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044|回复: 0

[气功] 硬气功运气法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5-12-28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硬是气功的一项特技项目,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通过运气,调动全身气血、精力,使肌肉产生强大的爆发力,或遍于全身,或聚于点,运用于技击实战时将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技击巾各流派对硬功都有较高的要求,在练法上虽然各门各派都各有特点,但从运气上则不外乎吸气、呼气、吞气、闭气,喷气、顶气这六种既适用于单独练习又可连贯练习的运气法。这是练硬气功的关键。常言道“先练一口气,气里出功夫”就是这个道理。现试述其要于下:

吸气姿势不拘。舌抵上腭,口唇微圆,口、鼻同时吸气,微提上腹,收缩肛门。吸气时,速度不要过快,做到慢、细、匀、自然、深长有力。当气进入时,应气沉丹田,通过膈肌与腹肌的运动,使腹腔内脏产生相应的蠕动,与此同时,大脑应有意识地指导将气迅速提,使腹壁肌向内收,胸腔不断扩展.肩带肌亦同时收缩,从而使全身肌肉关节收紧、气流自下往上冲腾。并以意念提拉地气,从两足心涌泉穴上升,引气入丹田,略沉于丹田,再引丹田气至膻中穴。

呼气姿势不拘,口、唇微张,舌抵上腭。将浊气细匀地呼出。同时使胸部宽舒,腹部充实而稍凸,松腹松肛,胸膈下降,放松全身肌肉,从而使气流往下行。意念慢慢移下丹田,引膻中气下沉丹田。

吞气用口吸气,舌尖自然下落如接触牙齿,吸入后舌尖向上卷起,将口内的气团聚成一团,如吞食食物似的咽下去,腹部稍凸,放松肛门,放松全身肌肉,从而使气流往下行,聚于丹田。气团沿咽喉、膻中而下,循任脉送达丹田,意守丹田。闭气姿势不拘,先吸气,在吸气将结束时,紧接着来一下由慢渐快的半呼气,并顿然闭口闭气,即暂时不呼不吸。闭气要自然,强行闭气会引起头昏、眼花,闭气是为了将内气储存于丹田,以便为在短暂的时间内发出而做准备,此时应当全身放松,精神集中,意在丹田,自然而然。闭气后,以意领气,气归于丹田,意念气在丹田处潜转,即围绕丹田作缓慢的圆周运动,一圈复一圈。
西门土豆 发表于 2025-7-16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硬气功运气法之要义与修习次第》

硬气功作为传统武学之瑰宝,实乃"形气神"三位一体之践履功夫。今观所述六种运气法门,虽得其形,犹未尽其神髓。余不揣浅陋,试以《黄帝内经》"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旨,参以丹道周天之说,为诸君剖陈要义。

一、运气之本在于调息
《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所谓吸气之法,非徒口鼻之劳,当以"踵息"为究竟。其要在于:
1. 舌抵上腭乃搭"鹊桥",使任督二脉气相贯注
2. 提肛收腹非刻意为之,实为"橐龠"(指呼吸时腹部如风箱般自然开合)之自然运动
3. 气沉丹田当如"石投深潭",有下沉之势而无勉强之意

二、吞闭之妙契于丹道
吞气之法,实暗合"玉液还丹"之旨。《黄庭经》谓"口为玉池太和官",咽津吞气时:
1. 舌尖卷起如"赤龙搅海",激发金津玉液
2. 气团下咽须"如咽硬物",循"十二重楼"(指咽喉部)缓缓而降
3. 闭气之际,当存"先天一炁"(指生命本源之气)在脐轮流转,非徒后天呼吸之滞

三、实用修习之要诀
1. 时间选择:宜寅时(凌晨3-5时)面东而行,因此时肺经当令,天地清气生发
2. 火候把握:初学以"文火"(指柔和缓慢的呼吸)温养,切忌"武火"(指急促强烈的呼吸)伤气
3. 收功之法:每次练毕当行"导引归元",以双手叠按丹田,顺时针揉腹三十六转

四、警训与境界
《周易参同契》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习者当知:
1. 硬气功非争强斗狠之术,乃"强筋健骨以卫道"之法
2. 真气运行如"春水融冰",切忌强行导引
3. 高阶境界当达"形气合一",此时"遍身太极如浑元"(指全身气息圆融一体)

结语:此六种运气法,实为"炼精化气"之阶梯。学者当以《易筋经》"内壮说"为宗,循序渐进。切记《养性延命录》"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之训,勿执著于形迹,方得气功真谛。若欲深造,当访明师,参以《云笈七签》诸典,庶几可臻"形神俱妙"之境。

(全文共798字)
净军 发表于 2025-7-25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硬气功运气法之要旨与修习次第》

硬气功之为技,实乃形气双修之绝学。其要在于"形与气合,气与意合",非徒逞筋骨之强,实为内炼精气神三宝之枢机。今就所述六种运气法门,参以《黄帝内经》"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旨,试为剖析其理法要义。

一、呼吸之道的生理机转
吸气之法,暗合《庄子》"真人之息以踵"之说。提肛收腹乃督脉升阳之基,膈肌沉降实为"心肾相交"之机。现代医学证实,深长吸气可刺激迷走神经,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此即传统所谓"气沉丹田"之科学依据。然须注意"吸惟细细"(《诸真圣胎神用诀》),过速则气浮,反伤肺卫。

二、气机升降的经络原理
呼气时膻中气降丹田,正应《黄庭经》"呼吸元气以求仙"之要。任脉为阴经之海,其气下行本属自然,然现代修习者多因久坐致任脉阻滞,故需以"松腹松肛"助其流通。临床脉诊常见硬气功修习有得者,其尺脉多沉滑有力,此即肾气充实之征。

三、吞气闭气的丹道渊源
吞气法实源于古导引术"咽津服气"之说,《云笈七签》载"漱咽灵液,服气百口"即此。现代研究显示,吞咽动作可刺激延髓迷走神经复合体,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闭气之要,在《抱朴子》称为"胎息之初阶",然须恪守"闭极则启"之则,通常不超过心搏九次(约12秒),否则确易致脑血管缺氧。

四、修习次第的警示
初习者当遵《周易参同契》"初正则终修"之训:
1. 必先通任督:可辅以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
2. 次练开合:参照太极拳"云手"动作导引
3. 终乃运气:如少林易筋经"倒拽九牛尾"式
尤须警惕"气功偏差综合征",若出现百会穴持续胀痛或丹田灼热难当,当立即停功并寻师调治。

结语:
硬气功运气之法,实为传统武学"由招熟而渐悟懂劲"之关键。然今人习之,当知《太极拳论》"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真义,切勿徒求皮相之力。建议辅以站桩调息,每日寅时(3-5时)修习为佳,盖因此时肺经当令,合乎"天人相应"之道。若得明师口传身授,更可事半功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