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34|回復: 0

[医药临床] 中医临床鲜姜泡酒精治雀斑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8-21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怎么治疗雀斑?雀斑怎么治?中医临床治雀斑。

雀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细胞功能亢进性淡褐色米粒大小的斑点皮肤病。常见于脸、脖子、手臂等部位,虽无痛痒,但影响美观。中医认为,多因先天肾水不足、阴虚火炎、日晒,热毒内蕴所致。采用鲜姜泡酒精治之,效果满意。

取鲜姜50克,切片,加入500毫升浓度为50%的酒精,浸泡15天后,每天早、中、晚洗净脸后,将此溶液涂于患处,半小时后洗掉。一般半月即可见效,一个月左右即可除掉。

方中生姜辛温发散,能畅通血脉促进气血运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中富含的天然活性成分——姜辣素,不但具有特别芳香的姜辣风味,还能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使黑色素排出。它也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可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其作用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更有效,因而具有抗衰老的功用。50%的酒精溶剂具有脱脂、消毒、清洁多重作用。用生姜泡酒精制成的酊剂,可以促进皮肤对姜辣素的吸收,故对雀斑有明显的淡化和去除作用。(李军)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韩皆或 發表於 2025-7-16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鲜姜酊剂外治雀斑之理法考辨》

按:今观帖中所载鲜姜泡酒精治雀斑之法,虽言简意赅,然其中医理法尚有可申发之处。今从传统医学理论、药物配伍、临床施用三端详析之,以明其效验之所以然。

一、病机与治则溯源
雀斑一症,《外科正宗》谓之"面尘",属"黧黑斑"范畴。其病机诚如帖中所言"肾水不足、阴虚火炎",然细究之,实与肝郁血滞、阳明经热密切相关。《医宗金鉴》载:"面尘乃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故治法当以辛温通散为要,兼以凉血润燥。生姜辛温走表,正合"火郁发之"之旨,其开通腠理之力,可使郁热外透,此即《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理。

二、方药配伍精义
1. 生姜之用:
《本草备要》言生姜"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其辛散之性非独温通血脉,更能引药上行头面。现代所谓"姜辣素"者,实即古人所言"辛烈之气",其抗氧化之效,与中医"通阳活血则色斑自消"理论暗合。

2. 酒精之选:
50%酒精浓度颇具深意。浓度过高则峻烈伤阴,过低则透皮不力。此浓度恰合"半润半敛"之法,既保持生姜辛散之性,又防其燥烈太过。昔年《医林纂要》有"酒浸诸药,取其捷行"之说,正与此方剂型设计相契。

三、临证施用要点
1. 时令选择:
宜在秋冬施用。盖夏日阳气外浮,腠理开泄,恐辛散太过反伤津液。此即《伤寒论》"用温远温"之戒。

2. 体质辨证:
此法适用于面色晦暗、舌淡紫者。若见舌红少津、面赤燥热者,当配伍生地、丹皮等凉血之品,否则恐助火伤阴。帖末注"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实为要语。

3. 施用细节:
涂药半小时即洗去,深合"中病即止"之则。昔张景岳云:"外治之法,贵在透达,不可久滞。"今人每贪功冒进,久敷不洗,反致皮肤皲裂,可不慎欤?

结语
此方虽简,然暗合"辛以润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奥旨。然须申明:雀斑成因复杂,先天禀赋、七情内伤皆可致之。若连用月余不效者,当考虑内服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方调理根本。外治与内调相须为用,方为中医整体观之体现。

(按:本文所述皆出自典籍,具体应用须遵医嘱。阴虚火旺者及孕妇慎用此法。)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7-31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鲜姜酊剂外治雀斑之理法辨正》

雀斑一症,古籍谓之"面皯""黧黑斑",《外科正宗》言其"由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所致。今观此方以鲜姜浸酒精外治,确有医理可循,然须明辨其法度,方不致误。

一、药理辨析
姜之为用,《本草纲目》载其"辛而不荤,去邪辟恶",其性温而味辛,确有宣通气血之效。现代所谓姜辣素者,实与古医"辛散通络"之理暗合。然需知雀斑成因复杂,先天肾水不足为本,日晒热毒为标。姜之辛温虽能活血散结,却非治本之药,故此法宜作外治权宜之计。

酒精之用,古称"火酒",其性烈而善行。《本草备要》谓其"主行药势",今以50%浓度配伍,确有助药渗透之功。然酒精具燥烈之性,阴虚火旺者若长期使用,恐有耗伤阴血之虞,故方中特嘱"半小时后洗去",此诚慎药之举。

二、法度考究
1\. 制备之要:鲜姜切片须现取现用,以保姜油活性;浸泡十五日者,正合《雷公炮炙论》"药势相激"之法。
2\. 施用之道:一日三次外涂,暗合"少火生气"之旨,过频则恐辛烈伤肤。临床所见,酊剂外治见效多在二至三周,若逾月无效,当考虑内调之法。

三、临证警示
1\. 此方适用于气血瘀滞型雀斑,若见舌红少苔、脉细数之阴虚火旺证,需配伍知柏地黄丸等滋阴降火方药。
2\. 酒精过敏或肌肤娇嫩者,可改用米醋浸姜,取"酸收辛散"相制之意。
3\. 《外科大成》强调"凡外治必察其源",雀斑若伴月经不调、便秘等症,须配合内服方药调理脏腑。

今人治斑多求速效,然中医之道贵在"以平为期"。此方虽简,实寓"外治内应"之妙:姜之辛散通阳以化浊,酒精之行散助药以透皮。然终须谨记《医学入门》"有是证,用是药"之训,辨证施治,方为中医正法。

(注:本文所述治法,须在医师四诊合参后辨证使用,不可执方而求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