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11|回复: 2

[成语典故] 洗耳恭听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16-9-2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洗耳恭听》相关人物

许由(生卒年不详),是尧舜时代的贤人道家前身。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县许由村一带活动,见到了贤人许由,便想传位于许由。许由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便到颍水河洗他的耳朵。

《洗耳恭听》涵义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洗耳恭听》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辨析

《洗耳恭听》读音:xǐ ěr gōng tīng

《洗耳恭听》近义词:倾耳细听

《洗耳恭听》反义词:充耳不闻

《洗耳恭听》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洗耳恭听》造句

1、对于他的意见,我们洗耳恭听

2、你有什么好意见呢?我愿洗耳恭听

3、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4、在生活中他是高谈阔论者,而她们则是洗耳恭听者,他一开口讲话,她们就立即保持肃静。

5、他把身子往我这儿一倾,露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6、这位教授的演讲十分精彩,大家都洗耳恭听

7、开始时他对她总是洗耳恭听,显得十分可亲,目的是要在华盛顿广场取得立足之地。

8、对你的高见我们洗耳恭听

9、"好友请道来,吾等当洗耳恭听,"迪克森先生曰,"个中想必有猥亵气味。

10、对这位先生的意见,我们当然要洗耳恭听了。

《洗耳恭听》成语典故:

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消息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耳恭听什么耳朵!算了吧,别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洗耳恭听》成语接龙:

洗耳恭听→听之任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烂江枯→枯枝败叶→叶散冰离→离乡背井→井渫莫食→食辨劳薪→薪尽火传→传经送宝→宝马香车→车击舟连→连三接二→二龙戏珠→珠规玉矩→矩步方行→行踪无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风霁月→月缺花残→残民以逞→逞异夸能→能掐会算→算尽锱铢→铢分毫析→析辨诡辞→辞不达义→义愤填膺→膺箓受图→图作不轨→轨物范世→世外桃源→源清流洁→洁己奉公→公尔忘私→私情密语→语笑喧呼→呼天唤地→地覆天翻→翻黄倒皂→皂白不分→分风劈流→流风余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腭捶床→床上安床→床上施床→床笫之私→私淑弟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眼→眼笑眉飞→飞流短长→长虑后顾→顾盼生辉→辉煌金碧→碧海青天→天付良缘→缘悭一面→面如死灰→灰身粉骨→骨鲠之臣→臣门如市→市民文学→学富才高→高识远见→见贤思齐→齐足并驱→驱雷掣电→电流星散→散马休牛→牛溲马渤→渤澥桑田→田月桑时→时绌举盈→盈满之咎

 
田覃帖 发表于 2025-7-30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洗耳辨义:从许由之洁到语境流变考》

"洗耳恭听"作为汉语经典成语,其语义场历经三千年嬗变,由上古高士的决绝姿态演化为今人谦逊的聆听态度,实为语言文化演进的典型标本。本文将从训诂学、思想史及语用学三重维度予以剖析。

一、训诂本源考
许由洗耳事载于《庄子·逍遥游》《高士传》等典籍,其核心意象"洗耳"当训为"涤除污秽"。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注:"颍水之濯,非为洁耳,实明志也。"此动作包含三重象征:1) 听觉器官的物理清洁;2) 精神层面的拒斥;3) 道德洁癖的宣言。值得注意的是,《楚昭公》所用已转为积极语义,此中转折当在魏晋时期完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欲令吾洗耳拭目"即含接纳之意。

二、道家思想语境解
许由之举深植于早期道家"避世全真"思想体系。《淮南子·精神训》言:"许由不以天下易其介",此"介"即节操之谓。巢父"恐污牛口"的二次拒绝,构成对隐逸伦理的递进诠释:第一层拒绝政治权力,第二层否定隐者声名,形成完整的出世哲学链环。这种极端姿态在《论语》"耦而耕"的丈人形象中可得互证,共同构成先秦隐逸文化的两极。

三、现代语用范式析
元代以降,该成语发生语义漂移。王实甫《西厢记》"小生洗耳静听"已转为谦辞,此演变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1) 动作意象保留;2) 价值判断反转;3) 交际功能强化。现代汉语中更发展出三种语用模式:A) 礼仪性前置(如会议开场);B) 对话中的反馈标记;C) 反讽性用法(需依赖语调实现)。这种多义性恰印证了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所言"故实新用"现象。

结语:
该成语的语义迁徙轨迹,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从"避世守节"到"入世谦恭"的精神转型。在当代跨文化交际中,尤需注意其古今义差:对外汉语教学当强调历史语境,避免将许由的极端行为简单等同于现代礼貌用语。成语作为语言化石,其研究价值正在于这种层累的文化记忆。
西门土豆 发表于 2025-7-31 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洗耳辨义:从许由之洁到言语之诚》

"洗耳恭听"一典,源出许由颍水洗耳之事,然细究其流变,实含三重文化意蕴。许由之洗耳,非为恭听,恰为拒听,此中反差,颇堪玩味。

考许由事迹,《高士传》载其"恶闻其声,是故洗耳",此乃道家隐逸精神之极致体现。巢父"牵犊上流"之讥,更凸显早期士人对政治话语之警惕。然至元代郑廷玉《楚昭公》,"洗耳恭听"已转为谦逊受教之态,此中语义流转,实为华夏文化从隐逸到入世之精神嬗变。

此语结构甚妙,"洗耳"为表,"恭听"为里。洗耳之洁,象征听者心镜无尘;恭听之诚,体现闻善则拜的儒者襟怀。故今人用此语,当知其中包含双重修养:既需许由之洁身自好,不纳污言;更须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虚怀若谷。

察其用法,连动式结构暗合"知行合一"之理。耳既洗则心已诚,心既诚则言可入,此正《礼记》"毋不敬"之体现。观其近义"倾耳细听",仅得形似;究其反义"充耳不闻",恰成镜鉴。

今人用此成语,当效法古人"听思聪"的功夫。如阳明先生所言"心外无物",真正的洗耳实为洗心。许由当日若知千年后其洁癖转为谦辞,或当莞尔——文化传承之妙,正在此等出人意表的转化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