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6|回复: 0

[成语典故] 小本经营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9-11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本经营》涵义

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小本经营》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一卷:“我们小本经营,如何要打短我的?”

《小本经营》辨析

《小本经营》读音:xiǎo běn jīng yíng

《小本经营》近义词:小商小贩

《小本经营》反义词:富可抵国

《小本经营》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小本经营》造句

1、张老师开始从商时,由于没有太多的本钱,只能搞小本经营

2、他没有多少本钱,只能做小本经营

3、要知道,这些传统的凉茶铺,是属于小本经营的“情感店”。

4、小本经营,不能少了,最少二十八铜币了!

5、这下店老板心疼了,对于他这种小本经营来说,这个皮夹的进价已经算得上“一流”。

6、好了!你也算小本经营,怎么能不收钱呢?这些钱你还是收下吧!

7、江西商人绝大多数是因家境所迫而负贩经商的,因此,小本经营,借贷起家成为他们的特点。

8、推开小店的门,柜台后方醒目地挂着“小本经营概不赊欠”的字条。

9、卖梨大叔那强状如牛的身躯,被人丢到了自己的摊位之上,把无数橙黄诱人的梨子给撞得满街都是,这对于小本经营的店家来说,无意是血本无归。

10、小本经营,自然是不挑生意的了!

《小本经营》成语接龙:

小本经营→营蝇斐锦→锦胸绣口→口角生风→风云人物→物稀为贵→贵而贱目→目若悬珠→珠零锦粲→粲然可观→观者如织→织白守黑→黑言诳语→语近词冗→冗词赘句→句斟字酌→酌古准今→今生今世→世异时移→移宫换羽→羽翼既成→成群集党→党同妒异→异涂同归→归真反朴→朴斲之材→材薄质衰→衰当益壮→壮志凌云→云窗霞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生死死→死去活来→来因去果→果行育德→德薄能鲜→鲜衣美食→食亲财黑→黑漆皮灯→灯红酒绿→绿树成荫→荫子封妻→妻荣夫贵→贵少贱老→老骥嘶风→风飞云会→会逢其适→适居其反→反躬自省→省衣节食→食言而肥→肥鱼大肉→肉朋酒友→友风子雨→雨栋风帘→帘视壁听→听其自流→流离转徙→徙善远罪→罪恶昭彰→彰明较著→著书立说→说地谈天→天灾地变→变贪厉薄→薄情无义→义结金兰→兰心蕙性→性烈如火→火上浇油→油光水滑→滑泥扬波→波澜壮阔→阔论高谈→谈笑自如→如石投水→水远山遥→遥遥领先→先公后私

南丘 发表于 2025-5-1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本经营考释》

"小本经营"一词,源出明代市井语境,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所载"我们小本经营,如何要打短我的"一语,生动再现了晚明商品经济萌芽时期小工商业者的生存状态。此语之精妙,在于"小本"与"经营"的辩证统一:前者言资本之微,后者述运作之态,二者结合,恰构成中国传统商业生态的基础单元。

考其词义演变,"小本"在唐宋已见端倪,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小本经纪"之说,至明代方定型为固定搭配。其核心特征有三:一曰资本有限,多赖家族积蓄或小额借贷;二曰经营灵活,常见于市集摊贩、家庭作坊;三曰风险敏感,故有"概不赊欠"等市井通则。观《江西商帮史》所载"借贷起家"现象,正与此特征相合。

与"富可抵国"相较,此语折射出传统社会的商业伦理。儒家"克勤克俭"思想渗透其中,如《朱子家训》言"贸易毋占便宜",这种道德约束使得小本经营常与"诚信""勤勉"相联结。然其局限性亦显,明代《商贾便览》即指出"本微利薄,难御天灾人祸",道出小经营者的生存困境。

今人用此语,当注意古今语境之异。当代小微企业虽承"小本"之实,然在融资渠道、经营模式上已大异于古。然其精神内核——如例证中凉茶铺的"情感店"特质、梨贩的"血本无归"之忧——仍延续着传统商业文化的基因。成语接龙所展"营蝇斐锦"至"食亲财黑"诸语,恰构成一幅从商艰辛的隐喻长卷。

要之,"小本经营"非仅经济概念,实为观察中国商业文明演进的微观窗口。其价值既在记录市井生活之真,更在传承"知足守分"的商业智慧,对当代创业文化仍具启示意义。
吕律 发表于 2025-6-11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本经营考释》
文/守拙斋主

"小本经营"一语,实为华夏商道之微观写照。其语源可溯至明人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书中商贾所言"我们小本经营,如何要打短我的",生动映现了传统社会中小工商业者的生存境遇。此四字虽简,却包蕴着深厚的经济伦理与文化内涵。

一、词义考辨
"小本"者,非独指资金寡少,更暗含经营规模之限。《周礼·考工记》云"商贾阜通货贿",而小本经营者,恰是"通"与"阜"之间的过渡形态。其近义"小商小贩"偏重行商方式,而"小本经营"则强调资本属性,二者同源而异流。至若"富可抵国"之反,非仅财力对比,实乃传统"重本抑末"思想下,对小商业者社会地位的隐性书写。

二、经营哲学
观其用法,主谓式结构暗合"量入为出"的古训。《盐铁论》载"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小本经营者尤需此智。例句中凉茶铺称"情感店",道破其维系市井人情的社会功能;而"概不赊欠"的告示,则折射出资本薄弱者的风险意识。宋人《东京梦华录》所载"瓦舍勾栏"间的小买卖,正与此古今辉映。

三、文化隐喻
成语接龙"营蝇斐锦"至"食亲财黑"的脉络,恰成一部微型商业史诗。其中"锦胸绣口"喻商贾辩才,"物稀为贵"揭价值规律,"材薄质衰"叹经营维艰,终以"德薄能鲜"作警世之语。这般语词嬗变,暗合《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之叹,却又在"归真反朴"处见出儒家商业伦理的回归。

结语
小本经营非仅经济现象,实为观察传统社会肌理的一扇明窗。其词义流变间,可见士商关系的微妙平衡,市井智慧的生生不息。今人用之,当知其不仅是资本状态的描述,更承载着千年商道的文化密码。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