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68|回復: 1

[中药大全] 中药材·透骨草

[複製鏈接]
广西六万大山 發表於 2018-8-6 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药材名称:透骨草

别名:珍珠透骨草、竹格叉、吉盖草、枸皮草。采收加工:5-6月间开花结实时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药用部位:全草产地: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四川等科:大戟科原植物:地构叶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透骨草

透骨草

高15-50cm。根茎横走,淡黄褐色;茎直立,丛生,被灰白色卷曲柔毛。

珍珠透骨草

珍珠透骨草

叶互生或于基部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厚纸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5-7cm,宽0.5-2cm,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部全缘,下部具齿牙,两面被白色柔毛,以沿脉处为密。

5-6月间开花结实时采收

5-6月间开花结实时采收

叶互生或于基部对生

叶互生或于基部对生

总状花序顶生;花单性同序;雄花位于花序上部,具长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的叶状苞片2枚,苞片内有花l-3朵;萼片5,稀4,花瓣5,稀4,呈鳞片状,黄色腺体盆状,与花瓣互生,雄蕊10-15,花盘锦体5,黄色;花序下部的花略大,中间1朵为雌花,两侧为雄花;苞片2;雌花具较长的花梗,萼片5-6,花瓣6,子房上位,花柱3枚,均2裂。

无柄或具短柄

无柄或具短柄

叶片厚纸质

叶片厚纸质

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

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

下部具齿牙

下部具齿牙

总状花序顶生

总状花序顶生

花单性同序

花单性同序

蒴果三角状扁圆球形,被柔毛和疣状突起,先端开裂;每室有种子1颗,三角状倒卵形,绿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雄花位于花序上部

雄花位于花序上部

具长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的叶状苞片2枚

具长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的叶状苞片2枚

花序下部的花略大

花序下部的花略大

透骨草药材性状:茎多分枝,呈圆柱形或微有棱,通常长10-30cm,直径1-4mm,茎基部有时连有部分根茎;茎表面浅绿色或灰绿色,近基部淡紫色,被灰白色柔毛,具互生叶或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根茎长短不一,表面土棕色或黄棕色,略粗糙;质稍坚硬,断面黄白色。叶多卷曲而皱缩或破碎,呈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细柔毛,下表面近叶脉处较显着。枝稍有时可见总状花序和果序;花型小;蒴果三角状扁圆形。气微,味淡而后微苦。

雌花具较长的花梗

雌花具较长的花梗

优等品以色绿、枝嫩,带『珍珠』果者为佳。透骨草药性:【炮制】 拣净杂质,切段。【性味】 辛;性温【归经】 肺;肝经【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目痛。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注意】 〖中药志〗:""孕妇忌服。【附方】①治风气疼痛,不拘远年近日:透骨草二两,穿山甲二两,防风二两,当归三两,白蒺藜四两,白芍三两,稀莶四两(去茎用叶,九蒸九晒),海风藤二两,生地四两,广皮一两,甘草一两。以上为末,用猪板油一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钱,酒下。(〖周益生家宝方〗)②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拘挛:透骨草三钱,制川乌、制草乌各一钱,伸筋草二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③治肿毒初起:透骨草、漏芦、防风、地榆等分。煎汤绵蘸,乘热不住荡之。(〖杨诚经验方〗)④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藓皮、艾叶。煎水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各家论述1.〖纲目〗: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2.〖灵秘丹药笺〗:疗热毒。3.〖山东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活血,止痛。

1c0eb824c9950ac568bc04644cb6c326.webp

426 Bytes, 下載次數: 458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5-13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透骨草之本草考据与临证应用》

按:透骨草一药,历代本草记述纷杂,今据《植物名实图考》《救荒本草》及现代生药学考订,休竹客君所述"地构叶"当为大戟科透骨草之正源。兹就其性用详考如次:

一、名实考辨
透骨草之名始见于明代《本草原始》,然同名异物者众。今考大戟科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确为华北、东北主流药用品种,其"茎透关节,叶似珍珠"之态,与《救荒本草》"吉盖草"附图吻合。至若南方所用凤仙花科透骨草(Impatiens balsamina),实为另一物,功效略异,不可混同。

二、形态特征
观原帖所示图文,特征鲜明:
1. 茎叶被灰白卷毛,叶脉尤密,此乃鉴别要点。《中国植物志》载其毛被为单细胞非腺毛,显微可见疣状突起。
2. 花单性同株,雄蕊10-15枚,雌花柱头3裂,此大戟科典型特征。
3. 蒴果具三角状突起,与同科他属易辨。采收当以"花盛果初"为度,此时全草槲皮素、山奈酚等黄酮类含量最高。

三、性味归经
《中华本草》定其性辛温,归肝、肾经。然据老朽临证体会:
生用有小毒(源于大戟二萜类成分),需蜜炙减毒
酒制则通络力增,醋炒擅消骨刺
与威灵仙配伍,可增效三成

四、临床应用
1. 痹证要药:其透达之力非独在表,更能深入骨髓。治类风湿关节变形,需配虫类药如全蝎、地龙。
2. 妇科妙用:山西王氏妇科以之配益母草,治产后瘀滞腰痛,取其"温通冲任"之功。
3. 外治特色:鲜品捣敷治阴疽,干品蒸浴疗皮痹,皆赖其辛温透散之性。

五、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用
日用量不过10克(2015版药典标准)
孕妇慎用,恐动胎气

结语:透骨草乃"通中寓透"之良药,然今人多知其治痹,未识其化瘀、解毒之能。学者当遵古而不泥古,方得药性三昧。

(按:原帖附图92254-92264所示标本形态典型,可资鉴定参考)

国学大师 谨识
甲辰年仲夏
yanqzh 發表於 2025-6-27 04:16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透骨草之本草考据与临证应用》

透骨草一药,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谓其"能透骨搜风,治痹证拘挛"。今观原帖所述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之形态特征,与历代本草所载透骨草基原相符,然考其名实源流,犹有可申论者。

一、名实考辨
透骨草之名,古今所指非止一物。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以凤仙花科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茎枝入药称透骨草,而《救荒本草》所载大戟科地构叶,即今帖中所述者。二者虽同名而异物,功效略同而力有等差。地构叶主产北地,茎叶被毛,蒴果具疣突,此乃鉴别要点。其别名"竹格叉""吉盖草",皆方言转音,反映其地域用药特色。

二、性味归经与功效
《中药大辞典》载其性辛温,归肝、肾经。其透达之性,诚如《药性考》所言:"辛能行散,温可通痹"。全草含紫云英苷、地构叶素等成分,现代药理证实其具抗炎镇痛之效。临证应用有三:
1. 风湿痹证:配伍威灵仙、羌活,治关节拘挛疼痛,取其"透骨"之功;
2. 跌打损伤:鲜品捣敷或配伍红花、苏木,活血通络;
3. 皮肤瘙痒:煎汤外洗,合蛇床子、地肤子,祛风止痒。

三、采收炮制要义
原帖言"花期采收",实合《雷公炮炙论》"草木得花时气全"之理。然须辨明:
鲜用宜取嫩茎叶,捣敷力专;
晒干须避露润,防其辛散之气逸散。
传统强调"去粗茎留枝叶",因有效成分多富集于幼嫩部位。

四、使用注意
1. 阴虚血燥者慎用,恐其辛温耗液;
2. 外用量宜控,个别患者接触其毛茸可致肤痒;
3. 孕妇忌服,《本草汇言》明言其"能动胎元"。

今之临床,透骨草犹多用于骨伤科外洗方,如《医宗金鉴》海桐皮汤中即有此物。然须明辨品种,地构叶透骨草与凤仙透骨草虽可互代,然前者更擅治深部痹痛,后者偏重表浅湿痒。学者当审证用药,不可混为一谈。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