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22|回覆: 0

古代的輓聯 蘇東坡悼朝雲"每逢暮雨倍思卿"(圖)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4-8 13: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408485752446383.jpg 520) { this.style.width=520 }" OLDSRC=W020100408485752446383.jpg>

: b- N( K; B" @' k  z- y

. Z# N( u4 l% _# w0 M' n# C" x
清・余菱【朝雲頌偈圖】

5 ~" y; {& p/ y+ ]  b- s3 s7 _6 V
* U# A' c5 z% k! [1 w& u% A5 b* d
    親友死後送輓聯表示哀悼在古代也很流行。輓聯主要是概括死者的一生,對死者給予評價,或敘述同死者的友誼,對其逝世表示哀婉傷悼之意。
. L( ~! m2 K+ a1 g: S0 l5 V. d9 S% H2 b5 }4 Y" T, D
    傳說蘇東坡有兩個丫環,名叫朝雲、暮雨。有一次東坡捫着肚皮笑問家人:『這裏面裝的是什麼?』大家都說是滿腹經綸,只有朝雲說:『我看裏面是一肚子不合時宜的牢騷。』一句話使東坡對她刮目相看,引為知己。不久,朝雲病故,蘇東坡哀傷不已,為她寫了一副輓聯:『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4 V  T! H8 k; {" \: E. |/ d& p% k& H( T! S
    古代也有關於自撰輓聯的記載。明朝嘉靖年間,有一個姓楊的窮人,門前一塊空地被隔壁大戶苟家霸佔。楊不服,上告縣衙。苟家買通了縣官,楊反被打得奄奄一息。當晚楊臨終前憤然命筆:『羊(楊)遭狗(苟)欺,遍體鱗傷,唯有怒目上泉台;狗逢虎嘶,肝腦塗地,只待跺腳來轉世。』寫罷說道:『待我死了,掛在靈前,切記!切記!』 8 V2 V' [3 s  v; }9 ]$ i! R5 T/ i

8 |! x/ Q# B* N: W  H7 w2 Z5 }( y    清代乾隆年間,福建省光澤縣有一民婦林氏,死前自撰了一副輓聯:
/ A1 L; ~+ p9 ]8 }& W! n$ a2 J0 [, W0 R0 _
    奴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無妻,願後日再訂婚姻,莫向生妻言死婦;
) w4 J) N5 k+ Y# W
  ?8 W2 ~* y2 Z) r0 D2 [  p    兒依嚴父艱哉。小孩兒定仍有母,倘他時得蒙撫養,須知繼母即親娘。 # B# d" Y1 N' |

; r6 Q" w! Y5 n    上聯別夫,下聯囑子,語淺情真,體貼動人。
( g) K0 x6 m- m4 T" x8 a4 q( ^9 Q" k& u% N6 z1 L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