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7|回覆: 0

養生名聯拾趣(圖)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7-14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14392714729436.jpg
8 Q) ^, g; [# V; p9 ?
* Y" Z0 {- j" f( ~- u2 T  j
    古今許多吟詠養生之道的名聯佳對,時常讀之令人受益匪淺。
* h+ r; w& b- k# L4 I
! R! q* P9 h: u+ r    粗茶淡飯,飲食清淡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江蘇興化老家自撰自書廚房門聯:『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井水菊花茶。』此聯高度概括了他日常以食素為主,他深知飲食清淡有益健康。
& j5 J' ?  k5 Y2 [
0 a8 Q3 o# I) f* c    動靜相宜,寵辱不驚清代名人翟公欒自撰的『靜亦靜動亦動,五臟克消失慾火;榮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於危機』的養生聯,對那些常攪心傷神易動肝火之人,確係一服妙藥。
+ U9 e2 U/ z8 G$ v+ C, j* m7 L# h0 {+ ?" F5 [4 I3 r( a
    寡慾為善,讀書靜心北宋名相寇準的『但知行好事,不用問前程』;明代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養生莫善寡慾,至樂無知讀書』;以及清代進士顧光旭的『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等聯語,都分別闡述了寡慾養性、為善施德、讀書求樂的養生之道。特別是對於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晚年多動腦筋尤為重要。 / H5 ^) i! Q0 m6 r8 t. R* ^

- ]* v# m( o) b6 y    知足常樂,無求品高清代文學紀曉嵐,將『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的對聯書於客廳以自娛樂。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鍾雲舫,於新都寶光寺題了一副借佛勸人養生的楹聯:『你眉頭作什麼焦,但常守分安貧,便收得和氣一團,常向眾人開笑口;我肚皮這般樣大,總不愁吃不憂穿,只講個包羅萬象,自然百事放寬心。』上述對聯都指出了『知足』、『無求』、『豁達』能夠養生的道理,值得品味。著名作家冰心94歲時曾給某雜誌社撰寫了養生妙聯:『事因知足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此聯指出『知足』、『無求』的養生道理,也是她94歲高壽的經驗總結,其寓意深遠。 . j9 |  @) A: _, W0 M1 n

* U5 D* Z  ?* u! Z    寡慾養性,以善為樂明朝鄭成功的『養生莫善寡慾;至樂無如讀書』和清代乾隆進士顧光旭的『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聯語,都分別闡明了『寡慾養性』、『為善樂』、『讀書香』的養生之道,這對老年人應多讀養智、適當用腦、強身健體、預防老年痴呆症很有啟發。
/ ~) o( L6 v) D( {$ |7 j/ D6 L* w) V; Z0 f5 k' O
    淡泊名利,榮辱自發民國元老于右任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不問八九;常想一二』,橫批是『如意』。于右任的對聯很有哲理,既然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剩下的一二,自然是如意的事了。我們如果要過快樂的人生,就要常想一二的好事、樂事、快慰的事。這樣,我們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至於被八九的不如意事所壓垮,不為八九的不如意事所沮喪。常想一二,有了一好心情,快樂過好每一天,有助於養生保健益壽延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