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31|回复: 0

[中国方言] 方言活态传承的基础在民间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6-6-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言活态传承的基础在民间

6月1日,一款由方言爱好者独立开发的“韵典”手机APP悄然上线。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检索发现,不只是“韵典”,目前已有近百个与方言相关的APP应用,比如我要学方言、中华乡音、全国方言四六级考试、闰土社交、方言发音字典等等,涵盖了教育、游戏、社交、工具等多个类别。

在移动互联网上如火如荼的方言热背后,却是“汉语方言传承链在一些地区越来越微弱甚至断裂”的现实。长期从事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赵日新指出:“方言的濒危化会导致地域文化失去营养,使地域文化碎片化甚至空壳化。”

这一热一冷,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了方言的传承保护之中。“韵典”的开发者熊韦华坦言自己出于“兴趣与使命感”,才在工作之余编写了APP应用,以方便方言爱好者查询音韵。

无独有偶,已运作十年的“平纪配音工作室”同样经历了上海话配音由“好玩儿”到“使命感”的过程。此外,还有24岁的浙江桐乡小伙儿王家辉,拍摄制作了方言微纪录片《探访正在消失的乡音》;上海大学语言学博士朱贞淼用上海话写微博,传播吴语文化……

很显然,在新技术、新媒体的助推下,方言APP应用、方言微博、方言微电影、微乡音大赛等一些新鲜时尚的保护方式,因其更接地气的趣味性、广泛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乡音、寄乡情,也逐步与政府行为、学界研究形成了互补互动。

“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审视,也更加珍视方言的传统文化价值。”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刘祥柏对民间保护方言的效果十分肯定。作为推动方言传承的积极践行者,刘祥柏也以学者的身份参与了多档电视方言节目的策划录制工作。在他看来:“方言娱乐节目寓教于乐,而且明星嘉宾对年轻人喜欢方言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语言存活于气息吐纳之际和唇齿之间。这也正是专家学者反复强调民间活态传承对于方言保护重要性的原因。赵日新特别希望能通过媒体表达学界对于方言保护的一个观点:“从有识之士呼吁到政府主导、学者参与、社会协同,是方言资源保护的重要保证;方言活态传承的基础在民间,公众自觉的母语意识,才是方言文化长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最坚实基础。”

(记者 柴如瑾 李晓)

许佬 发表于 2025-6-29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方言活态传承的民间根基与时代路径》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其存续状态实为观察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重要指标。当代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方言热"现象,本质上反映了民间文化自觉的觉醒,这种自下而上的传承模式,恰与《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的文化治理智慧暗合。

考诸历史,方言传承历来呈现"官民相济"的生态格局。清代学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已注意到"方言里语,皆有自来",其生命力本源于市井阡陌的日常应用。今观"韵典"APP等民间实践,实为传统"采风"精神的数字延续。赵日新教授所言"传承链断裂"之虞,本质上揭示出现代化进程中"言文分离"的深层危机——当方言退出生活场域,其承载的俗文学、曲艺、礼俗等文化基因必将随之消解。

当代民间保护实践呈现出三重突破:其一,技术赋能突破时空限制,使方言习得从口耳相传转向多维互动;其二,青年群体以新媒体重构方言话语体系,如朱贞淼博士的吴语微博,暗合顾炎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经世之道;其三,娱乐化传播消解了学术研究的门槛桎梏,刘祥柏研究员参与的方言节目,正是《毛诗序》"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的现代演绎。

然须警醒者有三:民间热情需学理引导,避免方言沦为猎奇符号;技术应用当注重语言本真性,防止数字化存档替代活态传承;更要警惕"保护性破坏",即过度开发导致的方言变异。昔扬雄著《方言》强调"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言",今日保护工作亦当秉持此辩证思维。

吾辈当记:方言保护非仅存古音,实为守文脉。民间传承如溪流汇海,学者引导似舟楫导航,政府支持若堤坝固本,三者相济,方能使方言文化在现代文明格局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此乃承先贤之志,开未来之新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