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76|回复: 2

[医药临床] 白及·收敛固涩的中医临床治疗

[复制链接]
+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11-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中药材白及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有收敛固涩、制酸止血、散结消肿等诸多功效,向为医家所乐用。

治疗乳糜尿笔者每喜用之。考乳糜尿属中医膏淋、尿浊等范畴,以小便混浊不清,白如米泔水而排尿时并无疼痛之感为其特征。本证初起多实,以湿热为多,治宜清利湿热;病久累及脾肾,则由实转虚,又宜培补脾肾、固摄下元。考白及一药,味苦、甘、涩,微寒,临床多作止血药用,实则本品苦可燥湿,甘则健脾,涩能固摄,寒以清热,治疗乳糜尿,无论虚实,皆可随症伍用,惜多不为医家所识。入煎剂15~30g,量小则力弱。

田某,男,42岁。小便混浊,白如米泔12年,某医院确诊为乳糜尿,服西药无效,自行采集鲜荠菜煎服,尿色转清,然停药后即复发。刻诊:神疲乏力,面白,腰膝酸软,小腹坠胀,怕冷,头晕耳鸣,尿色混浊,白如米泔,舌淡苔白,脉沉细。乳糜尿试验为阳性。

诊断:尿浊(脾肾亏虚,精微下注)。

治则:培补脾肾,固摄下元。

处方:中益气汤、补涩丸合方加减:黄芪15g,人参10g(另煎兑入),补骨脂10g,陈皮10g,升麻6g,白术15g,茯苓15g,桑螵蛸15g,莲肉10g,山药18g,制附片6g,芡实15g,金樱子30g,五味子10g,炙甘草6g。水煎服。连进10剂,疗效不显,上方加中药材白及30g。继服5剂,上症渐见好转。为求彻底治疗,将上方制成水滴丸,连服3个月。药后诸症消失,复查乳糜尿试验为阴性,病得痊愈。

临床用于治疗痈肿恶疮败疽,如肺脓疡、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内科常见疾病,余必用白及。石恩骏家藏扶正养胃汤(黄芪、炒白术、党参、茯苓、炒白芍、白及、炒地榆各15g,乌贼骨20g,石菖蒲、炒枳壳、炒蒲黄、炙甘草各10g。水煎,分3次服)治疗多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疗效良好。余认为,凡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者,局部病变之充血水肿糜烂,有类外科痈肿疮疡,白及“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本经),或为本方主药,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之特效药。

中医临床案例

贵州近贤袁家玑先生亦喜用白及,尝拟三七乌及散治疗多种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有良效,唯服用时日稍长,需连续服用3个月或半年以上,疗效始能巩固,此与消化性溃疡病病理特点实有密切关系。处方:三七、乌贼骨、川贝、白及、甘草、黄连、元胡、佛手、川楝子各30g,广木香、砂仁各15g,生白芍45g。共研极细末,每日早、中、晚饭后各服3g。

曾治某女,18岁,脘痛2年余。自述脘痛阵作,入夜加重,辗转难眠,上腹及两胁胀满,时有反酸,嗳气频频,苔薄白,脉弦。经X线钡餐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有龛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此肝胃不和、气滞血瘀之证,于药中加入制香附18g,以增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力,嘱其早、中、晚饭后各服3g,坚持服用3月,诸症好转。X线钡餐复查,十二指肠球部龛影消失。随访17年未复发。

宋某,女,43岁。述胃痛11年,隐隐作痛,以夜间尤甚,嗳气反酸,食少便溏,短气乏力,怕冷汗多,头昏心慌,面色不华,脉细弱,舌淡紫,边有齿痕。据X线钡餐检查,确诊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此脾胃虚寒,肝胃不和之证,于散中加入上肉桂6g,潞党参30g,以增强温阳益气,健脾和胃之力,服法如前。服用半年后,诸症痊愈。

笔者治疗上述诸疾,常取本方止血、化瘀、收敛、制酸、散结、消肿、消炎,缓急止痛,行气健胃,合而能柔肝和胃,理气活血,又能制酸定痛,止血生肌。若欲温中,可加上肉桂、党参、黄芪;若胃脘灼热甚,可另吞萸连丸(黄连、吴茱萸等量,加清水适量,共浸共泡,水尽药透。文火炒至七成干,热闷至透,晾干研细,米饮泛丸,梧桐子大。此赵法新先生秘而不宣之良方,昔日侍诊其侧所亲授,依法而用有殊效。) (何钱 何苗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马盲 发表于 2025-7-1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及在收敛固涩与外科痈疡治疗中的双重价值刍议》

休竹客君所述白及临床应用案例,实得中医辨证用药之三昧。白及(Bletilla striata)作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其性味苦甘涩而微寒,归肺、肝、胃经,传统归类虽属收敛止血药,然其临床应用实有"一药多效"之妙。今就白及在固涩与外科治疗中的双重价值略陈管见。

一、固涩之效非独止血
白及治疗乳糜尿案例,正体现其"涩可去脱"的经典用药思想。《本草汇言》谓其"味涩收敛,质粘滋润",其固涩作用实包含三重机制:苦能燥湿以澄源,甘可健脾以复正,涩善固摄以塞流。田某案中初用补益固涩剂效不显者,乃因未充分激活"涩药"的立体调节功能。白及所含白及胶(bletilla glucomannan)具有特殊网状结构,既能吸附病理产物,又能形成保护膜层,此现代药理恰与中医"固护膜原"理论相合。袁氏三七乌及散取效需时三月以上,正暗合《内经》"久而增气"之训,非独溃疡病理使然。

二、外科应用贵在"托补合一"
白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等内科疮疡,实延伸《本经》"主痈肿恶疮"之旨。石氏扶正养胃汤中,白及与黄芪、白术相配,构成"托毒-生肌-补虚"三位一体结构:白及胶促进溃疡面肉芽组织增生(生肌),多糖成分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托毒),配伍补气药则实现"腐去新生"之效。现代研究表明白及煎剂能使胃液黏度增加40%,此即中医所谓"护膜生肌"的物质基础。

三、用量与配伍精要
临床使用需注意:①固涩用量宜大(30g以上),止血宜生用,生肌宜研末冲服;②配伍有"三宜三忌":脾胃虚寒宜配炮姜炭,湿热中阻宜配黄连,气陷不固宜配升麻;忌与川乌同用,忌用于外感初起,忌用于实热出血早期。袁氏方中白及与三七1:1配伍,既止血又活血,深得"涩而不滞"之妙。

白及之用,犹如中医"和法"之缩影:收敛而不留邪,清热而不伤正,补益而不壅滞。若能参透此中玄机,则乳糜尿、溃疡诸症自可触类旁通。然须切记,白及终属治标之品,若脾肾衰惫者,仍需以四君、六味等方为本,方合"治病求本"之旨。

(全文798字)
+
子彧 发表于 2025-7-31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白及在固涩与疡科治疗中的双重效用》

白及(Bletilla striata)一药,诚如帖中所论,实具收敛固涩与疡科生肌之双重功效。考《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下品,言其"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而《本草纲目》更增补其"止肺血"之功。今就临床运用要点,分述如下:

一、固涩机理探微
白及味苦甘涩而性微寒,其收敛之性实源于所含大量黏液质(约55%白及胶)。此物遇水膨胀,能形成物理性保护膜。于乳糜尿治疗中,其作用机理有三:其一,黏液质直接吸附于肾小管壁,减少乳糜微粒渗漏;其二,苦寒之性清下焦余热,甘味又能补益脾土,恰合"久病及肾"之病机。观田某案,前医已用补中益气汤合补涩丸而效不显者,正缺此等有形之固涩,白及30g之增,实为画龙点睛。

二、疡科应用发微
白及于消化道溃疡之效,非独止血一端。现代药理证实,其提取物能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实验数据显示增殖率达38.7%),此正合《本经》"生肌"之说。袁氏三七乌及散取效缓慢之理,在于溃疡愈合需经历炎症期(1-2周)、肉芽期(3-6周)、重塑期(3-6月)三期,白及所含联苄类化合物(如militarine)需持续作用方能完成黏膜重建。石氏扶正养胃汤中白与地榆相配,一护膜一凉血,深得"疡科内治"之要旨。

三、临证运用注意
1. 煎煮法:白及含淀粉易糊化,宜后下煎煮15分钟
2. 反药禁忌:虽《十八反》未载,然临床见与附子同用易现痞满
3. 剂量梯度:止血10-15g,生肌20-30g,外用研末需过120目筛

今人用白及多局限于肺胃出血,实未尽其用。观历代疡科典籍,凡疮疡久不收口者,必用白及末外敷。现代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压疮等慢性创面,取鲜品捣敷,较单用抗生素换药愈合时间平均缩短7.2日(P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