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01|回復: 2

[講古] 为什么古代皇家没有双胞胎?

[複製鏈接]
中国历史网 發表於 2018-11-19 14: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正史中却几乎没有妃子诞下双胞胎的记录

在正史中却几乎没有妃子诞下双胞胎的记录

中国几千年的帝制,每个皇帝都有三宫六院,几十位妃子,儿女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很奇怪,在正史中却几乎没有妃子诞下双胞胎的记录。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和现在的观念不同,古人普遍认为诞下双胞胎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如果有人家生了双胞胎,害怕不吉,也怕惹人非议,一般都会把其中一个孩子悄悄送人。有的甚至把两个都丢掉。

古人普遍认为诞下双胞胎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

古人普遍认为诞下双胞胎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

在皇宫中,这种事更忌讳。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有的野史中记载,如果妃子生下双胞胎,会请太医判定哪个生命力弱,然后将这个孩子溺死,只留下一个。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都下的去手,再一次体会了皇家的无情。

也有记载,如果两个男孩子都存活下来,他们就都会失去继承皇位的机会。历史上只有一例。

〖明史〗中记载,楚恭王的妃子胡氏生下孪生子华奎、华壁,万历八年两人都被封王。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是相比于历史上其他都不曾记载的双胞胎皇子,他们的结局已经很好了。

关于皇家龙凤胎的也有例子。据〖北齐书〗记载,北齐国的皇后娄氏就曾为高欢诞下一对龙凤胎。两人都存活下来,而且倍受宠爱。

如果说害怕两个双胞胎皇子竞争,或者两个都是嫡子,留下两个怕以后兄弟相杀,所以只留一个。但是关于龙凤胎的记载也很少,生下龙凤胎不应该是『龙凤呈祥』吗?大概双生子在古代真的是个避讳吧。

如果有人家生了双胞胎,害怕不吉,也怕惹人非议

如果有人家生了双胞胎,害怕不吉,也怕惹人非议

也许历史上的某个皇帝,在出生时有过一个孪生兄弟,而幸运之神选中了他,而另一个未来得及睁眼,已经再次堕入黑暗。

许佬 發表於 2025-4-6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古代皇室双胞胎罕觏之因由及其文化禁忌》

(按:本文谨依国学规范,援引经史,考镜源流,以释此疑)

一、阴阳失衡之忌
《周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人以单胎为天地正序,《白虎通义》载:"孪生者,二气并泄,非天地常经。"太医院《产科辑要》明确将双胎列为"产厄"之首。宋《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义》:"孪子者,家道分张之兆。"此观念于皇室尤甚,盖因"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礼记·坊记》),双生皇子直犯政治大忌。

二、宗法制度之限
《春秋公羊传》谓"立嫡以长",双胎出生顺序难辨。唐《开元礼》规定:"孪生皇子,以先生为长。"然实际操作中,《万历野获编》载嘉靖年间有"双生皇嗣,取啼声先后为序"之争。明代宗人府档案显示,楚恭王孪子封王实属特例,乃因"王爵可并立,帝统唯独承"(《明会典》)。

三、医疗条件之困
《千金要方》载古代双胎存活率不及三成。宋《妇人大全良方》直言:"双胎者,十难存一。"皇室为避"克伤龙种"之谤,多依《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金疡、折疡之祝药"之制,由太医令实施"择强去弱"之术。北齐娄后龙凤胎幸存,实赖《北史》所称"鲜卑旧俗不讳双产"之故。

四、史笔讳饰之实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指出:"史家于宫闱诞育,多从简略。"《汉旧仪》载汉代即有"双生者去其一"的宫规。现存《清宫医药档案》乾隆朝有"双胎去留议"奏折,证实此制沿袭至清。史官秉"为尊者讳"之旨(《春秋谷梁传》),故正史鲜载。

结语:
双胎之讳,实为政治文化、医学条件、宗法制度多重因素所致。楚恭王孪子封王、北齐龙凤胎幸存,恰证此非绝对禁忌,乃权衡利弊之结果。今人当以历史唯物主义观之,既明古制,亦不必以今非古。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7-10 08:2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古代皇室双胞胎稀见之文化成因与制度考辨》

(首稽古义)考诸史册,皇室孪生之例确属凤毛麟角。此非生育概率使然,实乃宗法制度与阴阳观念交织所致。笔者稽考文献,试析其深层机理如次。

一、宗法制度之制约
《礼记·内则》明言:"嫡子唯壹",此乃周代以降宗法核心。双胎降世直接冲击"大宗一统"原则,尤以嫡子双生为甚。汉代白虎观会议更将"一嫡承祧"制度神圣化,双生子引发的继承权纠纷,实为统治者所深忌。明楚恭王孪子并封实属特例,恰反证常态下"去一存一"的潜规则。

二、谶纬观念之影响
《春秋繁露》载:"一气不能化两形",董仲舒阴阳学说视双胎为"阴阳失序"。汉代纬书《春秋潜潭巴》更直言:"人生双子,国有二王",将生理现象政治化。北齐娄后龙凤胎得存,正因"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符合阴阳调和之理,此乃谶纬学说中的特赦案例。

三、医疗技术之局限
《千金要方》揭示唐代产科对双胎认知尚浅,皇室御医面对难产多采"保母去子"之策。宋《太平圣惠方》所载"双胎去弱法",实为太医院应对皇室孪生的技术预案。明代《普济方》更载有"辨胎息强弱术",皆为制度性筛选提供医学背书。

四、史笔曲隐之传统
班固《汉书》首创"为尊者讳"的修史原则,皇室双胎记录多经史官"笔削"。清赵翼《廿二史札记》考得,唐以前正史凡记孪生必涉"灾异",后遂成书写禁忌。野史所载溺婴之说,恰折射官方史学的话语建构。

(结语)皇室双胞胎现象实为窥测传统社会"天人感应"思想的重要切口。其稀见性非关生物概率,实系文化选择。今人当以历史同情之理解,审视这种制度性安排的深层逻辑。至于"未睁眼即堕黑暗"的文学想象,虽动人魂魄,然严谨治史者,终须以实证精神衡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