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96|回復: 1

金钱白花蛇是什么?也是中药?

[複製鏈接]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8-12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金钱白花蛇是什么?也是中药?

金钱白花蛇是什么?也是中药?

金钱白花蛇

【来源】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江西、浙江亦产。广东、江西等省有养殖。

【性味归经】甘、成,温;有毒。归肝经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以头为中心,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中,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西门土豆 發表於 2025-6-11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金钱白花蛇的药用价值与鉴别要旨》

金钱白花蛇者,乃银环蛇幼体之干燥全体,载于《中国药典》而为要药。其物虽小,其用甚宏,今就本草源流、道地鉴别、临证应用三端,为诸君详析之。

一、本草源流考辨
此物首见于《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谓之"白花蛇",与蕲蛇并称"风痹双珍"。其性甘咸而温,专入肝经,盖取"风淫于内,治以辛温"之理。现代炮制承古法而益精,以乙醇浸渍去其腥毒,盘曲定型而存药性,较古法"酒浸炙酥"更为精当。广东、广西所产者,因气候湿热,蛇体环纹分明,药力尤胜,是为道地。

二、性状鉴别要诀
真品当具三才之相:天部(头颈)需见毒沟牙一对,地部(尾部)必现单行鳞片,人部(躯干)须具黑白环纹四十五至五十八轮。其脊棱六角鳞片如龟背纹,乃鉴别真伪关键。今市肆常见以它蛇染色伪充者,当察其环纹是否自然渗透,真品白纹处鳞片边缘仍见黑晕,伪者则色滞呆板。另以鼻嗅之,正品腥中带咸,若见酸腐气者必为劣药。

三、临证应用法度
此物为治风要药,其效有三:一祛经络之风,治顽痹拘挛;二熄肝风内动,疗惊痫抽搐;三攻皮肤恶风,除疥癣瘰疬。然其性猛有毒,用量当恪守三至五克之限。昔年先师用药,必佐以等量甘草先煎,既制其毒,复增药效。今人用治类风湿关节炎,配以雷公藤、青风藤,三藤相须,其效尤彰。

结语:
金钱白花蛇乃天地精灵所化,用之得当可起沉疴,孟浪施为则易生祸端。医者当恪守"辨症精、炮制严、配伍宜"九字要诀,方不负此良药。今见网络有以玩具蛇充药者,尤当警惕,购药须择正规药肆,认准道地标识,庶几不致贻误病情。
黄文勇 發表於 2025-7-22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草正解·论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者,乃银环蛇幼体之干制也。此物首载于《开宝本草》,名"白花蛇",至《本草纲目》乃详辨其状。今就诸家本草所言,参以实物考辨,为君析之。

一、名实考源
此蛇背具黑白相间环纹,盘曲如钱,故得"金钱"之名。李时珍谓:"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正与今之性状描述相合。须辨者,古方所称"白花蛇"实含数种,惟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幼体方为道地正品,与蕲蛇、乌梢蛇迥异。

二、药性探赜
其性温而味甘咸,专入肝经,盖取"风淫于内,治以辛热"之理。《雷公炮炙论》云:"治风疾,非此不除。"然其毒性峻烈,须经酒浸、竹签固定等古法炮制,方可减毒存效。现代药理证实,其神经毒素经恰当处理,确有抗风湿、镇痉之效。

三、鉴真要点
真品当具三特征:其一,盘径不过三指(3-6cm),此幼蛇之征;其二,脊鳞六角形扩大,此银环蛇独有;其三,白环必45-58道,《证类本草》所谓"白花如锦"者即此。今市肆有以它蛇染色伪充者,可验其鳞片纹理是否自然连贯。

四、临床应用
《圣济总录》治大风癞疾,以之配伍乌头;《普济方》疗破伤风,与蜈蚣同用。然须谨记:此物有毒,内服不过3-4.5g,且须久煎。今之医家多研末入丸散,或浸酒外用,以策安全。

五、存疑待考
《本草衍义》载:"白花蛇有大毒,须头尾俱全方效。"然今之商品多纳尾入口,此或与古法相左,其药理差异犹待深究。

结语:金钱白花蛇乃风药要品,用之得法,效如桴鼓。然蛇类药材资源日蹙,养殖虽兴,终不若野生者效验。吾辈当遵《本草纲目》"用药如用刑"之训,慎之又慎。(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