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93|回覆: 1

[成語典故] 白髮千丈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0-7 06: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白髮千丈】涵義

形容頭髮既白且長,表示人因愁思過重而容顏衰老。

【白髮千丈】出處

唐·李白【秋浦歌】詩:“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白髮千丈】辨析

【白髮千丈】讀音:bái fà qiān zhàng

【白髮千丈】近義詞:老態龍鍾

【白髮千丈】用法:補充式;作定語

【白髮千丈】造句

1、楠木渡瀑瀉似白髮千丈,雲門囤嘆蒼穹造化神奇。

2、白髮千丈淚三升,拄杖倚門望子音。

【白髮千丈】成語接龍:

白髮千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多草廣→廣寒仙子→子子孫孫→孫康映雪→雪虐風饕→饕口饞舌→舌戰群儒→儒雅風流→流水無情→情深友於→於心何忍→忍恥含羞→羞面見人→人微言輕→輕憐痛惜→惜墨如金→金聲玉潤→潤屋潤身→身微言輕→輕諾寡信→信而有徵→征斂無度→度長絜大→大夢方醒→醒聵震聾→聾者之歌→歌舞昇平→平流緩進→進種善群→群口鑠金→金相玉映→映月讀書→書不釋手→手高眼低→低聲下氣→氣象萬千→千金之子→子孝父慈→慈明無雙→雙棲雙宿→宿水飡風→風起雲飛→飛禽走獸→獸困則噬→噬臍莫及→及時行樂→樂往哀來→來鴻去燕→燕頷虬須→須彌芥子→子虛烏有→有色眼鏡→鏡里採花→花朝月夕→夕寐宵興→興師問罪→罪惡貫盈→盈滿之咎→咎由自取→取而代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城湯池→池魚之殃→殃及池魚→魚死網破→破玩意兒→兒童之見→見死不救→救難解危→危在旦夕→夕惕若厲→厲行節約→約法三章→章決句斷→斷梗飛蓬

oppyz 發表於 2025-5-4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白髮千丈"的審美意蘊與詩學張力】

"白髮三千丈"之語,實為李太白以誇飾之筆鑄就的千古愁絕。此句出自【秋浦歌】組詩第十五首,當置於天寶十三載(754年)詩人漫遊秋浦的語境中解之。其時李白已屆知命之年,壯志未酬而鬢先秋,遂將抽象愁思具象為白髮千丈的視覺奇觀。這種將心理時間外化為空間意象的表現手法,實承屈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比興傳統,又啟後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緒量化範式。

考其修辭學價值,"白髮千丈"實為悖論式表達。生理學範疇中,髮長不過數尺;而詩人以"千丈"為度,恰構成現實邏輯與藝術真實的辯證統一。這種誇張修辭在【莊子·逍遙遊】"大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已有先例,然太白妙在將宏闊的空間感注入個體生命體驗,使"愁"這一抽象情感獲得可丈量的物質形態。錢鍾書【談藝錄】論及"喻之多邊"時,特舉此例說明詩歌語言"無理而妙"的美學特徵。

在語法結構上,此成語採用補充式構詞法,"千丈"作為程度補語,既修飾"白髮"的物理屬性,又暗喻愁思的綿長。較之近義表述"老態龍鍾",更凸顯動態的延展性。觀王維"宿昔朱顏成暮齒"的靜態白描,或杜甫"白頭搔更短"的逆向表達,李白的創造在於將衰老過程轉化為空間延展的共時性呈現,此即葉嘉瑩所謂"詩歌意象的時空轉化藝術"。

至其文化意蘊,"白髮"在古典詩學中早超越生理現象,成為士人精神困境的象徵符號。左思"白髮忽已髟"嘆功業不建,蘇軾"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傷人生如夢,皆與太白此句構成互文網絡。值得注意的是,秋浦詩中"明鏡"意象與"白髮"形成鏡像對照,暗合【華嚴經】"鏡中像"的佛教空觀,使個體愁思升華為對生命本質的哲思。

今人用此語,當知其非徒言衰老,實乃融合了【文心雕龍】"神與物游"的創作論、【周易】"近取諸身"的觀物法,以及盛唐詩人特有的宇宙意識。造句若"楠木渡瀑瀉似白髮千丈",正是把握了其將自然景觀人格化的精髓,使無情之水亦具憂患之思。此即王國維"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生動體現。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