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錢江晚報 哥窯在龍泉,它專為官方燒瓷器 說哥窯窯址在龍泉有什麼依據呢?
 這還要從瓷器標本說起。
 黑胎、紫口鐵足、胎骨厚薄不一;青色釉,深淺不一,開片呈淺白斷紋。專家說,這些都符合明清文獻中記載的宋代哥窯特徵。
 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名譽會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根據文獻記載,與會專家將這些瓷器的窯口定稱為『龍泉哥窯』。
 他同時表示,『龍泉哥窯』瓷器與宋代官窯瓷器有相似之處。
 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秘書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說,此次在龍泉出土的黑胎青瓷有仿青銅禮器的器型。
 一般出現這種器物必與官府有關。官窯既有專為宮廷燒造的,也有為官府燒造的,可以認定『龍泉哥窯』是具備為官方燒造瓷器性質的窯口。
 最終,專家們認定,哥窯的遺址在龍泉是沒有任何爭議的。據了解,國內權威專家得出結論後,將由專家們撰寫成學術著作,將以論文的形式認可哥窯遺址在龍泉。
 不多見的傳世哥窯依舊是謎
 龍泉哥窯的身份確定了,不過與它相關的傳世哥窯卻依舊神秘。
 什麼是傳世哥窯呢?
 傳世哥窯的釉色多為炒米黃,也有灰青;紋線為黑黃相間,俗稱『金絲鐵線』;用支釘支燒,器型亦不同。由於此類器物僅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台灣故宮博物院等有少量收藏,並未見於墓葬出土,也未找到窯址,故被稱為『傳世哥窯』。
 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毅則表示,圍繞哥窯的爭論主要就因『傳世哥窯』與『龍泉哥窯』而起。這次,與會專家明確將兩者區分,並將後者確定為符合歷史文獻記載的『哥窯』,而前者則留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馮源 鄢鳴 盛偉)
 
 來源:錢江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