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88|回復: 0

[儒家学说] 〖论语·宪问篇第19章〗孔子因何说公叔文子『...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4-16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宪问篇第19章〗孔子因何说公叔文子『可以为文矣』?

14·19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音xú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僎:是人名,公叔文子的家臣。『升诸公』的『诸』字,是『之于』的合音。公,指公朝。『升诸公』,就是升为公朝的大夫。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起升到公朝。孔子听说此事后,说:『可以给他文的谥号了。』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经天纬地曰文』,『文』,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孔子为什么说可以给公叔文子『文』的谥号了呢?公叔文子把自己的下属举荐到朝廷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体现了他公而忘私,爱惜贤才的美德。孔子认为,有此美德,就可以获得『文』这样一个崇高的谥号了。孔子的话,反映了他重视『举贤才』,主张贤臣治国的思想。

附:

14·19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①,与文子同升诸公②。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注释】

①僎(音xún寻):人名。公叔文子的家臣。②升诸公:升为公朝的大夫。诸,之于。公,公朝。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起升到公朝。孔子听说此事后,说:『可以给他文的谥号了。』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6-30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公叔文子"文"谥之德义——释〈宪问〉"可以为文矣"章》

《礼记·表记》云:"君子耻有其德而无其行。"观《论语·宪问》所载公叔文子举荐家臣僎同列公朝之事,恰为德行之典范。孔子"可以为文"之叹,非仅褒其举贤,实乃对周礼谥法精神的深刻诠释。

一、"文"谥之礼制渊源
考《逸周书·谥法解》:"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郑玄注《周礼》谓:"文者,德之总名也。"公叔文子使家臣"同升诸公",正合"道德博闻"之要义。春秋时卿大夫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传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能将微贱家臣拔擢至与己同列,尤见器量之弘。

二、孔子评价的深层意蕴
《论语》此章当与《泰伯》篇"才难"章互参。孔子曾叹:"才难,不其然乎?"(《论语·泰伯》),公叔文子之举恰解此困。朱熹《集注》点明:"家臣之贱而引之使与己并,有三善焉:知人,一也;忘己,二也;事君,三也。"此三者,正合《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六征"选贤之法。

三、春秋举贤制度之映照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魏舒"近不失亲,远不失举",然犹限于贵族阶层。公叔文子突破"家臣不得逾阶"的旧制(《仪礼·丧服》郑注),体现"尊贤容众"的仁政思想。孔子此评,实为对世卿世禄制的温和改良主张,与《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的为政之道相呼应。

四、谥法精神的当代启示
《白虎通义·谥》强调:"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公叔文子获"文"谥的实质,在于其突破了春秋时期"严等差、明贵贱"的固有秩序。这种"以德序位"的思想,恰是孔子"举直错诸枉"(《论语·为政》)政治伦理的生动体现。

要之,孔子"可以为文"之断,非仅就事论事,实乃以谥法为教,阐扬"尚德抑位"的为政之道。程颐《程氏经说》谓:"文子之文,不在其辞章,而在其器识。"此语可为本章最佳注脚,亦揭示出儒家"德位相称"的政治哲学精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二日午時| 2025/7/6/週日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