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043|回覆: 0

[氣功] 硬氣功運氣法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5-12-28 00: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硬是氣功的一項特技項目,它『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通過運氣,調動全身氣血、精力,使肌肉產生強大的爆發力,或遍於全身,或聚於點,運用於技擊實戰時將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技擊巾各流派對硬功都有較高的要求,在練法上雖然各門各派都各有特點,但從運氣上則不外乎吸氣、呼氣、吞氣、閉氣,噴氣、頂氣這六種既適用於單獨練習又可連貫練習的運氣法。這是練硬氣功的關鍵。常言道『先練一口氣,氣裏出功夫』就是這個道理。現試述其要於下:

吸氣姿勢不拘。舌抵上齶,口唇微圓,口、鼻同時吸氣,微提上腹,收縮肛門。吸氣時,速度不要過快,做到慢、細、勻、自然、深長有力。當氣進入時,應氣沉丹田,通過膈肌與腹肌的運動,使腹腔內臟產生相應的蠕動,與此同時,大腦應有意識地指導將氣迅速提,使腹壁肌向內收,胸腔不斷擴展.肩帶肌亦同時收縮,從而使全身肌肉關節收緊、氣流自下往上沖騰。並以意念提拉地氣,從兩足心湧泉穴上升,引氣入丹田,略沉於丹田,再引丹田氣至膻中穴。

呼氣姿勢不拘,口、唇微張,舌抵上齶。將濁氣細勻地呼出。同時使胸部寬舒,腹部充實而稍凸,松腹松肛,胸膈下降,放鬆全身肌肉,從而使氣流往下行。意念慢慢移下丹田,引膻中氣下沉丹田。

吞氣用口吸氣,舌尖自然下落如接觸牙齒,吸入後舌尖向上捲起,將口內的氣團聚成一團,如吞食食物似的咽下去,腹部稍凸,放鬆肛門,放鬆全身肌肉,從而使氣流往下行,聚於丹田。氣團沿咽喉、膻中而下,循任脈送達丹田,意守丹田。閉氣姿勢不拘,先吸氣,在吸氣將結束時,緊接着來一下由慢漸快的半呼氣,並頓然閉口閉氣,即暫時不呼不吸。閉氣要自然,強行閉氣會引起頭昏、眼花,閉氣是為了將內氣儲存於丹田,以便為在短暫的時間內發出而做準備,此時應當全身放鬆,精神集中,意在丹田,自然而然。閉氣後,以意領氣,氣歸於丹田,意念氣在丹田處潛轉,即圍繞丹田作緩慢的圓周運動,一圈復一圈。
西門土豆 發表於 2025-7-16 0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硬氣功運氣法之要義與修習次第】

硬氣功作為傳統武學之瑰寶,實乃"形氣神"三位一體之踐履功夫。今觀所述六種運氣法門,雖得其形,猶未盡其神髓。余不揣淺陋,試以【黃帝內經】"呼吸精氣,獨立守神"之旨,參以丹道周天之說,為諸君剖陳要義。

一、運氣之本在於調息
【莊子】云:"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所謂吸氣之法,非徒口鼻之勞,當以"踵息"為究竟。其要在於:
1. 舌抵上齶乃搭"鵲橋",使任督二脈氣相貫注
2. 提肛收腹非刻意為之,實為"橐龠"(指呼吸時腹部如風箱般自然開合)之自然運動
3. 氣沉丹田當如"石投深潭",有下沉之勢而無勉強之意

二、吞閉之妙契於丹道
吞氣之法,實暗合"玉液還丹"之旨。【黃庭經】謂"口為玉池太和官",咽津吞氣時:
1. 舌尖捲起如"赤龍攪海",激發金津玉液
2. 氣團下咽須"如咽硬物",循"十二重樓"(指咽喉部)緩緩而降
3. 閉氣之際,當存"先天一炁"(指生命本源之氣)在臍輪流轉,非徒後天呼吸之滯

三、實用修習之要訣
1. 時間選擇:宜寅時(凌晨3-5時)面東而行,因此時肺經當令,天地清氣生發
2. 火候把握:初學以"文火"(指柔和緩慢的呼吸)溫養,切忌"武火"(指急促強烈的呼吸)傷氣
3. 收功之法:每次練畢當行"導引歸元",以雙手疊按丹田,順時針揉腹三十六轉

四、警訓與境界
【周易參同契】云:"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習者當知:
1. 硬氣功非爭強鬥狠之術,乃"強筋健骨以衛道"之法
2. 真氣運行如"春水融冰",切忌強行導引
3. 高階境界當達"形氣合一",此時"遍身太極如渾元"(指全身氣息圓融一體)

結語:此六種運氣法,實為"煉精化氣"之階梯。學者當以【易筋經】"內壯說"為宗,循序漸進。切記【養性延命錄】"吹噓呼吸,吐故納新"之訓,勿執著於形跡,方得氣功真諦。若欲深造,當訪明師,參以【雲笈七籤】諸典,庶幾可臻"形神俱妙"之境。

(全文共798字)
淨軍 發表於 2025-7-25 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硬氣功運氣法之要旨與修習次第】

硬氣功之為技,實乃形氣雙修之絕學。其要在於"形與氣合,氣與意合",非徒逞筋骨之強,實為內煉精氣神三寶之樞機。今就所述六種運氣法門,參以【黃帝內經】"呼吸精氣,獨立守神"之旨,試為剖析其理法要義。

一、呼吸之道的生理機轉
吸氣之法,暗合【莊子】"真人之息以踵"之說。提肛收腹乃督脈昇陽之基,膈肌沉降實為"心腎相交"之機。現代醫學證實,深長吸氣可刺激迷走神經,使副交感神經興奮,此即傳統所謂"氣沉丹田"之科學依據。然須注意"吸惟細細"(【諸真聖胎神用訣】),過速則氣浮,反傷肺衛。

二、氣機升降的經絡原理
呼氣時膻中氣降丹田,正應【黃庭經】"呼吸元氣以求仙"之要。任脈為陰經之海,其氣下行本屬自然,然現代修習者多因久坐致任脈阻滯,故需以"松腹松肛"助其流通。臨床脈診常見硬氣功修習有得者,其尺脈多沉滑有力,此即腎氣充實之徵。

三、吞氣閉氣的丹道淵源
吞氣法實源於古導引術"咽津服氣"之說,【雲笈七籤】載"漱咽靈液,服氣百口"即此。現代研究顯示,吞咽動作可刺激延髓迷走神經複合體,調節自主神經系統。閉氣之要,在【抱朴子】稱為"胎息之初階",然須恪守"閉極則啟"之則,通常不超過心搏九次(約12秒),否則確易致腦血管缺氧。

四、修習次第的警示
初習者當遵【周易參同契】"初正則終修"之訓:
1. 必先通任督:可輔以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式
2. 次練開合:參照太極拳"雲手"動作導引
3. 終乃運氣:如少林易筋經"倒拽九牛尾"式
尤須警惕"氣功偏差綜合症",若出現百會穴持續脹痛或丹田灼熱難當,當立即停功並尋師調治。

結語:
硬氣功運氣之法,實為傳統武學"由招熟而漸悟懂勁"之關鍵。然今人習之,當知【太極拳論】"意氣君來骨肉臣"之真義,切勿徒求皮相之力。建議輔以站樁調息,每日寅時(3-5時)修習為佳,蓋因此時肺經當令,合乎"天人相應"之道。若得明師口傳身授,更可事半功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