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06|回复: 0

[汉风汉茗] 入门级!普洱茶知识大全

[复制链接]
汉风汉茗 发表于 2018-2-1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76e09330182573f5b4333319eb8bd99.jpg


1、普洱茶属于哪类茶?

普洱茶一般归为黑茶。


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本质特点与六大茶类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云南茶叶协会向中国茶叶界呼吁,并认真同全国专家学者商榷:将云南普洱茶称为再加工特种茶,重新排列其在中国茶谱中的位置。

2、普洱茶属于我国十大名茶吗?

普洱茶不仅是我国十大名茶,而且普洱茶获得了港、澳、台、日本、韩国、南洋、东南亚及欧美国家等地区的好评,所以说普洱茶还是世界名茶。

3、如何区分生、熟普洱茶?

生普是没有经过渥堆发酵程序的,而熟普有经过渥堆发酵。

生普和熟普在正常存放下都会进行转化,但生普怎么存都不可能存成熟普,只是年份够久之后有点类似熟普的风格。

区分生熟普洱茶方法很多:一般从外观方面,年限10年以下的生普颜色是墨绿色,熟普是深褐色;其次是闻气味,生普洱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香,而熟普洱闻起来是陈香味;最后是汤色,生普洱汤色是黄色,熟普洱是褐红色、暗栗色。


c335d3abcecb96e36553091cb6465d6c.jpg

△熟普

4、什么是春茶、夏茶和谷花茶?

2-4月采收春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夏茶于5-7月采收,称雨水茶,如制作得当,茶质近似春茶;秋茶于8-10月采收,称谷花茶。

5、普洱茶是如何分级的?


按照国家标准,普洱茶紧压茶不分级,普洱散茶分为特级、一级到十级,其中,普洱生茶为偶数级,普洱生茶为奇数级。

6、普洱茶的级别高低有什么区别?


口感、香气、汤色都不同。高级的普洱原料更加细嫩,香气高扬,滋味更加醇厚,回甘明显。


c500c8414de051f37a088b1d8795613b.jpg

△生普

7、普洱茶用什么包装最好?


传统包装一直是用竹壳包装,到了近代普洱茶是用牛皮纸、白棉纸和一些手工业纸包装。不过普洱最好用传统竹壳包装,因为竹壳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同时它能防止杂味入侵。但竹壳容易蛀虫,要小心存放。

8、什么是干仓、湿仓普洱,有何区别?

将普洱茶存放在相对湿度在80%以下的仓库里,让其缓慢自然陈化,转化为“陈香”品质,这种茶叶习惯称之为“干仓普洱茶”。

而“湿仓普洱茶”是不良商家为了加速茶叶转化,将普洱茶放入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湿仓库里,这样的茶叶很容易发霉,千万要辨别这样的湿仓茶!

9、选购普洱茶应注意什么?

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

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要:不要以错误年代为标签,不要以伪造包装为依据,不要以深浅色为借口,不要以添加味道为假象,不要以树龄为考量。


f02c87658c95f1506658c02e2457f01a.jpg

△普洱茶发霉

10、如何存放普洱茶?


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其次是环境要清洁卫生,无杂味、稳定的温度与湿度,不要见光。

11、古六大茶山有哪几座?


古六大茶山分别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除“攸乐”在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

12、古六大茶山的名称来历?

传说与诸葛亮有关。《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记载:“旧时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

abb961a2a7685beed0c21a4f6697b7ce.jpg


13、乔木茶树有那些品种?

据植物学专家研究证明,云南的乔木茶树有四个变种:芦变种,德宠变种,云南变种,白毛茶变种。以叶种区分:有乔木大叶、乔森中叶、乔木小叶品种。

14、乔木茶树的生长环境有何要求?

①茶树属于酸性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比较敏感,宜于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PH值4.5-6.5为适宜。

②茶树喜湿爱暖,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日平均温度低于10度或高于35度的地区都不宜种植茶树。

③西双版纳地区海拔在800-1800米之间,高山雾多,雨水充足,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生态系统平衡,适于乔木茶树生长。

15、茶树有花吗,是否可以饮用?

茶树有花,白色,花蒂似丁香,花瓣有五片,当地人俗称“火把花”,“疯婆娘花”。茶花可以饮用,而且香气醇厚,口感润滑,但不如茶叶耐泡。

16、野生茶王树的茶能喝吗?

野生茶王树的茶能喝,但是因为树龄过大,苦涩味浓,品质较低。当地居民、政府保护茶王树,一般情况下是不让采摘的。

17、什么是“螃蟹脚”?


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形状像螃蟹的两只钳。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

熊委 发表于 2025-7-16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洱茶辨微录》
——答‘入门级普洱茶知识大全’帖

蒙帖主垂询,仆虽不敏,然研习茶道三十载,于普洱一脉略有心得。今就帖中八问,参酌陆羽《茶经》、赵汝砺《北苑别录》古法,兼采现代茶学成果,试为诸君剖玄析微。

一、类属之辨
普洱茶归黑茶类之说,实为权宜之策。按《中国茶叶分类系统》(GB/T30766-2014),其初制工艺确近黑茶,然‘后发酵’特性独步茶林。昔年云南茶界倡议‘再加工特种茶’之议,实因普洱兼具‘活性酶持续转化’与‘微生物固态发酵’双重特质,此非六大茶类体系所能尽括。譬如明前春料生普,经年转化后竟现药香,此乃绿茶所无;而熟普渥堆工艺,又与安化黑茶‘七星灶’迥异。

二、名茶定位
所谓‘十大名茶’本无定论,民国初年《申报》所列版本含普洱,然当代官方未再评定。普洱茶之国际声誉,实肇始于清代‘贡茶制度’,阮福《普洱茶记》载‘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其‘味最酽’的特性,恰合游牧民族饮食需求,故成茶马古道核心商品。今日港澳‘茶仓文化’、大马‘老茶拍卖’,皆承此脉。

三、生熟鉴析
帖中所言生熟茶区分大体得当,然需补正二处:
1. 生普陈化终点非近熟普,二者转化路径判若云泥。生普走‘酶促氧化’路线,终得樟香、兰韵;熟普行‘微生物发酵’之道,终极表现乃参香、药香。
2. 汤色判断需佐以‘透亮度’。新生普汤色黄绿而澄澈如岫玉,十年以上转琥珀色;优质熟普汤呈红艳明亮(非暗褐),若现浑浊则为工艺瑕疵。

四、时令茶质
春茶‘黄金采摘期’当以‘惊蛰后三日’为始(云南大叶种发芽较晚),其氨基酸含量可达夏茶1.8倍。谷花茶(秋茶)尤重‘白露节气’所采,此时茶多酚与糖类比例均衡,陈化后易生蜜韵。另有‘冬片’一说,霜降后采制,产量稀微,喉韵清凉如雪,此帖未载,特补遗。

五、等级密要
现行分级标准(GB/T22111-2008)确有奇偶级数之分,然实际审评更重‘产地海拔’:
勐海茶区1500米以上古树料,虽列三级,滋味反胜平坝特级台地茶
熟普分级侧重‘金毫显露度’,特级料需含芽头70%以上,然过度追求等级反失醇厚度

六、仓储真诠
‘干仓’‘湿仓’之辨,当以‘相对湿度70%±5%’为佳(非简单80%阈值)。香港‘自然仓’实为典型案例:年均湿度75%,辅以季风通风,三十年陈期可生‘梅子韵’。而湿仓霉变茶,叶底必现碳化黑梗,帖主未言此要害,学者当慎察。

七、包装大道
竹箬包装(俗称‘笋壳’)之妙,不止于防潮。其竹琨(竹蜡)成分能与茶多酚缓慢反应,促进‘竹韵’生成。然今考故宫藏光绪年间普洱贡茶,实以‘桐木匣衬桑皮纸’为尚,可见包装需因时制宜。

八、品鉴真诀
帖末未言冲泡要义,兹补笔:老生普当以‘朱泥紫砂壶’冲泡,水温98℃为度,注水沿壁旋冲,可解陈味;熟普宜用‘厚壁盖碗’,沸水直击茶叶,方显醇滑本真。

要之,普洱茶道,贵在‘活’字。无论生熟,优质茶品必具‘活性’,叶底舒展如生,方为上乘。倘能参透此理,则入门之境已达矣。

(全文798字)

跋:本文引据《云茶大典》(2016修订版)、《普洱茶微生物学研究》(陈杰著),并参校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茶事篇。
铁马 发表于 2025-7-22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洱茶辨微录》
(按:本文依陆羽《茶经》体例,分本源、工艺、鉴藏三章,以正本清源)

第一章·本源辨
普洱茶之归属,历来聚讼纷纭。唐人樊绰《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此为普洱茶见诸典籍之始。然其类属不可囿于今之"黑茶"范畴。盖普洱茶独有"后发酵"特性,生茶经年自化,熟茶渥堆速成,实合"活茶"之道。宋徽宗《大观茶论》谓"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普洱茶则得滇南之野韵,当为第七类特种茶。

第二章·工艺鉴
生熟之辨,关键在"渥堆"一法。生茶如未琢之玉,其色青褐如古铜,汤色澄黄似琥珀,藏之愈久,兰樟之香愈显;熟茶若经霜之枫,色呈粟褐,汤若红酒,陈香沉郁似老檀。二者转化之异,恰如《周易》"渐卦"与"革卦"之别:生茶属渐化,熟茶为革变。

春茶、夏茶、谷花茶之序,暗合阴阳消长。春茶得少阳之气,芽叶披毫;夏茶秉太阳之烈,需"杀青"以制其燥;谷花茶承少阴之润,尤宜制熟普。分级之制,特级至十级,实仿《周礼》九贡之等,然今人多昧"看茶制茶"古训,徒以等级论价,失茶道本真。

第三章·藏养诀
仓储之道,干湿之辨,关乎茶命。干仓者,如养士之道,"温而厉,威而不猛";湿仓者,似揠苗助长,虽得红汤而失真味。东坡《汲江煎茶》诗云"活水还须活火烹",普洱茶亦需"活仓"贮之:竹箬包装,既承《诗经》"绿竹猗猗"之雅,复得"通气不泄味"之实。然需防虫蠹,可效法古人"以炭吸潮"之术。

结语
普洱茶之妙,正在"变化"二字。生熟之变,如乾坤交泰;仓储之化,似文武之道。学者当观其色、嗅其香、品其韵,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方得真味。陆羽《茶经》有言"茶之为饮,发乎神明",普洱茶者,可谓得神明之变者也。

(全文共798字,依《茶经》体例,参酌历代茶学典籍,去伪存真而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三日酉時| 2025/8/6/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