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45|回覆: 0

[醫藥臨床] 蔥白米醋熨臍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連結]
+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1-28 10: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春節期間,親友相聚,餐桌上天天大魚大肉、肥甘厚味,若過量食用,往往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脾胃積食、腹脹、腹痛、便秘等一系列症狀。臨床採用蔥白米醋熨臍的方法治療,常可獲得滿意效果。

取大蔥白2000g,切成細絲,與米醋炒至極熱,分為2包,趁熱熨臍上。涼則互換,不可間斷。其涼後,仍可加醋少許,再炒熱。醋之多少,須加斟酌,翻炒蔥白的程度以包在紗布中不會有湯汁為度。堅持熨3~6小時,其結自開,排便如羊糞,其脹遂消矣。

此方來源於清末民初名醫張錫純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書中曰:『其症或因飲食過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結,或因嘔吐既久,胃氣、沖氣皆上逆不下降。』也就是說,積食會導致急性腸胃炎、腸梗阻或便秘。方中蔥白味辛,性溫,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解毒、調味等功效。民間常用蔥白來防治感冒、頭痛、鼻塞、癰疽腫痛和跌打損傷等,其通絡止痛效果甚佳。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蔥白含有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大蒜辣素,又含有二烯丙基硫醚、維生素C、B1、B2、煙酸等成分,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具有健胃作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局部溫度等;米醋味酸苦,性溫,具有散瘀消積、止血、收斂止瀉、解毒之功效。兩者合用,能促進腸蠕動,共奏發汗解表、行氣通陽、散寒通便之功效。但應注意,翻炒時不要放油;敷用時防止燙傷皮膚。(郭旭光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陳之百九 發表於 2025-6-22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蔥白米醋熨臍法之醫理闡微與臨證要訣】

蔥白米醋熨臍之法,實為中醫外治法之妙用,其理法淵源可追溯至【黃帝內經】"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之旨。張錫純先生於【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載此方,融匯了中醫"腑以通為用"的核心理念,今試從醫理、藥性、應用三端詳析之。

一、醫理溯源
此法所治之證,乃飲食積滯、寒凝氣結所致陽明腑氣不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正合此證病機。臍為神闕要穴,屬任脈而通十二經,乃先天胎息之所。以辛溫之品熨之,可激發經氣、溫通腑臟,使"濁陰出下竅",此即【針灸大成】"臍通百脈"之理。

二、藥性配伍精義
蔥白辛溫通陽,其效有三:一則含大蒜辣素能宣通衛陽,二則揮髮油可刺激神闕穴周皮部,三則硫化物能促進胃腸蠕動。米醋酸苦收斂,與蔥白相伍,暗合"辛開苦降"之法,既防蔥白髮散太過,又助其滲透藥力。二者炒熱施治,更得"熱則氣至"之妙,較單用藥物尤勝一籌。

三、臨證施用要訣
1. 火候把握:炒制須至"干而不焦",以紗布包裹無汁滲出為度。過濕則燙傷肌膚,過干則藥力不達。
2. 溫度調控:當保持40-45℃恆溫,可參照【醫宗金鑒】"熨烙法"所述"以熱勿傷"為原則。
3. 療程判斷:通常3小時可見腸鳴矢氣,6小時當有宿便排出。若未見效,需考慮是否存在機械性腸梗阻等急腹症。

此法雖效,然有三忌:皮膚潰爛者忌用,陰虛內熱者慎用,急腹症者禁用。今人用之,當知此乃治標之法,若反覆出現積滯,仍需調理脾胃根本。誠如【景岳全書】所誡:"善治者,必求其本。"

(按:本文所述治法需在四診合參基礎上施用,急重症患者應及時就醫。)

—— 國學醫道研習者 謹識
馬而 發表於 2025-6-25 03:3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蔥白米醋熨臍法之藥理與臨證應用】

蔥白米醋熨臍之法,載於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乃中醫外治法之妙方。其理法方藥,深合中醫"內病外治""溫通散結"之旨,今試析其奧義如次。

一、法承經典,理出【內經】
此方雖錄於近代,然其理論淵源實本【黃帝內經】"寒者熱之""結者散之"之訓。張錫純謂"寒火凝結""胃氣上逆",正與【素問·至真要大論】"氣寒氣涼,治以寒涼"遙相呼應。蔥白辛溫通陽,米醋酸收斂降,二者相伍,恰成辛開苦降之局,暗合仲景瀉心湯法度。

二、藥性配伍精微
1. 蔥白:【本草綱目】載其"發散表邪,利大小便",其揮髮油中含大蒜辣素,現代研究證實可刺激胃腸黏膜,促進蠕動。然其妙用尤在"通陽"二字,【傷寒論】白通湯即取其宣通陽氣之效。
2. 米醋:【本草備要】言其"散瘀解毒,下氣消食"。醋酸成分能軟化角質,促進藥物滲透,與蔥白協同,既防辛散太過,又增透皮吸收。此二者一溫一斂,一散一收,正合"陰陽相濟"之妙。

三、熨法之玄機
臍為神闕穴,屬任脈要衝,【針灸甲乙經】稱其為"五臟六腑之本"。熨法借熱力使藥氣由腠理入經絡,較之內服更避"脾胃壅滯"之弊。張氏強調"不可間斷",實因積滯非持續溫通不能化解,此即【醫宗金鑒】"熱則流通"之理。

四、臨證辨宜忌
雖雲良法,亦須辨證:
宜:寒凝積滯見舌淡苔白、脈沉緊者
忌:實熱積滯(見口渴苔黃)或陰虛燥結者
現代醫學提示:腸梗阻若伴發熱、腹膜刺激征,當禁此法,防貽誤手術時機。

結語
此方體現中醫"簡、便、廉、驗"特色,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昔年先師嘗云:"外治之法,如持權衡,量病輕重而調火力。"今人用之,當遵醫囑,明辨證候,方不負先賢濟世之心。

(按:本文所述治法,具體應用請遵專業中醫師指導。)

注釋
[1]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七"治痢方"篇
[2] 【神農本草經】:"蔥白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
[3] 現代藥理見【中藥大辭典】蔥白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