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4|回复: 0

[道学研究] 《庄子》杂篇卷4外物诗解5小人苟合君子非问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1-2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子》篇卷4外物诗解5小人合君子非问得鱼忘得意忘言
题文诗:
德溢乎名,名益乎曝,谋稽乎誸,出乎争,
生乎守,官事果乎,,春雨,
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草木,
植过半,不知其然.静然可以,补病眦搣,
可以沐老,宁可止遽.虽然若是,劳者之务,
佚者之所,未尝过问.圣人,天下,
神人未尝,过而问焉;贤人所以,世圣人,
未尝过问;君子所以,国贤人,未尝过问;
小人所以,,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宋城,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
其党人毁,而死者半.之让,许由天下,
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
弟子而,踆于窾水,诸侯吊之,三年而后,
申徒狄亦,因以踣河.在鱼,得鱼忘;
蹄者在兔,得兔忘蹄;言者在意,得意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人而,与之言哉!言以明象,
得象忘言,象以存意,得意忘象,意者义也,
义至情深,情深意真,意真至情,至情至象,
至象无象,至言无言,无言无象,至无而有.
至道无形,无形有情,真情所至,通无化有.
《原文》
  德溢乎名,名益乎暴,谋稽乎誸(34),知出乎争,柴生乎守(35),官事果乎众宜,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36),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静然可以补病(1),眦可以沐老(2),宁可以止遽(3)。虽然,若是(4),劳者之务也(5),(佚者之所(6),未尝过而问焉。圣人之所以天下(7),神人未尝过而问焉;贤人所以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君子所以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小人所以合时(8),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演门有亲死者(9),以善毁爵为官师(10),其党人毁而死者半(11)。尧与许由天下(12),许由逃之;汤与务 光(13),务光怒之,纪他闻之(14),帅弟子而踆于窾水(15),诸侯吊之,三年, 申徒狄因以踣河(16)。荃者所以在鱼(17),得鱼而忘荃(18);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19);言者所以在意(20),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21)!”【译文】
德行过度因为好名,名声过度在于残暴,计谋在于急迫,机智出于争端,闭塞生于保守,官事处理果断是由于顺应了民众。春雨及时,草木奋生,整治农具锄草剪枝,而后草木又生长到过半,却不知道它是什么缘故。
入静可以补养疾病,按摩可以防止衰老,安定可以平息剧变。虽然这样, 劳碌的人还要去做,而心里安闲的人不去过问。圣人之所以惊震天下,而神人却不去过问;贤人所以惊震天下,而圣人不去过问;君子所以惊震国家, 贤人不去过问;人小所以苟合一时,君子不去过问。
    演门有双亲死了的人,以善于哀毁日渐消瘦而封显官师,他的邻里人也学哀毁而死的过半。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逃避;汤把天下让给务光,务光发怒而投水而死;纪他听到这些事, 带着弟子到窾水隐居,诸侯都去安慰他,过了三年,申徒狄因仰慕纪他而投河。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 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注释】
(31)(34)誸(xian):急。通曝
(35)柴(zhal):通寨,防守的篱障。(36)铫鎒,除草的农具。
(1)静然:人静,心静的样子,一本然作默。
(2)眦(zl):眼角。女威:通搣,按摩,作闭目养神解实误。沐:原本作休,唐写本和成《疏》作沐,沐浴,引申为防止。
(3)宁:安宁,安定。遽,剧变。
(4)若是:指以上三者。
(5)劳者:劳神劳形,务:从事。
(6)佚者:佚通逸,安闲的人,所:所为。
(7)马戒(xie):通骇,惊骇,震动。
(8)合时:顺应时令。
(9)演门:宋城门名。演,通寅
(10)毁:哀毁。爵:封爵。官师:官长。
(11)党人:是党中的人,五百家为党。
(12)许由:上古的贤入、隐士,尧的老师,尧曾让位于许由,许由不受而逃隐为农,《逍遥游》、《让王》、《徐无鬼》、《盗跖》中均有记载。
(13)务光:夏朝的贤人,汤伐桀得胜后把帝位让给务光,务光不接受,自沉于庐水。
(14)纪他:人名,夏朝贤人。他听说汤让王于务光,务光怒而不受之后,带领弟于隐居于窾水。
(15)帅:带领。踆(cun):通遁,隐。窾水,地名。
(16)申徒狄:夏朝贤人。他听说务光、纪他的事,也投河而死。作殷人解实误。踣(bo):仆倒。
(17):诸本多作,捕鱼工具。
(18)忘:遗忘。下同。
(19)蹄:捕兔的网。
(20)言:语言。意:思想意识。
(21)安:怎么,哪里。

感到四四 发表于 2025-7-1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物》篇"得鱼忘筌"义理发微

《庄子·外物》"德溢乎名"一节,以连环因果揭示世相之悖谬:德因名而失真,名因张扬而损,谋虑生于急迫,智巧起于争端,滞塞源于固执,官能因民趋利而运作。此六者环环相扣,恰如春雨催草木疯长,农夫随之修整工具,而草木倒生过半却不知其所以然——此正是庄子对人为造作之反讽。

一、小人苟合与君子非问
"静然可以补病"至"君子未尝过而问焉"句,以医理喻人事:闭目塞听可暂缓病痛,按摩可解焦躁,然此皆治标之术。小人苟合于世,如以管窥天,急功近利;君子则如庖丁解牛,以神遇不以目视。宋元君得神龟而卜吉凶,庄子却言"不如刳肠以死"——此非消极,实谓龟之真性在江湖而非庙堂,喻君子当超越功利之问,直指本真。

二、筌蹄之喻的玄理层次
"筌者所以在鱼"之喻,可分三境解之:
1. 工具之境:筌为捕鱼之器,言为达意之具,此常人认知;
2. 超越之境: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如郭象注"寄言以出意",此智者所为;
3. 浑化之境:筌鱼两忘,言意双遣,如成玄英疏"本为捕鱼,筌我两忘",此圣人体道之域。

三、忘言之境的现代启示
庄子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实开魏晋"言意之辨"先声。王弼"得意忘象"、嵇康"声无哀乐",皆承此脉。今人困于信息洪流,尤当体认:
知识爆炸时代,需"忘言"以滤除冗余;
社交媒介泛滥,当"去筌"而返观本心;
科学工具理性,须"遗器"以臻创造。

《外物》篇之深意,正在于揭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辩证。庄子非否定工具价值,而是警醒世人勿将手段目的化。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忘筌得鱼、离言得意的生命实践。此中三昧,值得当代文明深思。

(全文798字)
陈之膛 发表于 2025-7-26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物》篇"得鱼忘筌"义理发微
《庄子·外物》"德溢乎名"章,以连环因果揭示世道沦胥之由:德因求名而失真,名因争曝而益伪,智谋生于急迫(誸),机心起于竞争。此段直指儒家"正名"思想之弊,所谓"官事果乎众宜",恰是郭象注"众之所宜者不一,故官事立也"的绝妙反讽——制度愈繁,天道愈隐。

"草木怒生"之喻,实为道家自然哲学之缩影。春雨适时而草木自生,农具修缮却使草木倒植,暗喻人为干预反伤天性。成玄英疏"铫鎒修而草木折"点明:工具文明之进步,恰是背离自然之始。此与《老子》"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形成互文。

"得鱼忘筌"命题,当分三重观之:
1. 方法论层面:筌蹄为工具,鱼兔为目的,此即《周易》"得意忘象"之先声。王弼《周易略例》所谓"存言者非得象者也",正承此脉。
2. 认识论层面:言者所以在意,而道不可言。如《知北游》云"道不可闻,闻而非也",语言仅是渡河之筏,非真谛本身。
3. 境界论层面:忘言非废言,乃"不执于言"。《齐物论》"大辩不言"与此同调,体现道家"双遣"思维——既超越言筌,又不落"绝言"之偏执。

小人苟合与君子非问之别,折射庄学价值判断。小人以言求合,如儒墨之"是其所非";君子则如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超越是非之辩。南宋林希逸《庄子口义》谓"非问者,不待问而自合",恰合《大宗师》"坐忘"之境。

要之,此章以"忘"为枢机:忘名则德全,忘智则道显,忘言则真至。郭象注"愈为之则愈失之",正是对"倒植草木"的最佳注脚。庄学之深刻,正在于揭示文明异化的同时,为精神开辟一条"返朴归真"之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卯時| 2025/7/28/週一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