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40|回复: 0

[中药大全] 中药材蕲蛇

[复制链接]
明林教育 发表于 2018-9-4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蕲蛇是什么?中药材蕲蛇有什么作用?

中药材蕲蛇

中药材蕲蛇

蕲蛇:

《来源》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温州、丽水、金华。江西、湖北、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亦产。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采收加工》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功效》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性状鉴别》

药材卷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c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气腥,味微咸。

饮片蕲蛇:呈小段状,长约3cm。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有鳞片痕。腹部呈灰白色,内面腹壁黄白色,可见脊椎骨或肋骨。气腥,味微咸。

蕲蛇肉:呈小段片状,无鳞片及骨骼,黄白色,质较柔软,略有酒气。

酒蕲蛇:为段状。表面棕褐色或黑色,略有酒气。

尚和先生 发表于 2025-6-21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蕲蛇之药性与鉴别要旨》

蕲蛇者,乃五步蛇之干体也。其名见于《本草纲目》,李时珍谓其"能透骨搜风,为风痹要药"。今就典籍所载,参以实际鉴别经验,为诸君详析之。

一、本草源流考
蕲蛇入药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其产地以浙江为道地,《本草图经》云:"出蕲州者良,故得蕲名。"然今之产区已扩至赣、鄂、闽等地。其性甘咸而温,有毒,专入肝经,此与《神农本草经》"主大风"之论相合。

二、性状鉴别要诀
真品蕲蛇当具四大特征:
1. 翘鼻头:蛇首三角扁平,吻端上翘,此为他蛇所无。
2. 方胜纹:背部V形斑纹必在背中线相接,若纹路错乱者可疑。
3. 连珠斑:腹鳞黑斑需圆整如珠,排列有序。
4. 佛指甲:尾端角质鳞独枚,此乃鉴别关键。

三、炮制与药效
传统分三种制法:
1. 生蕲蛇:保留全形,宜于辨伪。然毒性较烈,今少用。
2. 酒蕲蛇:以黄酒炙后,毒性稍减而通络之力增,适用于痹证。
3. 蕲蛇肉:去骨留肉,酒浸后药性温和,宜于虚人。

四、临床应用精要
其效重在"通"字:
1. 治顽痹:配合全蝎、蜈蚣,治久痹入络最佳。
2. 止惊痫:与天麻、钩藤同用,治肝风内动。
3. 疗疥癞:外用研末,可治皮肤顽疾。

五、使用禁忌
因其性燥有毒:
1. 阴虚血少者忌服。
2. 孕妇绝对禁用。
3. 用量须控制在3-9g,过量易致中毒。

今见市售伪品,多以赤链蛇染色冒充。鉴别时当察其纹理是否自然,尤需注意"佛指甲"特征。另有一种"金钱白花蛇",虽同属蕲蛇类,然种异效殊,不可混用。

吾尝见医者用蕲蛇治类风湿,配伍当归、白芍,取其"润燥相济"之理,收效甚佳。然当今生态日蹙,野生蕲蛇已渐稀少,用药之际,当存济世之心,更怀保育之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酉時| 2025/7/24/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