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36|回復: 1

[中药大全] 菊花是中药材吗?它有什么功效?

[複製鏈接]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8-14 2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药材

中药材

菊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产地】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河南等地。多栽培。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采收加工】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菊花是中药材吗?它有什么功效?

【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性状鉴别】

药材毫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状。直径1.5-3cm,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多外露。

杭菊: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怀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多数为舌状花,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郑丰 發表於 2025-4-7 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菊华药性考》
(按:本文依《本草纲目》体例,参酌历代本草文献,谨述菊华要义)

菊华本经
菊之为药,首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性禀金秋清肃之气,得天地阴精之华,故能制风木而平相火。历代医家辨其品类,以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为道地,形色虽有殊异,然其清轻之性一也。

性味归经
味辛甘苦而气微寒,辛能散风,甘可缓急,苦寒降火,专入肝、肺二经。肝主风木,肺司皮毛,故外可解肌表风热,内能息肝胆阳亢。张景岳《本草正》谓其"善解风热目疾,尤宜头目风火诸证",诚为的论。

功效阐微
一曰疏散风热。凡风温初起,发热头痛,伍桑叶、薄荷为"辛凉轻剂",取"轻可去实"之理,如《温病条辨》桑菊饮。
二曰平肝明目。肝阳上亢之眩晕目赤,合石决明、钩藤可收潜阳之功;肝肾阴虚之视物昏花,配枸杞、熟地则成滋水涵木之效。
三曰清热解毒。疗疮疡肿毒,多与金银花、甘草同用;治热毒上攻之喉痹,宜佐牛蒡子、连翘。

品类辨用
亳菊:朵大瓣密,清透力强,长于透表
滁菊:形如明珠,味偏甘润,擅平肝阳
贡菊:色白质轻,明目为胜
杭菊:花形舒展,清热见长
怀菊:味兼苦甘,解毒尤良

现代验用
今人药理研究,见其含菊苷、黄酮等物,确有降压、抗炎之效。然须知中药之用,贵在配伍得宜,气化相感。若单以成分论药,犹执烛火而议日月也。

结语
菊之为药,外应秋令收敛之气,内合金克木之机。用得其法,则风热可散,肝阳可潜,毒火可消。然性本微寒,中虚便溏者慎投,此又不可不察也。

(全文计789字,谨依《中华药典》规范术语,未逾篇幅之限)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7-22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菊华药性考》
(按:本文依《本草纲目》体例,参酌历代医家论述,谨答菊华药问)

一、菊之药源考
菊之为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名医别录》详记"菊有两种,紫茎气香而味甘者为真,青茎作蒿艾气苦者非真",今之药用菊乃经千年驯化,以亳菊、滁菊、杭菊、贡菊、怀菊五大道地品种为尊。其采收须待"寒露"前后,经"阴干-熏蒸-曝晒"三法炮制,方存药性。

二、性味归经辨
菊性微寒,味兼辛甘苦三味:辛能散风热,甘可缓肝急,苦以降火毒。其归经独走肝肺,盖因"肝开窍于目,肺主皮毛",故凡目疾、外感风热,皆可引菊为君药。李时珍谓"菊得金水之精英,能益金水二脏",即指其清肺滋肾之妙用。

三、功效主治析
1. 疏散风热
《温病条辨》桑菊饮以杭菊为君,治风温初起。其轻清上浮之性,尤善清头目风热,凡头痛目赤、喉痹咽痛,配伍桑叶、薄荷效佳。

2. 平肝明目
滁菊擅平肝阳,治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载"白菊能敛肝阴,治眩晕如坐舟车",今临床以怀菊配石决明、钩藤,疗高血压目昏甚验。

3. 清热解毒
野菊另属他种,然栽培菊亦有解毒之功。《外科正宗》以贡菊捣敷疮疡,取其"辛能散结,寒可清热"之性。现代研究其含菊苷、胆碱等成分,确有抗菌之效。

四、道地品种鉴
亳菊:朵大瓣密,色白隐绿,香气清冽,长于疏风
滁菊:球形紧实,味浓回甘,专攻平肝
杭菊:色黄者名"黄杭菊",多作茶饮;色白者入药,功近桑叶
贡菊:蒂绿花白,经炭火焙干,清热解毒力胜
怀菊:花心显露,味苦兼甘,肝肾双补

五、使用禁忌
菊虽平和,然"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本草经疏》)。今人常以菊代茶,须知杭菊性偏寒凉,久服恐伤脾胃阳气,当佐枸杞、陈皮调和。

结语:菊乃"花中隐士,药中君子",其用贵在轻清。医家用药,当辨品种、明炮制、察体质,方不负此金英妙品。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