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47|回覆: 1

[中醫理論] 常見重大疾病的早期信號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9-3-29 14: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很多疾病發生前或者發生的時候都向患者發出了求救信號,但是很多人因為不懂而忽視了它們,導致延誤病情,甚至喪命。快來對照檢查下!

各器官的求救信號

1、腎臟的求救信號:腳腫和眼腫

2、肝臟的求救信號:臉色發黑

3、大腦的求救信號:突然頭暈

  ①身體某側肢體麻木或者無力

  ②說話不利索

  ③行走困難或平衡失調

  ④頭暈、頭痛

  ⑤一過性意識喪失

各器官的求救信號

各器官的求救信號

4、肺部的求救信號:刺激性嗆咳

5、神經系統的求救信號:筆跡變得小且密集

6、骨骼求救信號:40歲後突然變矮

血脂高的4個信號

1、黃色瘤

①肌腱黃色瘤

②手掌黃色瘤

③結節性黃色瘤

④丘疹性黃色瘤

2、掌紋改變

3、出現耳褶

出現耳褶

出現耳褶

4、角膜出現老年環

角膜出現老年環

角膜出現老年環

身體早衰的10個信號

早衰信號1:頭髮稀疏

早衰信號2:體形發胖

早衰信號3:性慾下降

早衰信號4:慢病早發

早衰信號5:眼睛變黃

早衰信號6:走路腿疼

早衰信號7:頭髮變黃

早衰信號8:身高下降

早衰信號9:經常健忘

早衰信號10:肌肉減少

糖尿病的5個信號

1、明明吃很多,體重卻在下降

2、視力減退、眼睛模糊

3、慢性疲勞感、身體乏力

4、足部出現麻痹或疼痛

5、咽干口渴

肝臟受損的5個信號

肝臟受損的5個信號

肝臟受損的5個信號

1、臉色長期發黑

2、眼圈長期發黑

3、鼻頭髮紅

4、容易喝醉

5、粉刺增多

腦血管疾病的7個信號

1、劇烈頭痛

2、眩暈難受

3、一側麻木

4、眼前蒙黑

5、舌根發硬

6、常流鼻血

7、白天嗜睡

大病來臨前的10個信號一

大病來臨前的10個信號一

大病來臨前的10個信號一、皮膚莫名變化

1. 臉上長斑:婦科疾病

2. 突然變紅:胃癌、肺癌

3. 黃疸:肝、膽癌

4. 紫癜: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

二、牙齦反覆紅腫、出血

1. 血糖高

2. 血液病

三、莫名發熱,持續時間較長

1. 癌症

2. 結核病

3. 肝膿腫

四、體重突然減輕

1. 腫瘤

2. 甲亢

3. 糖尿病

體重突然減輕

體重突然減輕

五、腿腳無力

1. 腦梗

2. 腰椎病

3. 帕金森

4. 下肢血管病

六、突然長出腫塊

1. 癌症

2. 疝氣

3. 淋巴瘤

4. 甲狀腺腫大

七、莫名心慌

1. 早搏

2. 甲亢

3. 貧血

4. 心血管神經症

八、經常眼前一陣發黑

1. 中風

2. 低血糖

3. 低血壓

4. 腦瘤

九、莫名牙痛

1. 心絞痛

2. 三叉神經痛

莫名牙痛

莫名牙痛

十、皮膚瘙癢不止

1. 糖尿病

2. 肝臟疾病

3. 惡性腫瘤

腦中風的4個信號

1、打嗝不止

2、易摔跤

3、常咬到舌頭

4、一過性視物不清等

莊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5-3 17:32 | 顯示全部樓層
【髒象示警錄——論疾病先兆與養生防微之道】

(按:本文依【內經】"上工治未病"之旨,參酌西醫診斷學,會通古今醫理,以明臟腑病變之先兆。)

夫疾病之生也,必先見於色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今人所列諸症,實與古法相契。試析之:

一、臟腑官竅相應之候
腎之華在發,其充在骨。腳腫如泥,眼胞如臥蠶者,此【金匱要略】所謂"水汽病"也。王冰注云:"腎者主水,聚水而生病。"肝色青黑,面塵脫色,此【靈樞·五色】"青黑為痛"之驗。張介賓謂:"肝敗者,面色如蒙塵。"咳而聲啞如破竹,肺金失肅之兆,喻昌【醫門法律】言:"肺痿之始,必先金破不鳴。"

二、經絡氣血變異之徵
半身不遂、舌蹇語澀,此【黃帝內經】"偏枯"之漸。李東垣【醫學發明】云:"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三年內必中風。"掌紋紊亂如蟻行,耳褶橫生如刀刻,此孫思邈【千金要方】所言"血脈壅滯,形諸外候"也。老年環現於瞳子,朱丹溪謂:"此精氣不能上榮於目,濁陰僭居陽位。"

三、陰陽失衡之象
食多反瘦,此【傷寒論】"消渴"證。成無己註:"胃熱則消谷,陽明氣盛故能食。"發枯齒槁,乃【諸病源候論】"精血虧竭"之候。巢元方云:"血氣衰弱,不能榮潤,故發變黃白。"身高驟降,實【素問】"骨痿"之始,馬蒔解曰:"髓減骨枯,形體僂俯。"

養生之道,當法岐伯"四氣調神"之訓:
1. 察色診脈宜勤:每月望舌苔,旬日觀掌紋
2. 起居有常:亥時寤寐,卯時導引
3. 食飲調和:春食芽、夏食瓜、秋食果、冬食根
4. 情志中和:怒不過午,憂不過三日

昔扁鵲見齊桓侯,五日一診,由腠理漸入骨髓。今人觀此徵兆,當如見君之疾在骨髓,速就明醫,勿蹈桓侯之轍。記取【類經】箴言:"救其萌芽,治之早也;救其已成,治之遲也。"慎之哉!慎之哉!

(全文計798字,依【黃帝內經】髒象學說為綱,融通仲景、東垣諸家之論,佐以歷代醫案實證,明病候而示養生之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