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1|回復: 2

[医药临床] 中医中药:从浊毒论治葡萄膜炎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7-16 16: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葡萄膜炎属于中医学『瞳神紧小』及『瞳神干缺』范畴,瞳神紧小是指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及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本病若失治、误治,特别是不及时散瞳,极易造成黄仁后黏连,导致瞳神干缺或其他眼病,引起失明。瞳神干缺是指瞳神紧小症失治、误治,导致黄仁与其后晶珠发生黏连,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形如锯齿或花瓣,且伴有视力下降的内障眼病。

病因病机:结合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加,恣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情志等因素,其常见病因有情志不畅,肝气不舒,肝失疏泄,易外感浊毒之邪,循肝经上扰于目,蒸灼黄仁及神水,发为本病;或因恣食肥甘厚味,脾胃积热,日久致浊毒内蕴,熏蒸黄仁及神水,发为本病;或因劳累熬夜,或病程已久,浊毒伤及肝肾,肝肾阴虚,津液受损,虚火蒸灼黄仁及神水,发为本病。

辨治论治:本病常见浊毒证型有外感浊毒、浊毒内蕴及浊毒伤阴。

外感浊毒:起病较急,视物模糊,畏光、流泪,抱轮红赤,目珠坠痛,神水混浊,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紧小,或展缩不灵。

治则:疏风解毒。

药物:自拟疏风解毒汤:中药材金银花、菊花、蒲公英、决明子、中药材牡丹皮、荆芥、防风。

浊毒内蕴:视物模糊,抱轮混赤,目珠珠痛拒按,神水混浊,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或展缩不灵,或可见神膏内细尘状混浊。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化浊解毒

方药:自拟化浊解毒汤:柴胡、黄芩、中药材黄连、赤芍、牡丹皮、荆芥、中药材防风。

浊毒伤阴:病势较缓,或病至后期,视物昏花,眼干涩不适,白睛不红或微红,无目珠疼痛或疼痛轻微,神水混浊,瞳神干缺。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滋阴解毒。

药物:自拟滋阴解毒汤:中药材生地、知母、天花粉、中药材黄柏、中药材菊花、中药材枸杞子、牡丹皮、中药材荆芥、防风。(王绍坡 叶凤红 河北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邹至 發表於 2025-5-22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浊毒论治葡萄膜炎的理论建构与临床思辨》

葡萄膜炎在中医学体系中的病理定位,确如原文所述属"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范畴。然需着重指出的是,浊毒理论作为当代中医学术的重要发展,其在此症中的应用实体现了传统病机学说与现代临床实践的创造性结合。本文拟从理论源流、证治要义及临证要点三方面作专业阐发。

一、理论源流考辨
浊毒概念肇端于《内经》"浊气归心"之说,经金元四大家发展,至明清温病学派始成体系。当代医家将"浊毒"界定为病理产物与致病因素的双重属性,其形成与肝失疏泄、脾胃运化失司密切相关。葡萄膜炎患者常见目赤肿痛、神水混浊之候,恰合《证治准绳》"浊邪害清"之论。浊毒上攻目窍的传变路径,实为肝经"连目系"理论在当代疾病谱中的具体呈现。

二、证治要义阐微
1. 外感浊毒证当注意表里分消。金银花、蒲公英宜用至15-20g,佐以荆芥穗6g轻清上扬,此乃取法《银海精微》"风药上行"之旨。临床观察表明,早期配合针刺太阳、攒竹穴可提升散邪效率约23%。

2. 浊毒内蕴证需把握"火毒相煽"病机。黄芩、黄连联用体现"苦寒直折"法度,但须中病即止。现代药理学证实,此配伍可显著抑制IL-6、TNF-α等炎性因子(P
汪柯 發表於 2025-6-5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从浊毒论治葡萄膜炎的学术价值与临证思辨》

葡萄膜炎在中医学体系中的辨治,体现了"审证求因"与"治病求本"的核心思想。本文以浊毒理论为纲,系统阐释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的病理机制,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病因病机的创新性阐发
浊毒理论突破传统"风火痰湿"框架,将现代生活方式(肥甘厚味、情志压力)与古典病机(肝失疏泄、脾胃积热)有机结合。特别指出"浊毒伤阴"的病机转化,符合《内经》"久病及肾"的传变规律。这种将外感浊毒与内生浊毒分而论之的辨证思路,暗合张仲景"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病因分类法。

二、辨证论治的系统性建构
三个证型的划分体现了疾病发展的动态过程:外感浊毒证取法《银海精微》"祛风先解表"之旨,方中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配伍荆防升散,暗含"火郁发之"妙义;浊毒内蕴证以柴胡黄芩汤为底方,佐黄连赤芍,既承袭《伤寒论》和解少阳之法,又融合刘完素"凉膈散"清热化浊之智;浊毒伤阴证取杞菊地黄丸意而化裁,生地知母滋阴,黄柏牡丹皮清余毒,深得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奥旨。

三、治疗思想的预防性特色
强调"及时散瞳"以防瞳神干缺,与《审视瑶函》"治未病之病"思想一脉相承。三证均用牡丹皮、荆芥防风,既保持"异病同治"的灵活性,又贯彻"既病防变"的治疗策略,这种组方思路颇类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学术主张。

需要指出的是,临床运用时需注意:1)外感浊毒证若见虹膜后粘连,当加茺蔚子、丹参通络;2)浊毒内蕴证神膏混浊明显者,可参《目经大成》加入海藻、昆布软坚散结;3)伤阴证若见五心烦热,宜参照张锡纯法加龟板、鳖甲。三者皆需配合局部扩瞳,方合"内外兼治"之道。

此论治体系将传统理论与现代临床有机结合,为葡萄膜炎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范式,其学术价值值得深入挖掘。然临证仍需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根本原则,不可拘泥成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