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90|回复: 2

[成语典故] 丧家之犬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6-9-11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丧家之犬》相关人物

孔子(公元前 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丧家之犬》涵义

无家可归的狗。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丧家之犬》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飞鸟依人,今做了丧家之犬。”

《丧家之犬》辨析

《丧家之犬》读音:sàng jiā zhī quǎn

《丧家之犬》近义词:漏网之鱼、过街老鼠

《丧家之犬》反义词:耀武扬威

《丧家之犬》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丧家之犬》造句

1、主犯被擒,小喽罗们四散奔逃,惶惶如丧家之犬

2、为日本效劳的汉奸就如丧家之犬,日本一投降,连主子也没了。

3、一听到仇家正在搜捕他,他便急忙逃窜隐匿,有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

4、请默默地带着尊严地投降,像人一样而不是像垂死的丧家之犬一样要求被放下这样他们能从悲惨中解脱。

5、方同这个时候也是吓尿了,急急如丧家之犬,慌不择路的逃跑。

6、站着的人自然是叶枫,而满地打滚,做丧家之犬状的则是李强了。

7、你说的是夜星穹?哼!这几天你被我们追地就像丧家之犬一样,狼奔鼠窜,连现在满大街人都知道的事,反倒都不清楚了吧。

8、刘备虽然英雄,此刻毕竟仍是丧家之犬,疥癣之疾耳!现在花费气力去围剿他们,只会因小失大,耽误了灭袁大事。

9、雪里红如丧家之犬,东躲西逃十来天,沿途只洗劫了一个小村落。

10、片刻之间,海匪土崩瓦解,如丧家之犬一般豕突狼奔,四处逃散。

《丧家之犬》成语典故: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说成这副模样也没什么。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倒是说得对呀!说得对呀!”

《丧家之犬文言文》: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似尧,其项类皋陶(gāo yáo),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丧家之犬白话文》: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丧家之犬》成语接龙:

丧家之犬→犬牙相错→错落不齐→齐家治国→国计民生→生花妙语→语重情深→深计远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乐齐鸣→鸣雁直木→木心石腹→腹中兵甲→甲冠天下→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情脉脉→脉脉含情→情深义重→重规迭矩→矩步方行→行云流水→水碧山青→青蝇染白→白头不终→终始如一→一路平安→安步当车→车在马前→前合后仰→仰观俯察→察见渊鱼→鱼书雁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誓旦旦→旦夕之危→危言耸听→听天由命→命在朝夕→夕惕朝干→乾乾翼翼→翼翼小心→心慕手追→追远慎终→终南捷径→径情直遂→遂非文过→过街老鼠→鼠腹鸡肠→肠肥脑满→满脸春风→风宿水餐→餐松啖柏→柏舟之节→节衣素食→食少事繁→繁荣富强→强嘴硬牙→牙牙学语→语短情长→长年累月→月落星沉→沉浮俯仰→仰拾俯取→取青妃白→白首一节→节用爱民→民穷财尽→尽忠竭力→力不能及→及笄年华→华不再扬→扬风扢雅→雅量高致→致之度外→外巧内嫉→嫉贤妒能→能伸能屈

卢朱伍 发表于 2025-5-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丧家之犬"的哲学意蕴与孔子气象》

"丧家之犬"一典,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所载郑人语,实为华夏文化中极具深意的精神意象。今人但知其贬义,却未解其中蕴含的圣贤气象与生命哲学。

考其本义,"丧家之犬"本指失去主家豢养的守门犬。郑人此喻,表面讥孔子周游列国而无定所,然细究之,却暗合孔子"天下为家"的胸襟。《礼记·礼运》载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志,此犬非丧家,实乃以天下为家。孔子闻喻而笑,正显其"君子不器"的超越境界——形骸虽似丧家之犬,精神却游于六合之外。

此典尤见孔子三重气象:其一为"知命"之达观。当陈蔡之厄,孔子弦歌不辍,今闻"丧狗"之喻反欣然称善,正是《论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的生动写照。其二显"弘道"之坚毅。犬之失家而不改其守,恰似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其三见"自嘲"之智慧。以犬自况,非自卑也,乃《周易》"卑以自牧"的修养功夫。

后世用此语多失古意。王阳明《传习录》云:"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孔子之"丧家",实为突破"家"之局限,成就"民胞物与"的天地境界。今人当从此典中领悟:真正的精神家园,不在屋檐之下,而在"仁以为己任"的担当之中。观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而犹能"欣然笑",方知圣贤之气象,正在能于困顿中见从容,于漂泊中守本心。
周老道 发表于 2025-5-5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丧家之犬"的哲学意蕴与孔子气象》

"丧家之犬"一典,虽出《史记·孔子世家》,然其深层意蕴实为理解儒家精神之锁钥。郑人谓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非徒状其形貌,实暗合圣人之精神境界。孔子闻而欣然称是,此中深意,值得吾辈细究。

考"丧家"二字,古义有三重:其一为祭祀断绝之家,其二为失怙之人,其三为失位之君。孔子周游列国,"干七十余君而莫能用",其"丧家"之态,实为道统失传之象征。然圣人之"丧家",非犬儒之流离,乃"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孟子谓"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孔子之似丧家犬,恰反衬出春秋末世礼崩乐坏之象。

细味《论语》"鸟兽不可与同群"之语,可见孔子虽处"丧家"之境,却始终持守"人能弘道"之志。郑人眼中"累累"之态,实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外在显现。司马迁特载此轶事,正是要彰显圣人"不怨天,不尤人"的坦荡胸襟。

历代注家对此典故诠释各异:王肃谓"丧家狗喻圣人不得其所",朱熹解作"言其仆仆然无所归",而王阳明则视为"圣人不滞于物"的证明。要之,此典故之价值,正在于展现儒家"无终食之间违仁"的精神——纵使形如丧犬,心仍系天下。

今人用此成语,多取贬义,实则未解其中三昧。观孔子"然哉然哉"之叹,可知圣人早已超越形骸之执,臻于"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此非阿Q精神,而是将外在困厄转化为内在修养的功夫。程子所谓"仲尼元气",于此可见一斑。

故"丧家之犬"非耻辱印记,实为精神自由的象征。当世学者钱穆先生曾言:"孔子之伟大,正在能于流离中见其从容。"此语可谓得之。读此典故,当思圣贤处逆境时的气象,而非徒作字面解会。儒家真精神,正在这"欣然笑曰"的瞬间得以永恒。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