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12|回覆: 1

[醫藥臨床] 【名醫名方】祛風解毒活絡湯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1-20 10: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毅剛,重慶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重慶市名中醫,第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國民族醫藥學會針灸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針灸學會副會長。從事中醫針灸40餘年,出版中醫針灸著作3部,參編著作3部,其中【常見百病針灸點按穴法圖解】深受臨床歡迎。有多項臨床針灸科研項目獲獎,發表論文50餘篇。有關針刺技法的論文被日本醫學期刊全文翻譯,有關經筋病針刺等技法發表於美國針灸臨床雜誌。對診治中風癱瘓、痿症、痹症、痛證、腦供血不足、腦萎縮等諸多疑難雜症的中醫治療與康復有較高造詣和經驗。

組成:羌活15克,柴胡15克,荊芥12克,防風12克,蒼朮12克,生地20克,大青葉20克,貫眾15克,川芎12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甘草5克。

功效:祛風解毒通絡、疏解三陽經氣。

主治:面神經炎急性期;時邪外感。

用法:上藥加水適量,浸泡30分鐘。煎煮時加生薑5片、大蔥頭5個,煮沸後12~15分鐘取汁;如此煎煮3次,共取汁約400~50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飯後服用。日1劑,連續7~10劑。

方解:面神經炎,又稱周圍性面癱,是神經科、針灸科常見疾病。臨床表現為起病突然,一側面肌麻痹,額紋消失,眼裂閉合不全,口歪,耳後疼痛或不適。少數病人有似外感。

本病屬於中醫『口僻』『口眼喎斜』範疇。歷史上多以牽正散等治療。本方基於『喎僻』的病因病機新認識:(1)外感風邪雜合濕毒致病,且暴且重,故起病突然,面部麻木,或有輕度惡寒發熱,頸項及耳後疼痛,繼則口眼喎斜;(2)起病急暴,病勢纏綿,風邪夾濕毒為患,始為癱瘓,後期恢復不佳者,可能後遺致面肌板滯,甚至面肌痙攣;(3)頭面太陽、少陽、陽明筋經同病,同側額、眼、口部肌膚癱瘓及耳後疼痛等。據此,治宜以祛風解毒通絡、疏解三陽經氣。

本方實為九味羌活湯合小柴胡湯加清熱解毒藥的變方。方中羌活、蒼朮以苦溫燥濕,柴胡、荊芥、防風疏風散邪,解散太陽、少陽、陽明之困頓;合大青葉、貫眾清解濕熱毒邪;生地、川芎、當歸、赤芍、白芍活絡。此方應用於面神經炎早期,祛風解毒通絡、疏解三陽經氣,使面癱恢復。

同時本方對時邪外感夾濕的頭痛身困、項背酸脹沉重,能夠起到疏散外邪、清解濕毒的作用。臨床用於治療重症病毒性感冒。

注意事項:面神經炎服藥同時進行針刺治療,7~10劑後改服用補中益氣湯以助恢復。治療重症病毒性感冒一般服用3~5劑,若未痊癒可適當加服2劑。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3-27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祛風解毒活絡湯方義闡微】

王毅剛先生此方,深諳"三陽開闔"之機,融貫祛風、解毒、活絡三法,誠為治療面神經炎急性期之良方。方中羌活為太陽經引藥,合防風、蒼朮共奏祛風除濕之效;柴胡、荊芥疏解少陽、陽明經氣,暗合"三陽同治"之旨。生地、大青葉、貫眾清熱解毒,尤擅清解時邪疫毒,現代研究證實其對病毒感染具有抑制作用。

當歸、川芎、赤白芍四物配伍,既養血柔筋,又活血通絡,契合"治風先治血"之訓。佐以生薑、蔥白為引,取辛香透表之力,助藥勢外達肌腠。全方標本兼顧,外疏風邪,內清毒熱,中調氣血,暗合【內經】"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治療原則。

此方特點有三:其一,祛風藥與解毒藥並用,既解外來風邪,又清內在毒熱;其二,疏經藥與養血藥相伍,祛邪不傷正;其三,煎法講究輕煎取氣,以順應風邪輕揚之性。臨床運用時,若遇風寒偏盛者可加細辛3克,風熱明顯者加銀花15克,見證化裁,療效更彰。

(全文498字)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8-2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祛風解毒活絡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應用芻議】

王毅剛先生所創祛風解毒活絡湯,實為融貫三陽經氣調理與解毒活絡法之典範。本方以九味羌活湯合小柴胡湯為基,佐入清熱解毒之品,其組方思路深契【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旨,又暗合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精神。

方中羌活為太陽經引經藥,其性辛溫雄烈,善祛上部風濕,【本草備要】謂其"治賊風失音不語,手足不遂";配伍少陽主藥柴胡,取"少陽為樞"之意,共成疏解三陽經氣之勢。荊芥、防風相須為用,前者輕揚疏散,後者為"風藥中潤劑",二者合奏祛風解表之功而不致過燥,此乃深得李東垣"風藥運用"之三昧。

尤具匠心者,在於大青葉、貫眾之配伍。大青葉苦寒清熱解毒,【本草正義】稱其"專解溫疫熱毒";貫眾具解毒辟穢之效,二藥相合,正應對"風邪夾濕毒"之病機關鍵。當歸、川芎取四物湯之意而化裁,配合赤白芍藥,既養血和營,又通絡解痙,暗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古訓。

臨證應用需把握三大要訣:一者,必詳辨病期,此方專為急性期而設,若見病延月余,氣血已虛,則當轉投補陽還五湯類方;二者,須明察兼證,若見舌絳少津、脈細數等陰傷之象,當酌減辛燥之品,加玄參、麥冬;三者,需重視引經藥運用,原方生薑、蔥白即為佐使,臨床驗證表明,此二味能顯著增強藥力上行頭面之效。

此方之妙,更在於突破傳統"口僻"單從風痰立論之窠臼,首創"三陽經氣同調,風濕毒並治"之法度。觀其組方,太陽經以羌活為君,少陽經以柴胡為帥,陽明經藉蒼朮為導,三經同治而各有側重。現代研究表明,方中貫眾含綿馬素等成分,對多種病毒有抑制作用;大青葉所含靛玉紅具有抗炎功效,此正詮釋了傳統"解毒"藥效的現代內涵。

注意事項尤當謹記:陰虛火旺者慎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厚味。若服藥三劑症無緩解,或見耳道疱疹等亨特綜合徵徵象,當立即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另需配合穴位敷貼(如牽正散調敷太陽、下關穴)及針刺治療,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此方之價值,非僅在於療疾,更示人以法度:外感雜病,當重視"毒邪"因素;經筋疾患,需着眼三陽協調。學者若能參透其中奧義,於臨證中靈活化裁,則不僅面神經炎可治,凡屬三陽經氣壅滯、風濕毒邪交結之證,皆可得其妙用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