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34|回复: 0

[中药大全] 补血草的功效与作用

[复制链接]
中草药手册 发表于 2019-8-3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补血草

补血草为白花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多省有分布,我国古代没有栽培的历史,分布广阔,非常普遍,故古人对栽培无兴趣,仅采用野山生药,有清肝明目和清热的作用。

补血草的外形和勿忘我很相似,因此很多人会将两种花弄混,它也是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止血草具有止血的作用。补血草和满天星一样,可以搭配其他的花。除作鲜切花外,还可制成自然干花,用途更为广泛。现在补血草同属植物正不断地被开发利用,相信以后更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补血草属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花有干膜花萼,颜色鲜艳。枯萎后,花萼仍会留在花枝上,颜色不会长时间褪色。因此,它们被称为“不凋谢的花”。

补血草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补血草属约有3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主要产于欧亚大陆的地中海沿岸;多生于海岸和盐性草原地区。我国约有17-18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藏(西部)、河南(北部、中部)和滨海省区;主要产于新疆。本属有些种为民间草药;某些根部肥大的草本可作鞣料。

补血草的根或全草民间药用,有收敛、止血、利水的作用。

中药材补血草

中药材补血草

补血草图片

补血草的功效

补血草的功效

补血草植物图片

补血草的作用

补血草的作用

补血草中草药图片

补血草简介

药材名:补血草

别名:海赤芍,鲂仔草,白花玉钱香,海菠菜、海蔓,海蔓荆,匙叶草,华蔓荆,盐云草,匙叶矶松,中华补血草,海罗卜、海金花、土地榆。

来源:为白花丹科植物补血草的根及全草入药。洗净开花前采全草;根于春季萌芽期或秋冬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状: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除花萼外各部均无毛。根粗壮,少分枝。叶基生,多数,排列成莲座状;广椭圆形至倒卵形,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微圆或稍尖,基部渐狭成宽的叶柄;茎生叶退化为鳞片状,棕褐色,边缘呈白色膜质。花轴上部多次分枝;花集合成短而密的小穗,集生于花轴分枝顶端,小穗组成圆盾状或塔形花序。

化学成分:根含各种黄酮体杨梅树皮甙、芸香甙、杨梅树皮素鼠李糖葡糖甙、杨梅树皮素、异鼠李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甲醚、四羟基黄酮。另含花白素缩合鞣质,其成分中有花色素及其鼠李糖甙、飞燕草素等。

性味:苦,微咸,性凉。

归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不宜过量

补血草的功效

活血,止血,清热,利湿,温中健脾。主湿热便血,脱肛,用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胃溃疡,脾虚浮肿。

补血草的作用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近年来医学专家对补血草的化学研究表明其中含有大量多糖,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补血草中提取的多糖可以调节肿瘤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补血草的用法

内服:0.5~1两。--《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0.5~1两。--《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30g,鲜品或用至60g。--《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水煎坐浴。--《中华本草》

chocoba 发表于 2025-7-1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血草药用考略及其文化意蕴探微》

补血草(Limonium spp.),白花丹科之多年生草本,虽未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典医籍,然其药用价值实为民间经验所积淀。观其命名,"补血"二字已彰其要义,然考其性味功效,实以清热凉血见长,此乃名实相生、功能互见之例也。

一、本草考据与性状辨析
补血草别名海赤芍、匙叶矶松等,其名多与滨海生境相关。按《中国植物志》所载,此物多生于盐碱之地,故有"盐云草"之称。其根粗壮少分枝,叶基生呈莲座状,花萼干膜质而色艳,枯萎不凋,此即"不凋花"之谓。其与勿忘我(Myosotis spp.)形似而实异,前者花萼宿存,后者花瓣鲜明,二者药性亦殊,不可不辨。

二、药用机理析微
其性苦微咸而凉,归肝经,含黄酮类化合物尤丰。杨梅树皮甙、槲皮素等成分,具抗氧化、抗炎之效;鞣质成分则主收敛止血。故《中华本草》载其能"清热利湿,收敛止血",尤擅治血热妄行之症:
1. 血证:治崩漏、便血,取其凉血止血之功
2. 湿热证:疗赤白带下、痔疮肿痛
3. 眼科:清肝明目,治目赤翳障
然其性偏凉,脾胃虚寒者慎用,此即"不宜过量"之诫。

三、文化意蕴发覆
虽古人未事栽培,然其"不凋"之性,暗合中华文化对永恒之追慕。其花枝经年不褪,恰似《周易》"恒"卦所示"日月得天而久照"之境。今人用为干花,岂非"俯拾即是,不取诸邻"(《诗品》)的自然之道?

四、现代应用展望
当代研究证实其提取物具抗菌、抗肿瘤活性。新疆地区以其根作鞣料,更见"一物多用"之智。然其药用开发尚浅,犹待进一步探究。

结语:补血草者,沧海遗珠也。其貌不扬而内蕴光华,恰如《道德经》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吾辈当以科学精神承续先民智慧,使此野卉更好地造福世人。
熊出没了 发表于 2025-7-25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血草药用考略及其文化意蕴探微》

补血草(Limonium spp.),白花丹科之多年生草本,古称"海赤芍""盐云草",载于民间方药而鲜见典籍。考其名实,"补血"之名当为后世民间依其止血功效所拟,非关补益精血之本义。此物广布欧亚滨海盐碱之地,华夏疆域内以新疆为盛,其性耐瘠薄而花色恒久,故有"不凋花"之誉。

一、本草考据与药用沿革
稽考历代本草,补血草未入官修药典,然民间用药传统可溯至明清。其别名"海蔓荆""匙叶矶松"等,皆映沿海先民认知。清《闽东本草》载其"治湿热下痢,痔血脱肛",与今用相合。现代化学分析示其含杨梅树皮甙、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此乃其止血抗炎之物质基础。其性凉味苦微咸,正合"咸能软坚,苦能泄热"之药理。

二、功效辨析与临证应用
1. 止血特性:其鞣质成分可促血小板聚集,尤擅治下部出血。民间以鲜根捣敷治外伤出血,配伍地榆炭治便血,然须中病即止,过用反致血涩。
2. 清热利湿:花白素缩合鞣质具抗菌之效,闽南地区用其煎汤熏洗治湿热痢,此即"轻可去实"之理。
3. 妇科调经:功能性子宫出血者,可配茜草炭等分研末,米饮调服。然血虚经少者忌用,免犯"虚虚"之戒。

三、文化意蕴与现代价值
此草花萼经霜不凋,古人取其"守节"之象,插瓶为清供。今人开发为干花,实暗合传统"天人合一"之理。其耐盐碱特性,尤启生态治理之思。新疆民间以花浸酒治胃痛,体现"药食同源"智慧。

四、使用注意
其性偏凉,脾胃虚寒者慎用;止血宜炒炭,清热宜生用。现代药理证实其具收缩子宫作用,故孕妇忌服。贮藏须避光防潮,以保黄酮活性。

补血草之应用,可谓民间经验与现代科学之结合典范。然其药用潜力犹待深掘,如抗自由基、护肝等作用尚在研究中。学者当以审慎态度继承发展,使此滨海小草更好地造福世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