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4|回复: 0

[成语典故] 不屈不挠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6-9-11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屈不挠》相关人物

王商(?-前25年),西汉后期大臣,为人敦厚,因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前25年,王商被弹劾免相,三日后去世,谥号戾。

《不屈不挠》涵义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屈不挠》出处

《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不屈不挠》辨析

《不屈不挠》读音:bù qū bù náo

《不屈不挠》近义词:勇往直前、再接再厉、至死不屈、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不屈不挠》反义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不屈不挠》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不屈不挠》造句

1.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

2.一个男人,他的好应该像磐石一样,贯彻始终,任凭风风雨雨,不屈不挠,目空一切,傲然挺立。

3.我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4.狼之所以个个顽强,不屈不挠,不是因为狼群里没有"汉奸"和软蛋,而是因为残酷的草原环境,早把所有的孬种彻底淘汰了。

5.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6.一个男人,好应该像磐石一样,贯彻始终,任凭风风雨雨,不屈不挠,目空一切,傲然挺立。

7.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8.如果注定我此生命途多舛,那就让我用一生来诠释不屈不挠

9.重要的是要有分辨不可能与可能的能力。若只是单纯的困难,那秉着坚持不懈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总会船到桥头自然直的。

10.革命先烈为了心中理想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甚至甘愿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不屈不挠》成语典故:

汉成帝时期,丞相王商为人正直,敢于同恶势力在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力劝汉成帝不要听信大将军王凤的谣言带头去避难,受到汉成帝的表彰。他不惜自己的官位也要将玩忽职守的琅玡太守杨彤罢免,因此得罪了他的亲戚王凤,因此被陷害

故事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不屈不挠》成语接龙:

不屈不挠→挠腮撧耳→耳食之言→言者不知→知人之明→明德惟馨→馨香祷祝→祝发文身→身名俱灭→灭景追风→风尘之言→言从计听→听天委命→命蹇时乖→乖嘴蜜舌→舌剑唇枪→枪烟炮雨→雨散云飞→飞米转刍→刍荛之言→言不达意→意气相投→投间抵隙→隙穴之窥→窥牖小儿→儿女亲家→家见户说→说短道长→长谈阔论→论功封赏→赏罚严明→明见万里→里勾外连→连模拟物→物议沸腾→腾声飞实→实心实意→意气洋洋→洋为中用→用心竭力→力排众议→议论纷纷→纷纷拥拥→拥书百城→城下之辱→辱国殄民→民心不壹→壹败涂地→地主之仪→仪态万方→方员可施→施施而行→行不履危→危言核论→论列是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怨主人→人百其身→身败名裂→裂裳裹膝→膝行而前→前街后巷→巷尾街头→头足异处→处堂燕鹊→鹊反鸾惊→惊鸿艳影→影只形孤→孤犊触乳→乳间股脚→脚忙手乱→乱琼碎玉→玉碎香消→消愁解闷→闷海愁山→山栖谷隐→隐占身体→体规画圆→圆颅方趾

 
风扇跳舞 发表于 2025-7-14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不屈不挠"之精神品格及其现代价值》

"不屈不挠"一词,典出《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其精神内核实为中华文明"刚健有为"传统的生动体现。考其字形,"屈"从尸从出,本义为蜷曲身体;"挠"从手从尧,取弯曲之意。二字连用成词,恰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象,彰显出华夏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观王商之事迹,尤见此种精神之可贵。当大将军王凤专权之时,王氏外戚"五侯乘政"(《汉书·元后传》),而商独能"折而不桡"(《荀子·法行》)。其罢免杨彤、直谏成帝诸事,正合《论语》"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之训。虽终遭谗害,然其"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的气节,已为后世立下不朽典范。

细绎此语内涵,实包含三重境界:其一为"威武不能屈"的刚毅,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其二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类乎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坚守;其三乃"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笃定,恰似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此三者,共同构成中华士人精神世界的支柱。

今人用此成语,多着眼于其激励意志之功用。然深究之,真正的"不屈不挠"绝非匹夫之勇,而是如《中庸》所谓"和而不流,强哉矫"的智慧。王商之可贵,正在于其既保持政治操守,又恪守为臣之道,此即程颐所言"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的生动实践。

当代社会尤需此种精神。观华为任正非"向死而生"的宣言,察航天人"嫦娥揽月"的执着,皆可见传统精神之现代传承。然须警醒者,真正的坚韧当如《道德经》"柔弱胜刚强"之教,是知进退、明权变的智慧,而非固执己见的冥顽。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吾辈研习此语,当知"不屈不挠"之真谛,在于守经达权、持正创新。昔王商以生命守护士节,今人更当以智慧传承精神,使中华文明刚柔相济之道,永续于天地之间。
弘农耕夫 发表于 2025-7-23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不屈不挠"之精神品格及其现代价值》

"不屈不挠"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品格,其精神内核可追溯至《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哲学。西汉王商之事迹,恰为此精神作了生动注脚。观其生平,有三重境界尤值深思:

其一,守正不阿的士人风骨。王商面对外戚王凤专权之势,宁舍相位亦不枉道事人,此正《论语》"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之实践。汉代士大夫"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气节,在其身上得到完美诠释。班固《汉书》以"不桡不诎"四字评之,实乃对儒家"大丈夫"人格的精准概括。

其二,抗节不屈的实践智慧。王商罢免玩忽职守的杨彤,看似刚直易折,实则深谙"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的为政之道。这种"和而不同"的政治智慧,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处世哲学一脉相承。其精神内核非匹夫之勇,而是以道义为根基的理性坚守。

其三,精神不朽的价值传承。王商虽殁,然其精神通过史笔流传,成为后世"临大节而不可夺"的精神原型。文天祥《正气歌》列"在汉苏武节",王商之风骨实与之辉映。这种精神基因的延续,正是中华文明历劫不衰的重要密码。

今人观此,当悟"不屈不挠"非徒然刚强,实为"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中庸之道。在当代社会转型之际,尤需此种精神:于个人,是不随波逐流的定力;于民族,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于文明,则是应对挑战的智慧。王商之风骨,恰似一面明镜,照见古今志士仁人共通的精神海拔。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