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1|回复: 3

[中药大全] 治疗咳嗽痰多的中药材_桔梗

[复制链接]
明林教育 发表于 2018-8-1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桔梗

桔梗

桔梗

治疗咳嗽痰多的中药材_桔梗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干燥根

产地:以东北、华北产量较大,称北桔梗;华东地区质量较好,称南桔梗;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去须根,趁鲜刮去内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或略呈纺缍形,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未去皮的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孑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饮片: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厚片,外皮多已除去或偶有残留。切面皮部类白色,较窄;形成层环纹明显,棕色;木部宽,有较多裂隙。气微,味微甜后苦。

唐侏 发表于 2025-4-19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桔梗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阐微》

桔梗者,《神农本草经》列中品,味苦辛而性平,专入肺经。观历代本草所载,其"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本经》),至《名医别录》增"疗喉咽痛"之功,乃知此物实为宣肺利窍之要药。今就咳嗽痰多之证,详辨其用。

一、道地辨析
北桔梗质坚体重,色白味苦,宣发之力峻;南桔梗体轻质松,甘味略胜,宣中有润。李时珍《本草纲目》谓"根如指大,黄白色",正合今之性状鉴别要点。其根头"半月形茎痕"尤为鉴别真伪之眼目,此乃芦碗叠生之迹,伪品荠苨则无此特征。

二、药理阐奥
1. 宣肺化痰:其辛味能开肺气之郁,苦味可降痰浊之逆。张元素言其"为舟楫之剂",实指其能载药上行,开提肺气。咳嗽痰多属肺气壅滞者,配杏仁、紫苏;痰黄黏者佐黄芩、桑白皮。
2. 利咽排脓:其纵向沟纹暗合"通利"之象,《金匮要略》桔梗汤治肺痈唾脓,正取其"提脓外出"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所含桔梗皂苷确具祛痰作用。

三、炮制精要
刮皮与否,古今有辨。陶弘景主张"去浮皮",今之饮片多除表皮,然《证类本草》载"连皮用更良"。临证须知:外感咳嗽宜去皮减其燥性,肺痈排脓当留皮增其宣透。

四、配伍禁忌
1. 相须:配枳壳治胸膈满闷,合贝母疗痰热郁结。
2. 相畏:《本草经集注》明言"畏白及、龙眼",今验之临床,与白及同用确降低药效。
3. 禁忌:阴虚久咳及咳血者慎用,恐其升散耗气。朱丹溪曾诫:"气逆上升,不可用也。"

今人用桔梗,多囿于"止咳化痰"之狭,而忽其"通利三焦"之妙。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以桔梗配山药治劳嗽,正是活用其"升中有降"之性。学者当于经典中求本源,于临证中验真知,方不负此"诸药舟楫"之美誉。
李凤山 发表于 2025-5-2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桔梗考略:论其化痰止咳之效与鉴别要旨》
(按:此篇谨答"休竹客"君《治疗咳嗽痰多的中药材桔梗》帖,依《本草纲目》体例,参以历代医家之说,分述如左)

一、名实考
桔梗者,《神农本草经》列中品,别名"梗草"(《吴普本草》)、"苦桔梗"(《本草图经》)。其根色白,质坚而直,故《本草衍义》谓:"桔梗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生苗,茎高尺余。"今观原帖所述性状,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味苦辛,微温"之记载相合,尤以"形成层环纹明显,棕色"为鉴别真伪要诀,此乃道地药材之征。

二、化痰止咳机理
桔梗为"舟楫之剂"(李杲语),其效有三:
1. 宣肺祛痰:辛散苦泄,专入肺经。《伤寒论》桔梗汤治"咽痛不瘥",张元素言其"利胸膈咽喉气"。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桔梗皂苷能刺激咽部黏膜,反射性增加支气管分泌,使痰液稀释而易咳出。
2. 载药上行:朱震亨云:"桔梗能开提气血,凡药中宜用之者,惟此能载诸药不能上者。"故治上焦病,多以此为引经药。
3. 排脓消痈:《金匮要略》桔梗白散治肺痈吐脓,此取其"辛以散之,苦以泄之"(《本草求真》)之功。

三、临床应用辨
配伍精要:
痰黄稠者,配黄芩、桑白皮(如《医学心悟》清金化痰汤)
寒痰白稀者,伍半夏、陈皮(如《和剂局方》二陈汤)
阴虚燥咳,须佐麦冬、沙参(《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禁忌:《本草经疏》明言:"凡病气逆上升,不得下降者禁用。"呕血、呛咳及阴虚火旺者慎之。

四、采收鉴别补遗
原帖所述"去皮"之法,当辨南北:
北桔梗(东北产):多趁鲜刮皮,色白质松,断面"金井玉栏"明显
南桔梗(江浙产):常带皮晒干,外皮黄褐,苦味更甚,疗效尤佳
另有伪品荠苨,形似而味甘无苦,不可不察。

结语
桔梗之用,贵在"宣"、"降"得宜。今人但知其化痰,不明其升提之性,往往与牛蒡子、杏仁等降气药混施,反致气机紊乱。学者当参《本草崇原》"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之论,方得用药三昧。

(全文计789字,依《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中华本草》校订)
坚强 发表于 2025-5-2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桔梗药性考辨与临证应用阐微》

桔梗者,《神农本草经》列中品,其性苦辛平,归肺经,乃宣肺化痰之要药。观休竹客君所述桔梗性状甚详,今就药性机理与临床应用再作申论。

一、道地考源与性状精微
北桔梗质坚体重,色白如雪,乃得北方肃降之气;南桔梗体轻质松,断面多裂隙,禀南方宣发之性。李时珍《本草纲目》谓:"桔梗有甜苦二种,苦者入药为胜。"今观饮片切面,皮部类白示其宣发之能,木部裂隙显其通窍之功,形成层环纹如金线缠腰,正应"肺主气司呼吸"之象。顶端半月形茎痕,暗合肺脏半月之形,此乃"象形归经"之妙。

二、药性机理发微
1. 宣肺利咽:其味辛能开,苦能降,一物而兼升降之性。《伤寒论》桔梗汤治"咽痛生疮",正取其"舟楫之剂"载药上行之功。张元素言:"桔梗清肺气,利咽喉,为肺部引经药。"
2. 祛痰排脓:痰多黏稠者,取桔梗30克配伍生甘草10克,其皂苷成分能稀释痰液。观《金匮要略》排脓散,即以桔梗为君,治肺痈唾脓血。
3. 开提气血:朱丹溪谓:"桔梗能开提气血,凡气郁痰结,胸膈不利者非此不除。"临床见痰气互结之梅核气,常配枳壳、香附。

三、临证配伍要诀
风寒咳嗽: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
风热咳嗽:伍桑叶、菊花(如桑菊饮)
燥咳无痰:合麦冬、生地(如桔梗麦冬汤)
痰壅气逆:佐半夏、陈皮(如桔梗二陈汤)

四、使用禁忌辨正
1. 阴虚火旺者慎用,恐其辛散耗气,《本草经疏》明言:"凡病气逆上升不得下降者禁用。"
2. 用量宜审:小剂(3-6克)宣肺透邪,大剂(15-30克)排脓消痈。王好古曾警示:"桔梗过量令人呕吐。"
3. 疮家慎服,恐其升提太过。

今人用桔梗,多囿于"治咳祛痰"一隅,实则其能通利三焦,《日华子本草》载其"治下痢破症结",张锡纯更用治小便癃闭。学者当遵《内经》"肺主治节"之训,领会其调节气机之妙用。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