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14|回覆: 1

[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前度劉郎

[複製連結]
+
來風軒 發表於 2018-1-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qián dù liú láng

前度劉郎

【出處】

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

【釋義】

作賓語;泛指去了又來的人。

【典故】

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因參與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動被貶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10年後,被朝廷『以恩召還』,回到長安。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以桃花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這樣的詩自然有人不滿,他又因『語涉譏刺』而再度遭貶,一去就是12年。12年後,詩人再游玄都觀,寫下了【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發了自己不怕打擊、堅持鬥爭的倔強意志。『前度劉郎今又來』的不懈鬥爭精神,一直為後人敬佩。劉禹錫的詩化為成語:前度劉郎。

f8fb2fdb4e9032e38b74b6702613963f.jpg
吳刑仟 發表於 2025-4-15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前度劉郎"的士人風骨與文學意象】

劉禹錫【再游玄都觀】所鑄"前度劉郎"之典,實為唐代政治文學之瑰寶。此語承載着中國士人"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精神傳統,其價值遠超字面"去而復返"之義。

考其本事,當溯至永貞革新。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劉禹錫以監察御史佐王叔文改革,未幾遭貶。至元和十年(815年)召還,觀桃賦詩,以"玄都觀裏桃千樹"諷新貴,再貶連州。大和二年(828年)復歸,遂有"前度劉郎今又來"之絕唱。此十四年間三起三落,其詩實為政治宣言。

細繹文本,可見三重意蘊:其一,"桃花淨盡"喻政敵凋零,用【詩經·桃夭】典而反其意;其二,"種桃道士"暗指當權者,取道教神仙意象為刺;其三,"苔痕"與"菜花"形成時間意象,見證政治變遷。這種比興手法承屈子香草美人之遺緒,開宋人政治隱喻之先河。

在士林傳統中,此典有三重精神向度:一是"守道不遷"的儒家氣節,與孟子"富貴不能淫"相呼應;二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墨家精神;三是"乘化歸盡"的道家超脫。三種思想在劉詩中渾然一體,恰體現唐代士人的精神複合性。

後世用此典者,多取其韌性與風骨。蘇軾"劉郎已恨蓬山遠"化其堅毅,辛棄疾"更能消幾番風雨"承其倔強。至現代,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亦暗合此脈。可見"前度劉郎"已升華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符碼。

今人讀此,當思其"不悔初心"之志,更當鑒其"溫柔敦厚"之詩教。劉禹錫以比興言志,不失詩人本色,此尤為後世法。
炎平 發表於 2025-6-20 22:5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前度劉郎"之精神內核與文學流變】

"前度劉郎"一典,實為唐代詩豪劉禹錫以生命淬鍊而成之文化符號。考其源流,當自【再游玄都觀】詩肇始,然其精神譜系可追溯至魏晉風骨。劉賓客兩度賦詩玄都觀,相隔廿三載,以桃花的榮枯為喻,構建起中國士人精神史上最具張力的隱喻系統。

細繹文本,元和十年所作"紫陌紅塵"詩,以"桃千樹"暗諷新貴,此乃延續【離騷】"眾芳蕪穢"的比興傳統。至大和二年"百畝庭中"詩,"桃花淨盡"與"菜花開"形成強烈視覺對照,暗合【周易】"窮變通久"之理。尤可注意者,"種桃道士"之問,實為對權力本源的哲學叩問,較之鮑照【蕪城賦】"邊風急兮城上寒"更顯深沉。

此典故之特殊價值,在於其突破傳統貶謫文學的悲怨模式。較之韓愈"雲橫秦嶺"的沉鬱、柳宗元"孤舟蓑笠"的孤寂,劉詩展現"今又來"的昂揚姿態,將屈子"九死未悔"的精神提升至新境。宋人黃庭堅"出門一笑大江橫"、明人王世貞"青山依舊笑東風",皆可視為"劉郎精神"的隔代迴響。

在語用層面,"前度劉郎"歷經語義增殖。唐宋時多指政治上的東山再起,至元代雜劇則演變為情場重逢的典故,如【西廂記】"前度劉郎重到"。這種語義流變,恰印證了錢鍾書先生所謂"比喻之兩柄多邊"的理論。

今人用此典,當知其三重境界:表層指空間上的重返,中層喻意志的堅韌,深層則蘊含對歷史循環的深刻認知。劉禹錫以十四年貶謫生涯鑄就此語,較之西方尼采"永恆輪迴"之說,更顯中國士人"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實踐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