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28|回复: 1

[中医理论] 中医食疗:夏季浑身没劲定脾虚!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8-7-1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腹泻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尤其现在正值夏天,拉肚子的人是越来越多。拉肚子,寒湿重,浑身没劲,舌苔白腻,肠鸣腹胀,拉出来的像水一样……能拉出来也是好事,帮助身体排出寒湿,总比一直憋在身体里强。

而平时的你,可能也是:

怕冷,怕空调吹

不敢吃凉的

白带较多

舌头有齿痕

容易腹胀,胀气

容易完谷不化(吃什么,拉什么)

小腹多肉松软,四肢虚胖

思虑过多

不爱运动

这些都跟脾虚有关。身体的元气需要好好修复,这些方法,中医食疗帮助你更好的回复元气。

好好睡觉

拉肚子,整个人都虚了,好好睡觉就是疗愈,在睡眠中补充精力,让身体渐渐恢复正气。最严重的时候,可能除了拉肚子就是睡觉,那就正好,天塌大事一睡休。把平时积攒的劳累都睡走。

揉腹推腹,把湿气手动推出去

有点精神了,就给自己按摩。

揉腹,让肚子热起来

顺为泻,逆为补。补虚宜逆时针的方向揉肚子,有利于止泻。

以肚脐为圆心旋转按揉腹部

以肚脐为圆心旋转按揉腹部

方法:

双手重叠,以肚脐为圆心旋转按揉腹部,空腹为佳,平躺或端坐,每次15-20分钟。

揉一揉肚子,整个肚子都热了,排寒除湿,让腹泻好的快一点。

推腹,湿气和汗一起出

光热起来还不够,每天平躺床上,推腹:从心窝一直推到肚脐以下,不到十下,脚心就可以冒汗了,连续推5-10分钟,让湿气也随着汗一起排出去。

从心窝一直推到肚脐以下

从心窝一直推到肚脐以下

煮粥,中医食疗止泻健脾补虚

一开始需要禁食,喝些米汤可以迅速补充水分,后来有了胃口,就吃一些东西,让自己更快恢复体力。

这个粥平时也可以吃。不仅可以‘固带脉’,止泻健脾也非常擅长。

山药健脾补肺;

白扁豆健脾祛湿;

莲子养心安神、健脾止泻、补肾固精;(便秘的人不宜吃莲子)

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

小米补虚损,养脾胃;(熬粥之后的小米,更是养脾胃)

红枣,增强了补养气血的效果。

主料:

莲子15克,芡实8克,小米10克,山药20克,白扁豆8克,红枣15克。

辅料:

冰糖适量

中医食疗健脾补虚粥的做法步骤

1、准备好材料,山药可以用新鲜的尽量用新鲜的。

2、将山药,芡实,白扁豆,莲子,小米这些不容易熟的原料用清水浸泡一个半小时;其他材料洗干净即可。

3、红枣洗净,切开两半去除核(去核不上火)备用

4、将泡好的以上原料连同洗好的其他米类一同放入电饭煲内,倒入较多的清水,盖上盖子,按下按键“煮粥”键即可 (如果使用其他锅具,可根据情况自由调节时间,以煮烂煮粘为准。)

5、中医食疗粥熬好后,调入少量冰糖食用即可,(因为粥的材料本身已经有了甜味,不需要放太多)

来看看构成:

整个方子,止泻的食材非常多,意在‘收’。止泻的同时,更是健脾化湿。拉肚子,非一日之寒湿。 平时脾虚,运化不了食物中的湿气,慢慢积聚,在天气湿气重的时候,便容易腹泻了。

如果身体寒重,还可以加一些姜丝,温脾胃,暖中焦。

建议把这个中医食疗粥,作为早餐或晚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慢慢地,除了腹泻,那些因脾虚而来的白带多、小腹松软、吃东西不消化,也会渐渐改善。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5-3-31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邱眉 发表于 2025-7-10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夏季脾虚证治与食疗调摄》

夏季脾虚之证,诚如帖中所言,多见倦怠泄泻、舌苔白腻、完谷不化诸症。此乃长夏湿土当令,太阴脾脏受困之象。今就中医理论析其机理,并补益食疗方略如次。

一、病机探微
《素问·脏气法时论》谓‘脾主长夏’,然湿邪困脾,反致运化失司。脾虚之证,其本在阳气不足,其标在湿浊停滞。帖中所述畏寒、腹胀、齿痕舌等症,皆属脾阳虚衰之候;而水样泄泻实为湿浊下注之标证,所谓‘湿胜则濡泄’是也。

二、调治三要
1. 起居摄养
‘一睡休’之法深得《内经》‘起居有常’之旨。子时(23-1时)胆经当令,丑时(1-3时)肝经主事,此时安卧最能涵养肝脾气血。建议亥时(21-23时)即卧,以顺三焦经气机。

2. 导引按𫏋
揉腹之法源自《诸病源候论》‘摩腹绕脐’之术。逆时针补法合‘左升右降’之理,确能振奋脾阳。建议配合点按中脘、天枢、足三里三穴,每穴揉按百次,尤胜单纯推腹。

3. 食疗精要
帖中粥方甚妙,然需明其性味配伍:
山药甘平,走脾肺肾三经,宜用怀庆府产者为佳
白扁豆解暑化湿,当炒用增其温性
莲子止泻固精,然帖中未言需去心,莲子心苦寒,于脾虚者当去之
芡实‘水中人参’,与莲子相须为用,然便秘者当减量

三、食疗优化建议
1. 可增粳米10克助胃气,加陈皮3克理气化湿
2. 若阳虚甚者,可加干姜丝2克以温中
3. 冰糖易生湿,建议改用红糖10克,兼能温血

四、禁忌备要
1. 外感未清时禁食滋腻之品
2. 舌苔黄腻属湿热者,需先去湿热再补脾
3. 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粥方

《脾胃论》有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夏季调脾,尤当注意‘补而不滞’。建议食疗期间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一式,每日晨起练习七次,使补益之品得气机运化而奏全功。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