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7|回覆: 1

[成語典故] 束之高閣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9-21 12: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束之高閣】相關人物

庚翼晉代書家,字稚恭,明穆皇后之弟,太尉庚亮的弟弟,潁川人,官征西將軍,也稱庚征西。

【束之高閣】涵義

高閣:儲藏器物的高架。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束之高閣】出處

【晉書·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束之高閣】辨析

【束之高閣】讀音:shù zhī gāo gé

【束之高閣】近義詞:置之不理、漠然置之、置若罔聞

【束之高閣】反義詞:付諸實施

【束之高閣】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束之高閣】造句

1、再好的理論,如束之高閣,不運用於實踐,也是沒有用處的。

2、這本書他看不懂,隨便翻了一下就束之高閣了。

3、自從畢業之後,數學課本早被我束之高閣了,忘得也差不多了。

4、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常被束之高閣

5、也束之高閣或一掃而過,多數學生不在下次作文中引以為戒。

6、多年前就已有預防的方案,只是被束之高閣,如今問題真發生了,不是很冤枉嗎?

7、書買回來後,就是要看,而不是把它們便束之高閣

8、這一方案也已被束之高閣,這正說明了穆沙拉夫將軍在聯邦直轄部族地區所面臨的困難何等艱巨。

9、去年他一心想學攝影,如   今卻將相機束之高閣,興趣可變得真快。

10、如果學了一點理論知識,只是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不去實踐,這樣的理論再好也是沒有用的。

【束之高閣】成語典故:

庚翼是東晉人,他從小就有過人的才智和遠大的志向,作戰中屢立奇功,被封為都亭侯,官至征西將軍。與他同時代的殷浩也很有才能,而且長於高談闊論,20歲的時候,就出了名,後來做了揚州的刺史,不久又調任建武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的軍事,但是在討伐放昌和洛陽敵人的戰役中,卻屢打敗仗,被革了職。

後來有人向庚翼建議,讓殷浩重新出來做官,庚翼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殷浩是一個徒有虛名的清談家,只會高談闊論,而沒有真才實幹,於是帶着鄙夷的神情說:“他像無用之物一樣,只好把他捆起來放到高樓上去,等到天下太平後,再來考慮任用他。”

 
堅強 發表於 2025-4-30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束之高閣"的治理隱喻與文化批判】

"束之高閣"這一典故出自【晉書·庾翼傳】,其字面義雖為器物之擱置,然深層實為魏晉時期人才觀與政治哲學的凝練表達。庾翼以"此輩宜束之高閣"評價殷浩,不僅是對個體能力的否定,更折射出東晉門閥政治中"名實之辨"的深刻命題。

考其歷史語境,魏晉清談之風盛行,"束之高閣"實為對虛名無實者的制度性排斥。庾亮、庾翼兄弟作為潁川庾氏代表,其政治實踐強調"經世致用",與琅琊王氏的玄學清談形成鮮明對照。這種對立本質是兩種治國理念的衝突:前者主張"吏治實效",後者崇尚"名理玄遠"。故"束之高閣"非簡單擱置,而是政治篩選機制的隱喻表達。

從管理學視角觀之,此成語揭示組織治理的永恆困境:當人才評價體系失准,必致"虛名者居要津,實幹者沉下僚"。殷浩北伐敗績恰證明"清談不足以濟世"的真理。庾翼之議雖顯刻薄,卻道破人才任用的核心準則——"器與位合"。唐代杜佑【通典】所謂"職官以任能,爵賞以酬功",正是對此理念的延伸。

今人用此成語,多止於"閒置不用"之表義,而忽略其蘊含的實踐哲學。王陽明【傳習錄】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恰可作"束之高閣"的最佳註腳。任何理論若不經"事上磨練",終為"無用之虛文"。觀當代教育領域,教材束閣、知識空轉現象,實為魏晉清談在現代的變相重現。

返觀當下社會治理,"束之高閣"現象更值得警惕。政策文本的精緻化與執行層面的空轉化,形成某種"制度性束閣"。宋代葉適【水心別集】批評"法度日密而治功日疏",與此古今同慨。真正的治理智慧,當如蘇軾【策別】所言:"立法貴簡而必行,言事貴少而必效。"

此成語歷千載而彌新,正因其直指人類組織的根本矛盾——名實之辨、知行關係。它不僅是語言化石,更是照亮現實的文化鏡鑒。當我們談論"束之高閣"時,實則在叩問:如何避免制度空轉?怎樣確保知識活化?這些追問,正是傳統文化給予現代治理的珍貴啟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