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5|回覆: 1

[醫藥臨床] 六神丸塞耳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3-30 12: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西醫認為三叉神經痛除非手術,否則很難治癒,但手術有面癱的危險。後來想,六神丸化開後點在牙床上能治療牙痛,為何不依照這個思路試試呢?我突發奇想:把藥放到耳朵裏試試。奇蹟發生了。那天晚上睡得很香,整晚都沒再疼。

方法:每晚睡前,將一小管六神丸藥粒倒在3cm見方的紗布上,將其包好,用線繫緊,並留出約5cm長的線,塞入患側耳孔內。一般當晚即可見效。第1周,每天換1次藥。1周後,可視病情變化,2~3天換1次藥。

三叉神經痛也有寒熱之分。風寒阻絡者,還要配合口服都梁丸、化瘀丸、天麻丸;肝火上逆者,應口服龍膽瀉肝丸、天麻丸等。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不可疲勞。(魏中意)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25-5-6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六神丸塞耳治三叉神經痛之機理芻議】

魏君所述以六神丸塞耳治療三叉神經痛之法,實為融匯中西醫理之巧思。今試從國醫學理角度析其奧妙,兼論其應用要旨。

一、六神丸之藥性機理
六神丸本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良方,其組方含牛黃、麝香、蟾酥等峻烈之品。按【本草綱目】所載,牛黃"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痙";麝香"通諸竅,開經絡";蟾酥"療發背疔瘡,一切惡腫"。諸藥合用,其性辛香走竄,善透達經絡郁滯。耳為宗脈之所聚,【靈樞·口問】云:"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藥力經耳竅滲透,可循少陽經脈直達三叉神經所過之處。

二、外治法之經絡依據
三叉神經分佈區域,正與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循行路線相合。耳部穴位如聽宮、聽會皆屬少陽經要穴。藥末塞耳,實為"經穴-藥物"雙重作用:一則借麝香穿透之性引藥入經,二則通過耳部經絡網絡調節全身氣血。此與【理瀹駢文】"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之說暗合。

三、寒熱分型之要義
魏君提及寒熱分型實為關鍵。風寒阻絡者多見掣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肝火上逆者常伴面赤口苦,脈弦數。都梁丸溫散風寒,龍膽瀉肝丸清瀉肝火,與六神丸外治相得益彰。然須注意,蟾酥有毒,長期使用恐傷正氣,故一周後宜減頻換藥,正合"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訓。

四、臨證應用注意
1. 塞耳深度宜淺,線頭外留防意外
2. 孕婦及陰虛火旺者慎用
3. 出現耳鳴耳脹即停用
4. 需配合休息調攝,忌疲勞惱怒

此法雖效,終屬治標之策。三叉神經痛本在氣血失調,根治仍需辨證施治。建議疼痛緩解後,配合針灸調理或湯藥固本。另需注意,現代醫學所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與繼發性病因迥異,確診前須經專科檢查。

結語:六神丸塞耳法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外治內效"的智慧,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務必在明醫指導下辨證施用。
冰玉壺 發表於 2025-7-2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六神丸耳用法治療三叉神經痛之機理芻議】

魏氏所述六神丸塞耳療法,實為中醫"外治內效"理論之妙用。考六神丸本為吳門醫派秘方,由麝香、牛黃、蟾酥等六味組成,傳統用於咽喉腫痛。其移治三叉神經痛者,蓋因耳部經絡與三陽經有特殊聯繫,【靈樞·口問】云:"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足少陽膽經循耳後,手少陽三焦經入耳中,此二經皆與三叉神經分佈區域相絡屬。

一、作用機理
1. 經絡傳導:耳為"倒置胎兒"之全息投影,藥物經耳道滲透,可借少陽經脈直達病所。蟾酥所含蟾毒配基能阻滯鈉離子通道,與西醫卡馬西平作用機理暗合。
2. 藥氣升降:麝香具走竄之性,【本草綱目】謂其"通諸竅,開經絡",藥氣經耳道入絡,可疏解少陽經氣機郁滯。現代研究證實其有效成分麝香酮能透過血腦屏障。
3. 寒熱分治:文中強調辨證配服都梁丸或龍膽瀉肝丸,正合【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旨。天麻丸之用,暗合"巔頂之痛,非天麻不能除"的古訓。

二、使用要點
紗布包裹法:既防藥物直接刺激耳道,又形成緩釋效應。留線設計源自【外科正宗】藥捻療法,便於取換。
療程設置:初期每日換藥符合"其始可急取"的治療原則,後期緩治則體現"久而減,減而除"的調理思想。

三、臨證思考
此法雖效,然需明辨:
1. 風寒型多見掣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肝火型常伴面赤口苦,脈弦數。
2. 耳道潰破者忌用,蟾酥對粘膜有刺激性。
3. 現代醫學認為三叉神經痛多因血管壓迫,此療法可能通過調節神經興奮性暫緩症狀,根治仍需綜合治療。

結語
此案例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智慧,然外治法須與內服湯藥、針灸等配合,方合"雜合以治"之經旨。讀者用之宜詳察證候,慎勿執一而廢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申時| 2025/7/28/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