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76|回覆: 1

[儒家學說]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全文翻譯

[複製鏈接]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7-3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白話譯文

孔子說:『君子舒泰但不驕慢,小人驕慢但不舒泰。』

注釋

泰:舒泰。君子所立、成德在己,不假外求,故而坦蕩蕩,所以舒暢而安寧。

驕:驕慢。

前賢註疏

陳祥道曰:君子坦蕩蕩,而謙以自牧,故泰而不驕;小人長戚戚,而賤物貴我,故驕而不泰。

【論語註疏】曰:此章論君子小人禮貌不同之事也。

【論語義疏】曰:君子坦蕩蕩,心貌怡平,是泰而不為驕慢也。小人性好輕凌,而心恆戚戚,是驕而不泰也。

朱子曰: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張栻曰:泰者,心廣而體胖;驕者,意盈而氣盛也。驕則何由泰,泰則奚驕之有?然而能不驕矣,而未之泰者,則亦有之。蓋雖能制其私,而涵養未至,未免乎拘迫者也。

【論語傳注】曰: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何其舒泰,而安得驕?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驕侈,而安得泰?(並參考【孝經·孝治章第八】)

錢穆曰:心地坦然,故常舒泰;心恆戚戚,故驕而不泰。求不驕易,求能泰難,此又不可不知。

李光地曰:無愧於己,故泰;檢身若不及,故不驕。有恃於己,故驕;與物常相形,故不泰。

劉宗周曰:道充而泰,氣盈而驕,君子、小人氣象不同如此。

蕅益大師曰:泰,故坦蕩蕩,從戒慎恐懼來;驕,故長戚戚,從無忌憚來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見君子小人處己之不同也。君子戒慎恐懼,性分之事已盡無歉,故道德潤身,心廣體胖,安舒自得。小人縱慾滅理,非禮之事無所不為,惟才勢自恃,志得意滿,矜誇自足

唐文治曰:泰與驕,蓋就形於外者言之。若考其心術,則在於敬肆之分而已。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集說】【論語集釋】【論語學案】【論語點睛】【論語傳注】【論語札記】【論語全解】【癸巳論語解】【論語新解】【四書解義】。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9-7-4 17:4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做賊心虛,故不泰,不當得利,故恃驕
馮夕底 發表於 2025-7-4 07:19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子路篇】"泰驕之辨"疏證

孔子"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之論,實為心性修養之樞機。今據漢宋諸儒註疏,參以己見,作此疏證。

一、字義訓詁
"泰"字從水從大,本義為通達,【易·泰卦】"天地交泰"即用此義。鄭玄注【論語】云:"泰者,通也。"引申為心神安定之貌。朱子釋為"安舒",尤得神髓。"驕"字從馬從喬,【說文】謂"馬高六尺為驕",段玉裁注引申為"矜誇"之義。二字對舉,恰成心性之鏡鑒。

二、經義闡微
(一)君子之道
陳祥道謂"君子坦蕩蕩而謙以自牧",道出泰德之本。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中庸】),故能"道德潤身,心廣體胖"(【四書解義】)。張栻"心廣體胖"之說,實本【大學】"富潤屋,德潤身"之旨。唐文治指為"敬"字功夫,可謂一語破的。

(二)小人之態
孔穎達疏雲"小人性好輕凌",此"賤物貴我"(陳祥道語)之病也。錢穆"心恆戚戚"之論,本於【述而】篇"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蕅益大師點明"從無忌憚來",深得夫子"小人無所忌憚"(【中庸】)之微意。

三、辨證發微
此章有三重辯證:
1. 體用關係:李光地雲"無愧於己故泰",言其體;"檢身若不及故不驕",言其用。
2. 修養次第:張栻謂"能制其私而未之泰者",即【大學】"正心"未至"修身"之境。
3. 形神之辨:唐文治"形於外者"與"心術"之分,暗合"誠於中形於外"(【大學】)之理。

四、當代啟示
今人當以"戒慎恐懼"(蕅益大師語)為修身之本。錢穆"求不驕易,求能泰難"之嘆,尤值深味。觀現代社會浮躁之氣,正坐"矜己傲物"(【論語傳注】)之病,可不戒哉?

結語:
此章雖止九字,然涵攝【大學】"格致誠正"、【中庸】"慎獨"之旨。學者當於"戒慎恐懼"處用功,漸臻"心廣體胖"之境,則孔門心法,庶幾得之。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