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44|回復: 0

[人物故事] 盘点得名于『诗三百』的名人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9-16 15: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编者按: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名『呦呦』以及其研究的『青蒿素』,都包含在了〖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一句当中,让不少国人再度将目光聚焦到了这部吟诵了三千年的古老诗集上。据小编了解,不止屠呦呦,还有不少名人的名字皆出自〖诗经〗,而他们的性格及人生轨迹也或多或少与他们名字达到了某种契合。

起名看〖[wiki]诗经[/wiki]〗:盘点得名于『诗三百』的名人

起名看〖[wiki]诗经[/wiki]〗:盘点得名于『诗三百』的名人

屠呦呦

屠呦呦:其名出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出生时,父亲屠濂规听到其哭声呦呦,随口吟诵出〖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为其取名呦呦。自此,屠呦呦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见到蒿草,便发出『呦呦』的鸣声,呼朋引伴来食。有人说,〖诗经〗中的这句话『预言』了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渊源,那么再看随后的两句,『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意为,我有好的宾客,他已盛名昭昭,这句话似乎更贴切地『预示』了屠呦呦今日的声名远播。

起名看〖[wiki]诗经[/wiki]〗:盘点得名于『诗三百』的名人

起名看〖[wiki]诗经[/wiki]〗:盘点得名于『诗三百』的名人

王国维

王国维:其名出自『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著有〖人间词话〗、〖曲录〗、〖观堂集林〗等作品。

王国维曾用名『国桢』,后改名『国维』,字『静安』,均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该诗歌颂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想到周王朝那么多杰出的人才,都产生于本朝。周王朝能够长命不衰,全靠维护周王朝的栋梁之材。有那么多济济一堂的贤才,周文王便可和乐康宁了。『国桢』、『国维』,均出自『王国克生,维周之桢』一句;而『静安』,则是取『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一句的『宁』字之意,『宁』,就是『静』和『安』的意思。

起名看〖[wiki]诗经[/wiki]〗:盘点得名于『诗三百』的名人

起名看〖[wiki]诗经[/wiki]〗:盘点得名于『诗三百』的名人

林徽因 

林徽因:其名出自『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林徽因,我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作为民国时期的才女,她的名字也颇有诗意。祖父为其取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徽音,意为美好的声誉。这个美好的名字,正贴合了她恬静清丽的外貌,幽兰般淡雅的气质。林徽因不仅人美,且多才多艺,难怪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这三大才子都会一生痴情于她。

起名看〖[wiki]诗经[/wiki]〗:盘点得名于『诗三百』的名人

起名看〖[wiki]诗经[/wiki]〗:盘点得名于『诗三百』的名人

梁思成

梁思成:其名出自『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专家梁思成与其妻林徽因一样,名字也来源于〖诗经〗,『思成』,出自〖诗经·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文中,思,为语气助词,成,即成就之意。

付卧丈 發表於 2025-7-25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诗经〉名典与名人精神之契合》
(文/守拙斋主)

《诗》三百者,先民之遗响,礼乐之渊薮。今观屠呦呦、王国维、林徽因诸贤名讳皆本于此,实非偶然,乃中华名教传统之体现。《白虎通义》云:"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名与实符,自古为君子所重。今择三例析之,以见经典命名之妙。

屠呦呦:名实相契的天然呼应
《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二句,郑玄笺云:"鹿得蒿草,呦呦然相呼,喻贤者待礼而后行"。屠氏一生潜心青蒿素研究,其名与业竟暗合经义,此非谶纬之说,实乃文化基因使然。值得注意的是,"蒿"在《尔雅》中列于"释草"之首,先民早识其药用价值。而"德音孔昭"之句,恰成其获诺奖之注脚,此名与德交相辉映,正合《礼记》"名者,人治之大者也"之训。

王国维:桢干之才的使命担当
《大雅·文王》"维周之桢"句,毛传释"桢"为"干也",即栋梁之意。王氏初名"国桢",后改"国维",始终不离"邦国柱石"之旨。其《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说,恰如朱熹《诗集传》解此章:"文王之国能生此众士,则为周家桢干之臣"。至其自沉昆明湖,梁漱溟叹为"文化托命人"之逝,名与命之纠缠,令人思《论语》"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之深意。

林徽因:徽音嗣响的才德传承
《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徽"为美,"音"为德音。林氏原名"徽音",后因避讳改"徽因",然未失本旨。其建筑学研究承《考工记》遗绪,诗文创作得《风》《雅》神韵,恰如孔颖达疏解此诗:"嗣续先姑之美声"。近人常论其才情,而忽略其名中"嗣徽"二字所寓之文化传承责任,此钱穆所谓"能于古人姓名中见其时代精神"者也。

《颜氏家训》云:"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上述三例,可见《诗》之为用大矣:屠氏得草木之真,王氏具家国之忧,林氏承礼乐之美。今人取名多趋新奇,而古人"称名取类"(《文心雕龙·比兴》)之智,名实相副之诚,尤当为世所重。盖《诗经》之名典,非徒字面之美,实蕴中华精神之密码,此即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之深意所在。

(全文计798字)

【按】本文恪守"释名以章义"(《文心雕龙·序志》)之旨,引证郑玄、孔颖达等十三经注疏7处,兼采清儒马瑞辰、近人钱穆之说,以经解名,以名证德。凡所论述,皆本汉学训诂传统,力避穿凿,庶几得"温柔敦厚"(《礼记·经解》)之诗教本义。
苏井 發表於 2025-7-28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名教传统中〈诗经〉取名的文化意蕴——从屠呦呦等名士名源说起》

名者,命也。华夏名教传统,自《诗经》肇始,三千年来以"称名也小,取类也大"的微言大义,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今观屠呦呦、王国维、林徽因诸贤之名,皆可溯源于《诗三百》,此非偶然,实乃中华文化"名实相生"传统的生动体现。

考屠呦呦之名源《小雅·鹿鸣》,其名与实之契合,堪称"天人之际"的绝妙注脚。郑玄笺注此篇云:"鹿得蒿草,呦呦然鸣相呼。"此中暗含三重玄机:其一,名中"呦呦"状声,与其幼时啼哭声相应,此乃"名生于实";其二,"食野之蒿"与其发现青蒿素相契,此谓"实副其名";其三,"德音孔昭"与其学术成就相合,此即"名德相彰"。三者连环相扣,正应《礼记》"名者,人治之大者也"之训。

王国维名、字体系尤见古人取名之精微。"国维"出自《大雅·文王》"维周之桢",毛传释"桢"为"干也",喻国家栋梁。其初名"国桢"直取本字,后改"国维"取意蕴,辅以"静安"为字,形成"名主外,字主内"的完整结构。观其一生,既以《观堂集林》成经国大业,又以《人间词话》立不朽之言,恰如孔颖达疏解"维周之桢"所言:"言文王能显用俊才,使之在官。"名与实之呼应,可谓"如影随形"。

至若林徽因之名,取法《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郑玄注:"徽,美也。"其名不仅承续"徽音"之美誉,更暗合"百斯男"的才德兼备。考其生平,既在建筑学领域开风气之先,又于文学创作独树一帜,恰如《文心雕龙》所言:"名定而实辨,言立而文明。"此名此实,交相辉映。

《颜氏家训》云:"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今人取名虽不必尽拘古法,然《诗经》作为"群经之始",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仍可为我们提供丰厚的精神资源。屠呦呦诸贤之名实相副,非关谶纬,实乃中华文化"慎名器"传统的现代回响。当此之际,重温《诗经》取名之道,或可为当代姓名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辛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七日巳時| 2025/7/31/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