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1|回复: 0

[儒家文化] 周易: 想要家庭关系和谐长久,就要懂得"变"

[复制链接]
刘余莉 发表于 2025-6-15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的三种含义

“易”的第二个含义,就是“变易”。“变易”是什么意思呢?“变易”就是讲的气,这个气就是这一股气。五经,我们刚才讲了,是用体、相、用来分析事理。“变易”的就是用,起作用,怎么起作用呢?

《周易》讲“变易”,就是说万事万物,它一起作用,怎么起作用?就是这个气起作用。这个气就是由太极分出来的阴阳二气,在太极没有分的时候,它是浑沦一体的,一个太极,浑然一体。既然分出阴阳两仪二气,它就有作用了,所以《干凿度》里讲“变易”。

这个“气”,是什么啊?我们人生、万物生长都不能够缺了的。比如说,空气不流通,人就不能够健康,所以人就是靠精气神。血气不通,身体就有病了,所以要健康,血气要通畅无阻。这个气就是讲“变易”的,天地要讲究变,天地要不变就不能通气。不能通气,就像秋冬的时候,地气不上升,天气不下降,就没有互相交通,这个气不交通就闭塞了,所以万物到秋天的时候,冬天以后,就不再生长了。到了春夏,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二气发生交感、发生变化,所以万物才能够生长

讲到人,比如五伦关系中的君臣,君臣之间也要有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变通,要互通互动,这就叫“变易”。君臣之间意见要和谐,君有君的意思,臣有臣的意思,如果他们不和谐,君臣关系就处理不好。你要懂得变动,你要理解领导者的意思。如果你和他的意见相左,你自己又不懂得变通,不懂得互动,你不了解真正的意图,两者可能就会矛盾,不和谐了,这个气就闭塞起来了。朋友关系虽然是平等的,但是也需要互相交流。

在家庭之中,夫妇、父子、兄弟也都需要互相沟通。“变”,就是互动的意思,互通有无。比如夫妻结了婚,家庭基本结构建立起来了,但是也需要实时变化。你不能固执己见。如果丈夫坚持丈夫的意见,太太坚持太太的意见,不能够互动,这样的婚姻家庭就不能够维持长久。所以丈夫跟妻子两者的意见要互相变易,就是经常随时调整。他说的对吗?他说的对,我的不对,那我就要调整,我不能坚持我不对的。那对方也是如此反省,他看自己不对,就要放弃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把我的执着,我执,给去掉了。

圣人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不能像现在人都是讲,我们现在说讲人权,好像是全世界的真理。看似是维护了个人的人权,但是它是有流弊的。流弊是什么?它就是强化了个人的自私自利。就是如果人有自私自利,他的太极,他的本性、自性是永远不能够发挥出来的。所以说你如果有我执,你就不可能明心见性,而西方讲的人权实际上就是强化我执。

所以为什么我们讲孝?其实就是从孝敬父母,把你自己的意思给放下了,把“我”给破掉了。这就是孝敬父母、孝亲尊师的好处。所以我们不透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知道人权有这样的流弊。

人权的流弊,就是强化了我执,如果每个人都执着我的是对的,你的是错的,冲突不就起来了吗?所以你看印光大师,就是先学儒,把儒家经典读通之后才学佛,然后就把儒学和佛学融通起来。

他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要怎么学呢?他讲了一句话,要做到首先“敦伦尽分”。首先,“敦伦尽分”就是你在五伦关系中,要把伦常敦厚。“父子有亲”,你做儿女的,就要把父母孝敬好,父母就要把儿女教导好,这就是你的本分。夫妇之间,夫义妇德,做丈夫的,就要尽恩义、情义、道义。做妻子的就要有德行,言传身教,把儿女教导好,各尽本分。做兄长的,对弟弟友爱、关心、帮助。弟弟妹妹对于兄长就要恭敬,这叫敦厚伦常,各尽本分,才能够真正维护人权,它没有流弊。

为什么呢?你想,每个人都争自己的人权,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我讲我的道理,他讲他的道理,这不就是矛盾重重了吗?所以你看,为什么在古代,说师徒如父子,现在学生和老师却出现问题?古人父子之间讲父慈子孝,从来没有说父子之间有代沟,结果现在儿女把父母都送上法庭。兄弟之间,因为财产就吵上法庭。夫妻也是同床异梦,闪婚闪离。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敦伦尽分没有做到。

抚弦士 发表于 2025-7-14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变易"思想与家庭伦理的现代诠释

《周易》"三易"之说中,"变易"作为核心哲学范畴,确实蕴含着深刻的家庭伦理智慧。然则今人论"变易",多执一端而未窥全豹,今试为剖析。

一、阴阳变易的本体论依据
《周易•系辞》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此乃"变易"之根本。太极生两仪,阴阳二气交感化生,此天地自然之理。郑玄注《乾凿度》谓:"变易者,其气也",正指此生生不息之机。家庭作为社会最小单元,其运行机理实与天地同构——夫为阳、妻为阴,父母为阳、子女为阴,阴阳互根互用,方成"负阴抱阳"之和合状态。

二、变易的三重实践维度
(一)权变之道
《易传》强调"穷则变,变则通"。家庭关系中,固执己见恰违"时中"之义。王弼注《周易》特别指出:"变无常体,神而明之",夫妻相处当如咸卦"柔上而刚下",刚柔相济。但需注意,变通非无原则妥协,而是如卦爻变动之有序。

(二)感应之理
《周易》咸卦彖辞:"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家庭成员之"变",本质是情感共鸣。程颐《伊川易传》解此云:"感应者,动之机也",现代家庭矛盾多源于感应机制失灵,非真知"变易"之旨。

(三)时位之宜
《艮•彖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家庭角色各有其时位:父母子女各守其分而能变通,方合"变易"真义。此即孔子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动态平衡,非僵化等级。

三、变易思想的现代调适
今人解"变易",常见二误:或流于相对主义,或陷于功利权谋。实则《周易》之"变"有三大准则:
1. 以"生生"为旨归(《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2. 以"中正"为尺度(《文言》:"大哉干乎,刚健中正")
3. 以"时义"为准则(《彖传》:"与时偕行")

当代家庭践行"变易",当注意:
• 变其形式而不易其道(如沟通方式可变,孝悌之道不易)
• 调其节奏而不改其节(如教育方法可调,长幼之序不改)
• 通其情志而不逾其礼(如情感表达可通,人伦大防不逾)

结语
《周易》"变易"智慧,实为动态平衡之道。家庭如鼎卦之象,三足而立:一足为变通,一足为守常,一足为中道。明乎此,则知所谓"变"者,非无原则之变,乃"通其变,使民不倦"(《系辞》)之圣功。今日家庭若得此中三昧,自可成就"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和谐之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