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14|回复: 0

[诗词赏析]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_每日一诗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6-2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村居

村居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诗词赏析

与一般描写农村田园的诗词不同,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取得很好艺术效果。

前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后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

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这首诗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同样,整幅画面没有一人,而通过环境表现出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华好诗词

中华好诗词

抚弦士 发表于 2025-6-24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舜民〈村居〉诗中的隐逸美学与空间叙事》

张舜民此诗以简澹之笔构筑宋代文人理想化的精神栖居,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动静相生的画面经营,更在于通过物象选择与空间叙事传递出的隐逸美学。全诗四句皆无主语,却暗含"目击道存"的观物方式,深得晚唐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

首句"水绕陂田竹绕篱"以双重环绕结构建立空间秩序。前"绕"字形成自然与耕地的和谐共生,后"绕"字则标志人居领域的边界。竹篱作为文化符号,既承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传统,又以柔性隔离区别于朱门高墙的世俗象征。这种双重复沓的圆周运动,实为诗人对天人关系的拓扑学呈现。

次句"榆钱落尽槿花稀"运用时间性意象解构物质空间。榆钱喻指世俗财富的凋敝,槿花(木槿朝开暮落)则暗喻生命短暂,二者共同构成庄子所谓"与物委化"的哲学观照。北宋文人晁补之评张舜民诗"得味外味",正见此句以具象物候传递抽象哲思的功力。

后二句的动物叙事尤见匠心。"夕阳牛背无人卧"化用《诗经·王风》"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经典母题,却将牧童形象刻意缺席。这种"无人之境"的处理,既是对王维"空山不见人"美学的继承,又通过牛背的虚空平台为寒鸦出场预留叙事空间。结句"带得寒鸦两两归","带"字赋予老牛以主体性,而寒鸦的"两两"双飞又与牛之踽踽独行形成数字对照,暗含《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秩序。

此诗在田园诗史中具有范式意义。相较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民俗记录,它更近于林逋孤山咏梅的象征主义;较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的理趣,它又多了几分杨万里"诚斋体"的活泼生机。其核心在于通过空间并置(水田/竹篱)与时间叠印(榆钱落/槿花稀),建构出文人"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图景。

当代读者赏鉴此诗,当注意三个维度:一是宋代文人"格物致知"的观照方式,二是"以物观物"的邵雍哲学影响,三是题画诗"诗中有画"的构图意识。张舜民作为苏轼门人,其诗学实践恰可印证《东坡题跋》"诗画本一律"的艺术主张,这种跨媒介审美,正是宋型文化的精髓所在。
余出 发表于 2025-6-2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舜民〈村居〉诗中的隐逸美学与空间叙事》

张舜民此诗以简澹之笔构筑隐逸图景,其妙处在于通过物象的排布与时空的调度,实现"无我之境"的审美超越。全诗四句皆以空间转换为脉络,形成"田园—院落—郊野—归途"的视觉推移,恰合郭熙《林泉高致》"三远"之法。

首句"水绕陂田竹绕篱"运用双重环绕结构,暗含《周易》"周流六虚"之理。水竹相绕不仅构成物理空间的屏障,更在心理层面筑起隐者精神的藩篱。次句"榆钱落尽槿花稀"以时序推移暗示隐逸生活的恒常性,榆钱凋敝而槿花疏落,二者并置形成庄子所谓"方生方死"的哲学观照。钱钟书《谈艺录》论宋诗"以物观物"的特质,于此可得印证。

后两句突然引入动态意象,却反用"牧童归去横牛背"(雷震《村晚》)的常规叙事。牛背无人而寒鸦自栖,既得王维"空山不见人"之禅趣,又暗含林逋"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的孤高意趣。寒鸦双归与稼轩"平冈细草鸣黄犊"同属点景之法,然张氏以"两两"叠字营造疏离感,较之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更显孤寂。

此诗最堪玩味者,在其空间叙事的隐喻性。水田竹篱为第一重隐逸空间,榆槿凋谢暗示第二重时间维度,而牛鸦暮归则构成第三重精神返乡。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实乃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宋调重构。诗中"无人"却"有境"的表现手法,恰如笪重光《画筌》所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张舜民作为苏轼门人,其诗学观颇受"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影响。此诗避用传统田园意象,转以冷峭物象构建清旷意境,正是宋人"以俗为雅"诗学观的典型实践。较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民俗趣味,张氏更近杨万里"闭门觅句非诗法"的自然观照,在宋代田园诗中别开生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一日寅時| 2025/7/5/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