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00|回復: 0

[成语典故] 风中残烛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9-11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风中残烛〗相关人物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

〖风中残烛〗涵义

原指人年老,在世不久。现多用作贬义,比喻衰退枯竭,即将面临死亡。

〖风中残烛〗出处

〖古乐府〗:“百年未几时,奄若风中烛”。

〖风中残烛〗辨析

〖风中残烛〗读音:fēng zhōng cán zhú

〖风中残烛〗近义词:朝不保夕、命在旦夕、危在旦夕、风前残烛、风前之烛、风烛残年、风中之烛、风烛之年

〖风中残烛〗反义词:安然无恙、风华正茂

〖风中残烛〗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风中残烛〗造句

1、爷爷已如风中残烛,不要再去惊扰他了。

2、父亲已如风中残烛,你又何必再难为他。

3、老兵们基本都已年过九旬,如风中残烛

4、一个充斥着老年人停课学校和敬老院的风中残烛之地。

5、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收留了这个人,不料他是个惯偷,窃了我半生积蓄,真是风中残烛

6、女子白发婆娑,脸上的皱纹似泛起的波浪,眼睛深深的隐藏在下坠的眼皮之下,整个人就如同皱了的橘子,犹如风中残烛

7、当今天下,汉室气数将尽,衰微如风中残烛,你当勇于承担平安一方的重任。

8、陈水扁说,吴淑珍自己也得面临司法讯问,然而,吴淑珍的身体真的有如风中残烛一天总要昏倒好几次。

9、检方表示,因考虑林基雄癌症病情严重,已是“风中残烛”,恐怕无法完成司法审判,所以才没具体求刑。

10、一对特殊身份的年轻夫妇,结婚数年,却始终没有生得子女,就因为如此邻里八舍没有少在背地里指指点点,生活仿佛风中残烛摇曳不止混沌不开。

〖风中残烛〗成语典故:

刘因,元初容城人,字梦骥。他非常聪明而且肯下工夫读书,著有〖静修集〗和〖四书集义精要〗等。刘因幼小丧父,一向对母亲很孝敬,成人以后,曾在朝廷任右赞善大夫,后因母亲有病,辞官回家,侍奉母亲。

不久,朝廷又让他去做官,刘因不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母亲已经九十岁了,好比大风中一支快燃尽的蜡烛,在世不久了,我怎么可以去贪图一时的富贵而扔下她不管呢?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7-26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风中残烛"的生命意象与文化隐喻》

"风中残烛"一词,典出《古乐府》"百年未几时,奄若风中烛",其意象构造极富东方生命哲学之精髓。烛火在风中摇曳之态,恰似人生暮年之写照,此中蕴含三重文化深意:

一者,烛为光明之象征。《礼记·曲礼》云"烛不见跋",古人以烛喻德业,风中之残烛,实喻德业将尽而未绝之态。刘因辞官侍母时所言"大风中快燃尽的蜡烛",非仅言母亲年迈,更暗含儒家"孝为德本"之要义。其《静修集》中"寸心摇摇如悬旌"之句,正与此意象相通。

二者,风烛相激构成动态平衡。王弼注《易》谓"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残烛在风中虽危而不灭,恰似《周易》"履霜坚冰至"的渐变哲学。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灯焰如豆风动摇"之咏,与此异曲同工。观今人用例,如"汉室气数将尽"之喻,实承此审时度势之智。

三者,残烛意象具有双向伦理张力。刘因选择奉母尽孝,体现的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论语·里仁》)的伦理抉择。今人用指司法审判中的病危者(如林基雄案),则展现现代法治对人道主义的包容。这种古今用法的演变,恰如烛火虽微而光脉不绝。

至若该词读音,当注意"残"字阳平声的顿挫感,与"烛"字入声的短促形成声韵张力,暗合意象本身的矛盾统一。近义词如"风烛残年"偏重时间维度,"命在旦夕"侧重状态危急,而"风中残烛"独胜在具象与抽象的结合。

今人用此语,当知其出自孝子之口,本含温情,后渐生贬义。用于长者宜存敬意(如例1、2),用于事物当持审慎(如例7)。至若例5以喻财物损失,虽合语法却失古意,此即语言流变之必然,学者当明辨源流。

要之,此四字实为生命哲学的凝练表达,其价值不在修辞之巧,而在提醒世人:烛尽光灭乃自然之理,然风中持守之姿,正是华夏文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写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