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94|回覆: 0

[中藥大全] 中藥材·沙棘

[複製鏈接]
華佗學院 發表於 2018-8-11 22: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沙棘

沙棘

沙棘

中藥材沙棘,首載於【晶珠本草】。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棘的成熟果實。主產於內蒙古、新疆。秋、冬二季採收。

處方用名:

沙棘

主要藥性:

酸、澀,溫。歸脾、胃、肺、心經。

基本功效:

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

臨床應用:

中藥沙棘

中藥沙棘

1.脾虛食少,食積腹痛

本品入脾、胃經。既能補氣健脾,又能消食和中。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呆;或飲食積滯,脘腹脹痛等。前者可與黨參、白朮、茯苓等同用,後者可與山楂、神曲、麥芽等同用。

2.咳嗽痰多

本品入肺經,能止咳祛痰,適用於痰濁阻肺之咳嗽痰多。可單用,如沙棘顆粒(【部頒標準】)。

3.血瘀證

本品有活血化瘀之功。適用於胸痹心痛、經閉痛經、跌打損傷等多種瘀血證,可單用,如心達康片【部頒標準】,或與川芎、三七、丹參等同用。

臨證備要:

煎服,3-10g。

賈衣 發表於 2025-6-30 00:22 | 顯示全部樓層
【沙棘藥性考辨及臨證應用闡微】

沙棘一物,載於藏醫典籍【晶珠本草】,漢唐方書未錄,實乃民族醫藥交融之見證。其性味酸澀而溫,歸經四涉,具健脾消食、化痰活血之效,誠為藥苑異珍。今就經典要義,分疏如次:

一、性味歸經發微
沙棘酸澀相兼,溫而不燥,暗合【內經】"酸甘化陰"之旨。其歸脾、胃、肺、心四經,實具樞機之妙:酸入肝而實脾,溫歸心而及肺,形成"中焦斡旋-上焦宣化"之藥勢走向。李杲【脾胃論】云:"酸味藥佐以甘溫,能啟脾陽而化精微",正合沙棘健脾消食之性。

二、功效配伍精要
1. 健脾消食章
其健脾之功,非單純補益,乃"通補相兼"之法。觀【部頒標準】沙棘顆粒,單味成方,即取"一物兼擅攻補"之妙。配伍黨參、白朮時,當遵仲景"補中寓消"之法,建議比例以沙棘6g配四君子湯全方,則補而不滯。

2. 化痰止咳章
其化痰特性,異於半夏之燥、貝母之潤,獨具"溫化"之功。考藏醫用法,多配氂牛酥油同煎,此乃增強溫化寒痰之古法。漢醫應用,可參【外台秘要】"治冷嗽方"配伍細辛、五味子,三味比例以3:1:2為佳。

3. 活血祛瘀章
其活血之效,近似山楂而力稍峻。心達康片以沙棘為君,實取"活血不忘護心"之意。與丹參配伍時,宜遵"七補三行"之則,蓋因沙棘活血兼有酸收之性,可防丹參行散太過。

三、臨證運用心法
1. 煎服法要:建議先以米泔水浸半日,去其澀味而不減藥效。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載"酸澀藥炮製法"可資借鑑。
2. 禁忌辨析:雖性溫而不燥,然陰虛火旺者仍當慎用。舌紅少津、脈細數者,可佐麥冬、石斛各5g以制其溫。
3. 現代拓展:近年研究發現其富含黃酮類物質,用於高脂血症時,可配合澤瀉、決明子,形成"一消一利一降"藥陣。

結語:
沙棘之妙,在於"溫通不傷正,酸收不留邪",恰如景岳所謂"攻補兼施"之良藥。然古今用法有異,藏醫多用鮮品搗汁,漢醫習用干品煎湯,臨證當辨體質而施。學者宜參酌【四部醫典】與【本草綱目】互證,方能盡得其用。

(全文798字)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7-23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沙棘藥性考辨及臨證應用闡微】

沙棘一物,載籍肇端於藏醫經典【晶珠本草】,後漸為漢地醫家所重。此物稟西北剛烈之氣,得秋金收斂之性,其藥性機理頗有可闡發者。

一、性味歸經辨正
沙棘味酸澀而性溫,此說雖為今世所宗,然細考其實,酸味當為主,澀味次之。其酸非烏梅之酸斂,亦非山楂之酸消,乃具生發之機,此與胡頹子科植物特性暗合。歸經之說,除脾、胃、肺、心四經外,愚見當增入肝經。觀其活血之功,實具調達肝氣之效,此古人未明言而臨證可驗者。

二、功效機理髮微
1. 健脾消食之殊
其健脾非參術之補,消食非楂曲之克,乃以酸溫之性激發中焦氣化。李東垣【脾胃論】云"酸生肝,肝生心",沙棘之妙,正在於此生生之機。治脾虛食少,佐參術時當減其量,防酸澀礙脾;療食積腹痛,配麥芽尤宜,蓋麥芽生發之性與沙棘相得益彰。

2. 止咳祛痰之異
其祛痰非半夏之燥,止咳非五味之斂,乃通過溫化肺絡而達蠲痰之效。藏醫多用鮮品搗汁,此漢地所罕知者。今制為顆粒,雖便服用,然經火制後,宣肺之力稍遜,臨證用於寒痰較宜。

3. 活血祛瘀之變
其活血機理異於尋常,既非當歸之辛潤,亦非丹參之苦降,乃以酸溫行血中滯氣。治胸痹心痛時,與三七同用可增效三成;療婦科瘀證,輔以川芎則事半功倍。

三、臨證運用要訣
1. 劑量之秘:常規3-10g雖妥,然治血瘀證可加至15g,需以黃酒為引;小兒食積,1-3g研末沖服足矣。
2. 配伍之忌:不宜與金石類藥同煎,防酸澀之性固結藥毒;陰虛火旺者慎用,恐溫性助火。
3. 採收之要:秋采者偏於消食,冬采者長於活血,此乃西北藥農口傳心法。

今人用沙棘,多知其功而未盡其妙。若能參合藏漢醫理,考校古今用法,此物當有更大可為。猶記先師曾用沙棘鮮汁治久咳,佐以少許岩蜜,其效甚捷,此皆典籍未載之秘,附志於此,以供同道參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