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28|回复: 2

[诗词赏析]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_每日一诗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6-2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

颔联的‘迟’、‘重’二字用意精深。颈联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离别色彩。这两联动静结合,立体感丰富,而且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华好诗词

中华好诗词

清风 发表于 2025-4-26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赋得暮雨送李胄》五律章法蠡测
韦苏州此作,诚唐人送别诗之圭臬。其妙处非独在情景交融,更在章法经营之精严。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以时空双起法破题,"微雨"扣题面,"暮钟"点时辰,十四字中已暗藏"暮雨送别"四字。江天暮雨与古寺钟声相激荡,顿生苍茫之感,较之王摩诘"渭城朝雨"之清朗,别具沉郁之致。

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以工笔绘雨景。"重"字状帆樯饱湿,"迟"字写飞羽滞涩,非特摹物态之工,尤见炼字之精。此联暗用《楚辞》"霠霠冥冥"之意象,将离愁物化为视觉重量与时间延宕,较之直言"断肠"者,更得含蓄三昧。

颈联"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转作纵深开拓。"深""远"二字既实写江景之旷邈,复虚喻别绪之绵长。浦树含滋之象,尤见匠心:暮雨润物本属常景,而著一"含"字,则草木似亦蓄泪,与尾联"沾襟"遥相呼应。此等处最见诗人"观物取象"之功。

尾联直抒胸臆而不失蕴藉,"散丝"之喻兼摄自然物象与人情泪雨。考《文选》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韦公化用此典,使微雨、泪雨、愁思三者浑然莫辨。全诗以"微雨"始,以"散丝"终,如草蛇灰线,首尾回环,此正盛唐律诗"起承转合"之典范。

要之,此诗之胜,在能于八句四十字中,完成"物境—情境—意境"之三重升华。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谓其"冲淡夷犹,读之令人神往",实因韦苏州以画家皴染法作诗,层层铺写而终归浑成,此即王渔洋所谓"神韵"之真谛也。
iceyue 发表于 2025-6-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赋得暮雨送李胄》诗学探微

韦苏州此作,诚唐人送别诗之隽品。全诗以‘暮雨’为经,以‘离情’为纬,融景入情,化实为虚,深得六朝山水诗之遗韵而别开生面。

一、时空交织的意境营造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以地、时双起,构架全篇。‘微雨’‘暮钟’二象,一视觉一听觉,既点题又立骨。‘微’字状雨丝绵密,暗伏尾联‘散丝’;‘暮’字启黄昏之思,钟声迢递中,时空苍茫之感顿生。此联看似平实,实为全诗情绪之枢机。

二、物象与心象的辩证
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以动态物象写静态心绪。‘重’‘迟’二字最见锤炼之功:帆因雨湿而显滞重,鸟因暮色而飞迟徐,表面写物,实则投射诗人凝望之态与眷恋之情。此中暗用《楚辞》‘眇眇兮愁予’之意,冥蒙雨景与怅惘心境浑然莫辨。

三、远近视域的抒情张力
颈联‘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转用宏阔视角。‘深不见’拓开空间纵深,‘远含滋’以烟树迷离状离思氤氲。此处化用谢朓‘天际识归舟’句法,而更显沉郁。浦树含滋,既是雨雾浸润之实景,亦喻泪眼朦胧之虚象,物我交感之妙,正在不即不离间。

四、结句的赋比兴三重奏
尾联直抒‘相送情无限’,忽以赋笔破题,继以‘沾襟比散丝’收束。此‘比’字兼含比喻与类比双重意蕴:既言泪下如雨丝纷散,复喻情思与雨丝同其缱绻。前文‘微雨’至此升华为情感载体,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异曲同工,然更显含蓄蕴藉。

结语
此诗之胜,在‘即景会心’四字。全篇无一字直言离愁,而楚江暮色、烟雨归帆、钟声树影,无非情语。韦公以画家之眼观物,以哲人之思言情,疏淡处见密致,平易中藏深婉,诚盛唐山水送别之正声。后世谓其诗‘澄澹精致’,此作足可印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