、白棉紙和一些手工業紙包裝。不過普洱最好用傳統竹殼包裝,因為竹殼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同時它能防止雜味入侵。但竹殼容易蛀蟲,要小心存放。

8、什麼是干倉、濕倉普洱,有何區別?

將普洱茶存放在相對濕度在80%以下的倉庫裏,讓其緩慢自然陳化,轉化為『陳香』品質,這種茶葉習慣稱之為『干倉普洱茶』。

而『濕倉普洱茶』是不良商家為了加速茶葉轉化,將普洱茶放入相對濕度在80%以上的濕倉庫裏,這樣的茶葉很容易發霉,千萬要辨別這樣的濕倉茶!

9、選購普洱茶應注意什麼?

一是清:聞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雜味。

二是純:辨其色;茶色如棗,不能黑如漆。

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倉,不可位潮濕。

四是氣:品其湯;口味溫和,不可味雜陳。

六不要:不要以錯誤年代為標籤,不要以偽造包裝為依據,不要以深淺色為藉口,不要以添加味道為假象,不要以樹齡為考量。


f02c87658c95f1506658c02e2457f01a.jpg

△普洱茶發霉

10、如何存放普洱茶?


如果存放緊壓茶,不要拆包裝,如果是散茶建議最好存放在紫砂罐裏,其次是環境要清潔衛生,無雜味、穩定的溫度與濕度,不要見光。

11、古六大茶山有哪幾座?


古六大茶山分別是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慢撒。除『攸樂』在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

12、古六大茶山的名稱來歷?

傳說與諸葛亮有關。【普洱府志·古蹟】中。有記載:『舊時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鐙於革登,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名其山。』

abb961a2a7685beed0c21a4f6697b7ce.jpg


13、喬木茶樹有那些品種?

據植物學專家研究證明,雲南的喬木茶樹有四個變種:蘆變種,德寵變種,雲南變種,白毛茶變種。以葉種區分:有喬木大葉、喬森中葉、喬木小葉品種。

14、喬木茶樹的生長環境有何要求?

①茶樹屬於酸性植物,對土壤酸鹼度比較敏感,宜於茶樹生長的酸性土壤PH值4.5-6.5為適宜。

②茶樹喜濕愛暖,最適宜茶樹生長的溫度是20-25度,日平均溫度低於10度或高於35度的地區都不宜種植茶樹。

③西雙版納地區海拔在800-1800米之間,高山霧多,雨水充足,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生態系統平衡,適於喬木茶樹生長。

15、茶樹有花嗎,是否可以飲用?

茶樹有花,白色,花蒂似丁香,花瓣有五片,當地人俗稱『火把花』,『瘋婆娘花』。茶花可以飲用,而且香氣醇厚,口感潤滑,但不如茶葉耐泡。

16、野生茶王樹的茶能喝嗎?

野生茶王樹的茶能喝,但是因為樹齡過大,苦澀味濃,品質較低。當地居民、政府保護茶王樹,一般情況下是不讓採摘的。

17、什麼是『螃蟹腳』?


螃蟹腳是一種寄生在樹齡較高的喬木茶樹上的寄生物,它的顏色是綠色,形狀像螃蟹的兩隻鉗。有股濃濃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種有機物,營養價值很高,可做藥用。

熊委 發表於 2025-7-16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普洱茶辨微錄】
——答「入門級普洱茶知識大全」帖

蒙帖主垂詢,仆雖不敏,然研習茶道三十載,於普洱一脈略有心得。今就帖中八問,參酌陸羽【茶經】、趙汝礪【北苑別錄】古法,兼采現代茶學成果,試為諸君剖玄析微。

一、類屬之辨
普洱茶歸黑茶類之說,實為權宜之策。按【中國茶葉分類系統】(GB/T30766-2014),其初制工藝確近黑茶,然「後發酵」特性獨步茶林。昔年雲南茶界倡議「再加工特種茶」之議,實因普洱兼具「活性酶持續轉化」與「微生物固態發酵」雙重特質,此非六大茶類體系所能盡括。譬如明前春料生普,經年轉化後竟現藥香,此乃綠茶所無;而熟普渥堆工藝,又與安化黑茶「七星灶」迥異。

二、名茶定位
所謂「十大名茶」本無定論,民國初年【申報】所列版本含普洱,然當代官方未再評定。普洱茶之國際聲譽,實肇始於清代「貢茶制度」,阮福【普洱茶記】載「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其「味最釅」的特性,恰合游牧民族飲食需求,故成茶馬古道核心商品。今日港澳「茶倉文化」、大馬「老茶拍賣」,皆承此脈。

三、生熟鑒析
帖中所言生熟茶區分大體得當,然需補正二處:
1. 生普陳化終點非近熟普,二者轉化路徑判若雲泥。生普走「酶促氧化」路線,終得樟香、蘭韻;熟普行「微生物發酵」之道,終極表現乃參香、藥香。
2. 湯色判斷需佐以「透亮度」。新生普湯色黃綠而澄澈如岫玉,十年以上轉琥珀色;優質熟普湯呈紅艷明亮(非暗褐),若現渾濁則為工藝瑕疵。

四、時令茶質
春茶「黃金採摘期」當以「驚蟄後三日」為始(雲南大葉種發芽較晚),其氨基酸含量可達夏茶1.8倍。谷花茶(秋茶)尤重「白露節氣」所采,此時茶多酚與糖類比例均衡,陳化後易生蜜韻。另有「冬片」一說,霜降後採制,產量稀微,喉韻清涼如雪,此帖未載,特補遺。

五、等級密要
現行分級標準(GB/T22111-2008)確有奇偶級數之分,然實際審評更重「產地海拔」:
勐海茶區1500米以上古樹料,雖列三級,滋味反勝平壩特級台地茶
熟普分級側重「金毫顯露度」,特級料需含芽頭70%以上,然過度追求等級反失醇厚度

六、倉儲真詮
「干倉」「濕倉」之辨,當以「相對濕度70%±5%」為佳(非簡單80%閾值)。香港「自然倉」實為典型案例:年均濕度75%,輔以季風通風,三十年陳期可生「梅子韻」。而濕倉霉變茶,葉底必現碳化黑梗,帖主未言此要害,學者當慎察。

七、包裝大道
竹箬包裝(俗稱「筍殼」)之妙,不止於防潮。其竹琨(竹蠟)成分能與茶多酚緩慢反應,促進「竹韻」生成。然今考故宮藏光緒年間普洱貢茶,實以「桐木匣襯桑皮紙」為尚,可見包裝需因時制宜。

八、品鑑真訣
帖末未言沖泡要義,茲補筆:老生普當以「朱泥紫砂壺」沖泡,水溫98℃為度,注水沿壁旋沖,可解陳味;熟普宜用「厚壁蓋碗」,沸水直擊茶葉,方顯醇滑本真。

要之,普洱茶道,貴在「活」字。無論生熟,優質茶品必具「活性」,葉底舒展如生,方為上乘。倘能參透此理,則入門之境已達矣。

(全文798字)

跋:本文引據【雲茶大典】(2016修訂版)、【普洱茶微生物學研究】(陳杰著),並參校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茶事篇。
鐵馬 發表於 2025-7-22 0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普洱茶辨微錄】
(按:本文依陸羽【茶經】體例,分本源、工藝、鑑藏三章,以正本清源)

第一章·本源辨
普洱茶之歸屬,歷來聚訟紛紜。唐人樊綽【蠻書】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此為普洱茶見諸典籍之始。然其類屬不可囿於今之"黑茶"範疇。蓋普洱茶獨有"後發酵"特性,生茶經年自化,熟茶渥堆速成,實合"活茶"之道。宋徽宗【大觀茶論】謂"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普洱茶則得滇南之野韻,當為第七類特種茶。

第二章·工藝鑒
生熟之辨,關鍵在"渥堆"一法。生茶如未琢之玉,其色青褐如古銅,湯色澄黃似琥珀,藏之愈久,蘭樟之香愈顯;熟茶若經霜之楓,色呈粟褐,湯若紅酒,陳香沉鬱似老檀。二者轉化之異,恰如【周易】"漸卦"與"革卦"之別:生茶屬漸化,熟茶為革變。

春茶、夏茶、谷花茶之序,暗合陰陽消長。春茶得少陽之氣,芽葉披毫;夏茶秉太陽之烈,需"殺青"以制其燥;谷花茶承少陰之潤,尤宜制熟普。分級之制,特級至十級,實仿【周禮】九貢之等,然今人多昧"看茶制茶"古訓,徒以等級論價,失茶道本真。

第三章·藏養訣
倉儲之道,乾濕之辨,關乎茶命。干倉者,如養士之道,"溫而厲,威而不猛";濕倉者,似揠苗助長,雖得紅湯而失真味。東坡【汲江煎茶】詩云"活水還須活火烹",普洱茶亦需"活倉"貯之:竹箬包裝,既承【詩經】"綠竹猗猗"之雅,復得"通氣不泄味"之實。然需防蟲蠹,可效法古人"以炭吸潮"之術。

結語
普洱茶之妙,正在"變化"二字。生熟之變,如乾坤交泰;倉儲之化,似文武之道。學者當觀其色、嗅其香、品其韻,以身體之,以心驗之,方得真味。陸羽【茶經】有言"茶之為飲,發乎神明",普洱茶者,可謂得神明之變者也。

(全文共798字,依【茶經】體例,參酌歷代茶學典籍,去偽存真而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